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学习·收获快乐
第四代课程已上线半月有余,许多同学在课程论坛分享了深刻的学习心得,上图中这位同学的体会也是LEO在使用ANKI这几年里经常有的感觉——
“心流”
。恰好这个问题又是热门话题,又能通过改进记笔记的方法得以实现,所以分享出来方便更多同学学习和使用。
要进入心流状态,需要
学习材料
与
我们的信息处理能力
刚好相比配。材料不能太难,不然会让我们产生退缩心理,甚至大脑出于自我保护会导致我们厌学;材料也不能太简单,太简单的东西学一会就会让人不耐烦。
但是现实中很少会遇到这种程度刚刚好的匹配。除非你时时刻刻都有一位一对一的老师,老师根据你知道的给你提供恰当好处不多不少的帮助,并且帮你避开无关的干扰信息,等等。而这种理想的情况几乎无法长期维持。
但是,
记笔记
,
自己记笔记
,
用自己的话记笔记
,却可以帮助我们分解学习材料,使之与我们的信息处理能力刚好匹配,从而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而且这是一种自我可控,别人无法剥夺,长期稳定可用的方法。
当学习材料较难时,我们可以拆解成自己刚好能消化的
相对最小化
的信息,比如一大段拆解成三四个小问题;当学习材料过于简单时,我们可以将其整合到一起,甚至将其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学习;当学习材料过于抽象时,我们可以补上自己的例子或比喻;如果是刚开始难后来简单,我们还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随时调整笔记,使之时刻与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保持一致。这些都会让我们在学习复杂内容时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
现实中,很多同学在学习时习惯了直接照抄书上的话,或者他人已有的电子笔记,完全不顾信息的组织是否适应自己的需要,即使是遇到了学习障碍也很少停下来思考问题出在哪。甚至,很多情况下,是因为时间紧任务重而不得不作出这样的选择,但是这样的选择又会加剧学习困难,反过来又使时间紧任务重的形势更加糟糕。问题往往出在源头上,当你克制住
焦虑
的情绪和
懒惰
的习惯,当你静下心来学习时,当你开始踏踏实实记笔记时,学习的困难才会缓解。
就
复杂知识
的学习来看,那些复制粘贴、导入别人笔记的行为,看似是省时间的高效率方法,其实只是把问题盖住,并没有帮助你解决问题。
拿LEO自己来说,看知识密度很大的教材时也很容易犯困,但是每当我拿出笔记工具,开始一边看一边记笔记时,就很少再犯困和走神了。
我总结下来的
原因
有两点:
1/
化繁为简;
2/
释放空间。
关于化繁为简,好比理线头。史蒂芬·平克把写作看成是“将网状的思考,变成树状的结构,通过线性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的线性语言有时候错综复杂,就像整理纠缠在一起的线头。当我们通过记笔记,把即时思考的心得理顺并可视化以后,作者原来的树状结构和网状思考就渐渐浮现在我们眼前了。原来看似复杂的知识,就会变得简单明了,原来需要记很多细节,现在只需要通过整体联系记住少数主干。
关于释放空间,类似于GTD时间管理领域的思想。当我只带着眼睛在看书时,大脑需要处理的信息太多,不仅要理解当前正在看的内容,还要记着前面看过的相关内容,甚至还可能经常要处理突然涌入大脑的例外事项的干扰。所有任务加在一起,就很容易导致大脑“塞车”。但是,当我把思考结果写下来以后,大脑就又有充足的资源去处理新的信息了。
同样,在《How to Take Smart Notes》一书里,作者提到
费曼
把记笔记当成思考过程本身,而
卢曼
则认为笔记是思考的外化。类似地,
朱光潜
在《谈读书》里说记笔记可以帮助我们保持专注、启发思考,以及腾挪空间。
读完本文你也可以试试,看看用自己的话记笔记会不会更容易进入“心流”?
拓展阅读:
1/
丁香医生:学习时如何避免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