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麦广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加坡眼  ·  新加坡71岁另类画家,跑出英女皇地图 ·  4 小时前  
Alisha全球出海日记  ·  他好棒 ·  2 天前  
鸡西新闻网  ·  2月23日 | ... ·  2 天前  
鸡西新闻网  ·  2月23日 |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麦广东

【深圳】限时优惠| “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邀您走进音乐中的岁月与山河

大麦广东  · 公众号  ·  · 2024-04-04 22:57

正文


他是沿着灵魂、从心里唱的歌,他是台湾流行音乐的一个重要开始,直到今天,他还具备令人感动的爆发力。
——李宗盛


他是

“台湾民歌之父”

“台湾的鲍勃·迪伦”

原住民歌手

台湾民歌运动、原住民运动的先驱之一



匆匆五十年 胡德夫音乐会


【演出时间】

2024年6月14日(周五)

20:00


【演出场地】

南山文体中心聚橙剧院

大剧院


【演出票价】

880/680/480/380/280/180元

*购买880元票价的观众可获得

胡德夫签名海报及礼包一份


【限时优惠】

限时 9

(参与票价880/680/480/380)

一人一票,凭票入场,

1.1米(5周岁)以下儿童谢绝入场




胡德夫 是华语流行音乐史上非常重要的存在。1970 年代初期,他与好友李双泽、杨弦等人开启校园民歌运动,并以 《匆匆》、《牛背上的小孩》、《大武山是美丽的妈妈》、《美丽岛》、《太平洋的风》 等经典歌曲,唱出台湾最具象征意义的歌谣,也唱出思念故乡的咏叹呼唤,用沧桑且充满力量的歌声纪录着他所走过的路途与人生,深深地影响了几代音乐人。



如今,胡德夫依然在唱歌,哪怕年纪已过古稀,他还是随时准备出发,去更多的地方。



Ara Kimbo

“民谣之父”的诞生


1950年,胡德夫出身于台湾台东县太麻里大武山的一个原住民家庭,生长在充满自然韵味的土地上。


1962年,11岁的胡德夫凭着优异成绩考入淡江中学, 他一路赤脚,第一次离开了熟悉的山谷,步入城市 .....

1971年,为赚钱补贴家用,21岁的胡德夫开始在台北“哥伦比亚咖啡馆”做驻唱歌手,主要都是演唱一些英文歌曲。 那个时候,受时代的限制,台湾流行音乐涉及的题材还非常狭窄,更没有“华语乐坛”这一说。

胡德夫在哥伦比亚咖啡馆驻唱


“哥伦比亚咖啡馆”聚集了当时最有名气的一批文艺青年,画家 李双泽 、音乐人 杨弦 以及尚未成名的 张艾嘉 胡茵梦 。在一次喝咖啡的时候李双泽问胡德夫: “你除了这些英文歌以外,能不能唱个卑南族的歌给我们听”

这一问,让胡德夫想起小时候父亲哼唱过的 《美丽的稻穗》 ,当他唱出这首歌时,咖啡馆响起了比他以往任何一次演唱都要热烈的掌声。至此,胡德夫的音乐乃至人生轨迹开始改变,在李双泽、杨弦、余光中等人的鼓励下,胡德夫开始了自己的民谣创作,并在李双泽的推动下,胡德夫写下了自己 第一首歌《牛背上的小孩》


1973年,在李双泽的策划下,胡德夫举办了 台湾华语流行音乐史上的第一场演唱会 ,名字即为《美丽的稻穗》。

后来,李双泽、胡德夫、杨弦被称为 “民歌运动三君子” 。通过电台和演唱会的传播,人们听到了 《乡愁四韵》《大武山》《我知道》 等作品,三个人还合作发行了 台湾音乐史上第一张民歌专辑《中国现代民歌集》 人们才意识到,音乐原来还可以唱现代诗,唱乡愁,唱土地,而不是顺延别人文化的脚步。


年轻时胡德夫和朋友们


1975年,胡德夫和杨弦在台北中山堂举办 “现代民歌谣创作演唱会” ,民歌的声势烧得越来越旺。除了余光中亲自到场,台下还坐着一些重要人物,如刚刚创刊《滚石》杂志的段钟潭、段钟沂两兄弟,以及日后有着“民歌之母”之称的陶晓清。在演唱会上,杨弦的作品主要根据余光中诗集《白玉苦瓜》中的诗作谱曲,这既代表着 音乐取材对象从海外转向本土,也开启了“以诗入歌”的风潮。



1976年,淡江文理学院组织“民谣演唱会”。胡德夫受邀出席。结果登台前晚,胡德夫受伤,只能请李双泽代为演唱。当天,李双泽并没有唱歌,而是向观众发出呼喊: “我们自己的歌在哪里?我们要唱自己的歌!” 这一幕日后被视为 “民歌运动”的开端


