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19时23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组织实施长征五号遥二火箭飞行任务,火箭飞行出现异常,发射任务失利。后续将组织专家对故障原因进行调查分析。
相比过去“苗条”型的火箭,长征五号被人们昵称为“胖五”,是目前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于2016年11月3日成功首飞,拉开了中国大火箭“从0到1”的序幕。有了它,才能把更大、更重的飞行器送到更深远的空间。
此次发射,也是长征五号火箭的第二次发射任务。
长征五号火箭是我国迄今为止研制出的体型最大,发射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因其体格粗壮,长征五号被关心航天的人们昵称为“胖五”。
运送卫星“巨无霸”:能力创新高度
此次长征五号遥二火箭送上太空的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一颗卫星——实践十八号新技术验证卫星,它同时也是我国下一代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平台——东方红五号平台的技术验证卫星。
实践十八号卫星所使用的东方红五号平台,总重量最高可达9吨左右,和我国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差不多,远远大于一般只有4-5吨的普通卫星,因此被称作卫星“巨无霸”。而如果它将所有太阳翼帆板全部打开,端到端长度达到41米,基本上可以赶上一个小飞机了。
使用这样的设计,就可以使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拥有更高的功率,支持更多先进的星上设备,创造中国航天的卫星“新高度”。
“长征火箭”家族的长征之路
自1956年中国人建立航天事业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60个年头。从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长征一号到今天,我国已经发展出适应不同轨道发射需求的多型运载火箭。长征火箭家族的这些年,火箭的演变同时也是中国航天多年成长的见证。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随着巨大的轰鸣声,中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从戈壁大漠腾空而起。
几个小时后,从“东方红一号”卫星上传来的《东方红》乐曲传送到中国人的耳朵里。这一幕,成为一代中国人不可磨灭的记忆。而当时这枚火箭,其实是中国最早的一批航天人采用了借鉴导弹技术来发展火箭的思路。
△宇宙高歌“东方红”
长征一号,这型中国人最早的运载火箭,进行过两次发射,也让中国人真正迈出了奔向太空的第一步,它当时直径只有2.25米,而直到中国人研制成功长征二号,中国的运载火箭才增大到3.35米的直径,并一直沿用至今。
长征二号:送航天员上太空
1990年,一枚外形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型中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首飞。这枚火箭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四周捆绑着四枚小火箭,这就是中国人首次突破的助推器捆绑技术。而这型火箭,就是对后来“长征”家族多个型号产生重要影响的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简称长二捆。
△长二捆火箭
今天,从长二捆直接发展来的另一型运载火箭,已经成为中国航天的标志之一,它就是我国目前唯一能进行载人发射的长征二号F火箭。从1999年首飞至今,这型火箭已经将多名航天员顺利送入太空。
2007年,中国首颗月球卫星嫦娥一号,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完成发射,拉开了中国深空探测的序幕。而长三甲系列,作为能够完成高轨道发射的运载工具,不仅承担了北斗工程、探月工程等中国航天重要的系统工程任务,目前也已经成为中国在国际发射合作中的金牌火箭。
随着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六号、长征七号,特别是长征五号的出现,中国火箭的形象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和变化。更大的5米直径火箭主体部分将改变“长征”家族此前瘦高的老形象,变得更加时髦和匀称;完全更新换代的燃料系统可以提高更大的推力,同时更加清洁环保;而更加国际化、开放的航天发射场,也会让更多中国人拥有走近航天事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