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stormzhang
这是一个奇葩号,分享的内容有互联网、技术、产品、科技、职场、人生等,总之,我是在扯淡!
51好读  ›  专栏  ›  stormzhang

事教人,一次就会了

stormzhang  · 公众号  ·  · 2024-06-20 17:00

正文

说起众筹,似乎有点年代感了。

前些年几乎每周都能看到好几个众筹的链接,还有各种有房有宝马车的人去筹钱的乱象,大家都看麻了,不过这两年明显少了很多。

最近看到一份艾瑞咨询发布的《2024大病网络众筹用户调研报告》,筹款结果也算是在意料之内。

他们调研了1000位大病众筹人,平均筹款的目标是22万,但只有9.3%的人能筹到全部资金。

80.9%的人只能筹到一部分,大部分只是筹到目标金额的17.2%,平均单次是3.8万元,这里面还有约一半是亲朋好友的捐赠,都是人情。

而治疗费是多少呢?他们多数得的是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算上在院治疗、出院后护理、药物治疗等,平均费用要39.3万。

对比之下,3.8万的筹款连零头都不到,简直是杯水车薪。 想要用众筹来解决大病医疗费,是个越来越不现实的方案。

可能有人会问,难道他们都没有医保吗?

医保确实很好很实用,但也只能覆盖一部分的医疗费,比如医保能报销的甲类乙类药物约2500种,不能报销的丙类药品却有15万种之多,有些地方还会有报销额度的封顶线。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 不能没有医保,但又不能只靠医保。

也正是因为这样,我才一直建议大家要早点配置补充的商业保险,比如百万医疗险,年轻人买一年才两三百块,父母也就一两千,平时少外出吃几顿饭、少买点衣服鞋子保费就出来了。

事实可能不是买不起,而是有侥幸心理,觉得这种倒霉事情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

调研的众筹用户,算实打实的过来人了,他们中有85%的人都后悔没有提前给自己买商业保险。

我很早之前也讲过保险公司的模式,它们不是做慈善的,也要盈利,还要兼顾所有投保人的公平性,这就导致了一个看似矛盾但又十分合理的局面:得了大病的人明明更需要保险保障,可就是因为他们得过大病,因而很难买到一般得商业健康险了,为时已晚。

所以这些众筹患者只能苦口婆心的劝家人、亲友去买保险,有72%的人主动给家人买了保障,避免雪上加霜的情况出现。

果然印证了那句老话: 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够了。

而且讲真的,有没有保险,生活的底气确实完全不一样。

打个比方,就好比你知道自己的工作永远不会失业,自然就没有了中年危机,不会因为年龄而焦虑。

我拿现在比较好的一款百万医疗险,平安的长相安来举个例子吧,这款也是我目前最推荐的一个产品。

30岁买 长相安 ,一年才235块,大概花一顿饭的钱可以获得什么呢?

首先, 因为生病或意外住院,医保报销之后,自费超过1万(没理赔过最低降到5千)的合理费用,直接100%报销,额度高达400万,不怕不够用。

比如自费了30万,符合要求的话能报销29万。能解决最让人头疼的医疗费,不用拖累家人,也不用去求亲戚、同事借钱,心里是有底的。

其次,保证续保20年,锁定未来的安心。

假设第3年不幸生病,当年也拿到了报销,那未来再生病怎么办?长相安是少数做到了保证20年续保的产品,意味着接下来17年,只要你想续上保障,就还能买到,并且这期间的住院医疗费还能报销。

最后,买的不光是一份保障,还有医疗资源。

遇到大病,挂专家号、预约专家手术等,这些都是常见又急迫的需求,普通人获取的难度是很大的,通过官方要排队抢号,找黄牛不光贵还不一定靠谱,懂的都懂。

现在很多医疗资源,都在往保险上面倾斜。 比如 长相安 ,是平安家的产品,背靠大树,买就会赠送很多增值服务,比如住院费用垫付、住院安排、专家二诊咨询、专家手术预约、全球找药、3天住院赔付、家庭医生等。

另外它最近还有一个福利, 从今天起到6月30日配置,会额外再赠送一份门诊绿通和住院绿通,协助对症预约挂号、安排住院和陪诊等。

万一真的有需要,这些资源可能是花钱、找人脉都不一定找来的。

总体来看,长相安报销额度高、保障持续性好还能享受到很不错的医疗资源,这些医保、众筹、人情都做不到,但它会会清清楚楚写进条款或保全规则里。

这就是学会利用工具的重要性,现在能花小钱提前预防的事情,千万别不屑,不然可能给未来的自己留下大难题。

还没有这类保障的朋友,建议都了解一下。年轻人买一年就两三百,保险公司都赚不到你多少钱,性价比确实没话说。 点下面可以了解产品,预约顾问咨询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