也在“民歌运动”的影响下,许多人被这股力量感染,李宗盛、蔡琴、齐豫等大批音乐人登上历史舞台,段氏兄弟受其影响,拉上歌手吴楚楚、潘越云组建了“滚石”,并推出首张专辑《三人展》,其中就收录了胡德夫的作品 《海鸥飞吧》 以台湾为阵地的流行音乐史由此掀开辉煌一页


七十年代末,在轰轰烈烈的民歌运动中,胡德夫的声名达到了顶点。



Ara Kimbo

被时间遗忘的宝藏


谁能想到,到了80年代,商业与音乐拥抱之时,胡德夫却消失了。

一些同时期的歌手开始成为职业的音乐人、歌手,而胡德夫放弃名利,离开乐坛,选择 为台湾原住民争取权利 ,这一消失,就是整整二十年。


他在 《大武山美丽的妈妈》 里写下“你是带不走的姑娘,是山里的小姑娘”。


他在 为什么》 里写下“轰然的巨响堵住了所有的路,汹涌的瓦斯充满了整个民族的胸膛”


他在 《最最遥远的路》 里写下“你我需扣遍每扇远方的门,才能找到自己的门自己的人”

1986年,是 华语乐坛步入辉煌 的年份。李宗盛推出了首张个人专辑《生命中的精灵》;为余光中《乡愁四韵》谱曲的罗大佑成为毫无争议的乐坛教父;因“民歌运动”而兴的金韵奖选拔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音乐人,如蔡琴、齐秦、黄韵玲等;滚石、飞碟等唱片公司也即将迎来全盛时期。


但这繁花似锦的音乐盛景,都与胡德夫无关。



尽管远离了乐坛的喧嚣,胡德夫并没有停下创作的脚步,他依然坚持写着“我们自己的歌”。关于家乡、族人、山地、母亲,他写出 《大地的孩子》、《记忆》、《脐带》、《芬芳的山谷》 在这些歌里,有历史的喟叹,有血脉的流淌,有自然的呼唤



因为胡德夫推动了众多原住民运动,他又被媒体称为 “原住民运动先驱” 。他的歌声和行动,不仅为台湾原住民争取了更多的权益和关注,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记忆。



Ara Kimbo

以满头白发的样子归来


当年轻一代对胡德夫的名字感到陌生,一首 《不了歌》 震撼了无数人的心弦。 他以满头白发的样子归来,携带着在大地上漂泊的沧桑与韵味,嗓音沙哑而醇厚,如同岁月的痕迹般苍劲有力。


胡德夫获第十七届金曲奖


2006年,当 台湾金曲奖 “最佳词作” “最佳年度歌曲” 颁给了一位满头银发、身形矮壮的歌者时,内地的听众才第一次听说了“胡德夫”这个名字。这位年长的卑南族歌者,在台湾有着传奇般的声名和事迹,他的 第一张个人专辑《匆匆》 ,是在他出道30多年之后,才录制完成的。


那一年,他56岁了。

胡德夫金曲奖获奖曲目


《匆匆》的问世,为当时的乐坛注入了新的声音,宛如一幅幅田园风景画般引人入胜,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更在海外获得了一致推崇,荣获 《华语传媒音乐大奖》 “最佳民谣歌手” “最佳国语男歌手” 等殊荣。


这一年,也是胡德夫第一次来到北京,在一个叫“愚公移山”的酒吧里唱了一次,当时台下有十几个观众,在这次演出后,内地听众慢慢开始熟悉胡德夫的歌声。



后来,胡德夫先后发行了 《大武山蓝调》英文专辑 ,获得 《华语传媒大奖》最佳爵士蓝调歌手奖,华语金曲奖评审团大奖 第三张个人国语专辑《芬芳的山谷》 ,获得 2015华语金曲奖“年度最佳国语专辑奖”、“最佳民谣艺人奖” 。并在台北、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长沙等多地举办巡演音乐会,持续创作与推广原住民母语歌谣。


对于很多大陆年轻人而言,认识胡德夫,是因为他 2017年2月在央视的《朗读者》节目中的精彩表演,白岩松第一次听到胡德夫时也如获至宝,他这样写道,在胡德夫的歌声里 “听得到岁月和山河,以及一个男人所走过的路”


《朗读者》第三季主题曲


2021年,胡德夫再度推出原创专辑 《最后的猎人》 。在这张新专辑里,他唱的歌词中有台湾少数民族语言,有普通话,还有古诗词。歌曲中,几种文化融合在一起,沧桑的嗓音与纯净的钢琴伴奏交相辉映,呈现出一种质朴而富有诗意的音乐风貌。


这两年,胡德夫在 《声生不息·宝岛季》《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 等节目上的演唱,更是让中国人民重新领略到这位白发苍苍的歌者的风采,他用那充满时代情感的嗓音,连接着大陆与宝岛,让人们感受到音乐的力量与魅力。


胡德夫参加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


自2019年《山谷的呼唤》巡回音乐会演出后,阔别五年,胡德夫再次踏上音乐巡回之旅,再次借由音乐,把故事说给你听……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