专栏名称: 广电时评
《广电时评》杂志官方公众号,权威声音、专业评论、行业风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广电时评

南方领航:我们如何赶上中美合拍的浪潮

广电时评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06-26 22:3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和多数大型影视公司有所不同 南方领航身处广东 而非依托北京、上海这样的影视重阵。珠三角的影视发展优势在哪里 南方领航如何觅得自身发展路径 《广电时评》独家专访了南方领航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孙泱。

“南方领航”的名字,把这家影视公司的地缘特征和发展抱负一并带了出来:坐标珠三角,试图在快速发展、竞争激烈的影视内容市场中站稳风口浪尖。


一如广东人的踏实不张扬,南方领航尽管创立已有9年时间,但在大众的视线里却并不为多数人所熟悉。事实上,在 《建军大业》《我的1997》《破晓》 等一系列影视创作的背后,都有南方领航的身影。


南方领航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孙泱



中国故事“漂”洋过海

孙泱还记得,自己去年在北京看到电视剧 《漂》 在大洋彼岸举行启动仪式的新闻时,内心异常火热。即便那时的北京,已经添上了几分秋末冬初的凉意。


“这部剧讲述的是中国第一批赴美劳工,远渡重洋,在经历淘金浪潮、美国东西大铁路修建等一系列大事件后,最后扎根在美国唐人街的往事。故事里有中国第一代移民的光荣梦想和奋斗史诗,跨越30年时间,真实地反映了第一代美国华侨的生活。”


四个“首次”能够概括这部电视剧的特点: 首次用美剧展现第一代旅美华侨的历史;首次尝试中美双版本套拍;首次实现中美主流媒体同步播出;首创美剧以中国制作公司为主导拍摄。



孙泱回忆起电视剧《漂》最初的创作缘起。这部剧在公司刚成立时就已经列入了剧本储备清单,只不过当时的剧名还叫做《金山》。 “像是这样的故事,对我们的胃口,是我们的菜。”


他讲起有关《漂》的创作背景,目光闪亮:“第一代华工就是从广州走出去的,所以它(电视剧《漂》)既是广东题材,又是中国故事。进一步来说,南方领航的创作有自己的风格,它们既契合于主流,又能对接上市场,《漂》就满足这样的诉求。最重要的是,这个故事的框架本身是跨越国界的,这为我们后来启动的中美合拍提供了无限可能。”


曾担任《红高粱》《孔繁森》等作品编剧的赵冬苓,目前已完成了《漂》的中国版剧本。美国华裔议员赵美心则在这部剧的启动仪式上专程赶来为作品“站台”。《漂》的“走出去”,显然已经不是纸上谈兵。据悉,该剧的成片最终将以50集的中国版和13集的美国版同时与两国观众见面。



随着中美合作的逐步推进,孙泱发现, 中美“牵手”最难啃的“硬骨头”并不在于拍摄创作层面的“合作”,而是不同文化价值观下的“合拍”。


“为了让美国人理解中国的东西,我们需要换位思考,置换出能令他们感同身受的文化认同。事实上,我们投入了非常多的心思去感染美国的团队,让他们意识到美国历史中还有许多未开垦的题材,《漂》就是其中之一。”


在孙泱看来,对美国团队而言,《漂》是题材广度的扩展;而对中国团队来说,这部剧则是题材高度的一次拔升。“我们希望通过中美两国的平等对话,促成一部能够印证这个时代的作品。《漂》有这样的基础,它能够去对历史与社会做出特定的回应,也能对文化和人性做出深度的梳理。”


在紧锣密鼓的推进中,《漂》目前已进入到与美国的主流电视台和制作方洽谈合同条款的阶段,“我们有几个意向的平台正在选择,希望能找到最理想的。”



“小而美”的借船出海

“南方领航刚成立时,公司到位的资金只有两千万,那时候一部剧的体量大概在四千到五千万,所以,我们的自有资金规模其实面临着很艰巨的挑战。”


于是,对于当时“只能”追求“小而美”的南方领航而言,“借船出海”就成了另辟蹊径的选择。孙泱回忆,“跟别人搭着来”是团队在初创伊始做出的不得已让步。与此同时, 对创作主动权的“决不让步”,则是他们从那时开始一直坚守的基本原则。 “领航的作品往往由我们自己主操盘,即便从回报来说并非是我们获得最多。”孙泱强调,“但倘若主导权不在我们的手上,也就不能被称为是南方领航的作品了。”


九年时间里,南方领航从起初的4个人到现在的50余人,从最早的“只抓核心环节”到如今集纳了主要的产业链环节,公司的规模与作品的声誉与日俱增。目前,孙泱正带领团队向上市做最后冲刺,为下一阶段的发展蓄能。


“业务布局上,我们还是以电视剧作为最核心的部分。融资过程中,我们也会在电影领域试水,网剧、网络大电影都会在适宜的时候出现。”



南方领航始终在追赶时代的浪潮,但难免也有“不赶趟”的时候。在影视行业摸爬滚打了近三十年的孙泱,感叹这些年行业里风起云涌的变化,南方整个影视产业从曾经的第一梯队滑落,是摆在眼前的残酷现实。


“八九十年代的 《公关小姐》《商界》《情满珠江》《和平年代》 ,电视剧生产的‘南方系’一度贡献了很多吃重的作品。之后将近十来年的时间中,‘南方系’却似乎再没有太多重量级的作品出现,也就是‘有高原、没高峰’。”孙泱认为,这与中国影视行业自南向北转移的趋势不无关系。


孙泱观察,造成这种局面的深层原因无非就是,人才向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涌入,同时北方的文化中心地位始终难以撼动。


“若是要克服这种劣势,目前来说,可以做也必须做的是‘走出去’。”


在孙泱的设想中, 所谓的“走出去”就是多条腿走路。 作为扎根广东的影视公司,毗邻港澳台是地缘优势,港澳台可以是走出去的“第一站”;同时,广东作为一直以来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较早具备了国际化合作的经验,中美合拍遂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这何尝不是一场新的“借船出海”?



开辟中美合拍新图景

去年,中国电视剧代表团访美之行陆续开启了中美电视剧合拍的大门。作为代表团中的一员, 南方领航的《漂》恰是这次美国之行结束后就立即着手试水的产物。


作为第一批摸着石头过河的人,比起目前取得的点滴成果,孙泱更愿意分享的是在这过程中,趟过的大河和翻过的大山。


“第一点是我们的作品还不够有力量。西方的文化传统,不是我们的优势。但我们需要明白可以用自己的什么东西来打动别人;第二点是资本的引入比原来困难了。拿几页纸想让美国人‘掏钱包’,哪有那么简单?正是这样,我们逐渐改变了策略,不断在协商中调整合作的战略路径。”



如今,有不少人困惑于合拍作品是否应当选择季播的形式,毕竟这需要综合考虑两国不同的播出传统。南方领航也没能绕开这一个话题,孙泱总结,“两国的影视工业体系很不同,这是一件有待于继续磨合的事。”


“季播的概念,对美国并不陌生。所以,他们的制剧出发点通常会基于整个作品的叙事框架,给后几季的创作留有空间。所以在谈合作时,我们就要提前准备特别多‘后面’的东西,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份挑战。”孙泱补充道。


孙泱愿意将合拍的经验倾囊相授,他一再强调, “开拓新的图景一定需要想象力,这种想象力不仅仅体现于创作能力,更体现在运作能力之上。”

【版权声明】 本文系《广电时评》独家稿件,《广电时评》编辑部保留所有版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同道大叔  ·  这三个星座的一生不易缺钱!
8 年前
笑的合不拢嘴  ·  有的驴靠身体,有的驴靠头脑,笑死了!
8 年前
酱子工厂  ·  美女广场开唱,惊呆所有人!
8 年前
大叔爱吐槽  ·  如果你的老板是猫...
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