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ioArt
BioArt致力于分享生命科学领域科研学术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及时报道和评论生命科学领域有料的动态,BioArt也是一个生命科学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舞台,循“自由之思想”与“独立之精神”为往圣继绝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生物探索  ·  Cell | ... ·  4 天前  
生信人  ·  这个孟德尔随机,含金量满满 ·  3 天前  
生物学霸  ·  香港「抢人计划」扩容,新增两所 985 ·  2 天前  
生信宝典  ·  生信入门一对一,数据操作带你飞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BioArt

友情的神经科学奥秘丨推荐阅读

BioArt  · 公众号  · 生物  · 2018-02-28 08:46

正文

人们往往会和自己年龄相仿、性别相同、种族相似的人成为朋友,友谊网络中的这种协调性被称为同质性【1】。一致的证据表明,同质是一种古老的组织原则,也许是人类社会性最稳健的经验规律。而人类与不同于自己的个体所建立的这种联系(即异质性)往往是以任务为导向的(例如具有互补技能的人之间的专业合作),并且是短暂的,通常在他们完成共同的目标之后便会消失【2】。在这些表象之外,友情有什么神经学基础吗?朋友之间的这种相似性是否会影响更深层次的某些相似性(例如,如何感知、理解、回应这个世界)呢?近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的这篇论文为我们揭示了友情的神经科学奥秘。


友谊(更一般地说,社交网络接近度)是否与实时心理反应的相似性的增加相关,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Carolyn Parkinson教授团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他们在受试者自由观看自然电影期间,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对受试者的大脑进行扫描。研究表明:观看视听电影时,朋友之间的神经反应异常相似,并且随着在现实世界的社交网络中的距离的增加,这种相似性逐渐减小。这些结果表明,我们与我们的朋友在如何看待和回应我们周围的世界方面是非常相似的,这在人际间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方面有很大意义。



区别于之前的同质性研究(主要关注受试者的身体特征和人口变量,例如年龄、性别和阶级), Carolyn Parkinson教授团队专注于研究人类大脑如何呈现和塑造社交环境,主要研究方向是社交网络背后的认知基础。在这项研究中,Parkinson教授与同事们通过调查(N = 279,回答率100%)重建了整个一年级研究生队列的社交网络。在网络中,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学生,线段代表社交关系,而节点之间的线段数量,则代表了他们的社交关系远近(图1)


图1: 社交网络


随后,研究人员利用FreeSurfer图像分析软件推导了80个感兴趣的脑区( regions of interest,ROIs),并让其中42名学生(图1中的橙色点)观看一系列相同的视频集合,这些视频的主题和内容有着很大的差异。在视频观看期间,对42名受试者进行fMRI扫描,提取每个ROI内的平均响应时间序列,并使用基于数据配对的回归分析(dyad-level regression model)来计算每对研究对象的时间序列之间的相关性(图2)


图2:计算受试者之间的时间序列相关性。


为了阐明作为社交距离函数的每个脑区域反应的相对相似性如何改变,研究人员将被试者之间的时间序列相似性进行归一化(图3)。暖色表明给定大脑区域的反应相对相似;冷色表示该大脑区域的反应相对不同。统计发现朋友之间在观看相同的视频时,其参与解读知觉环境和情绪反应的脑区活动更为相似,这种相似程度会随着关系疏远而下降。


图3:在每个社交距离水平上,受试者之间每个大脑区域的相似性。


此外,研究人员发现,通过特定脑区(通过有序逻辑回归分析得到的能显著影响大脑预测社交距离能力的脑区)活动的相似程度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两名受试者之间的社交距离。由于该研究中最远的社交距离为4,如果是随机猜测,计算机猜中两者社交距离的概率为四分之一,即25%。而辅以fMRI的结果,计算机猜中两者是朋友(社交关系为1)的概率达到了48%,猜中两者社交关系为2个概率也有39%。


图4:通过受试者之间的神经反应相似度预测社交距离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Parkinson教授团队认为,朋友在他们如何看待,解释和对他们周围的世界做出反应方面是非常相似的。朋友之间往往有一种投缘感,即对世界的感知方式相似。这项研究也与“三观一致的人更容易成为朋友”相符合。我们是否更容易和对环境做出同样反应的人成为朋友呢?还是我们像朋友一样来回应世界?研究人员们表示,虽然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朋友对自然刺激的神经反应非常相似,但并不能仅仅根据这些结果来确定神经反应相似性是友谊的一个原因还是结果。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期待更多答案。


参考文献:

1,McPherson, M., Smith-Lovin, L. & Cook, J. M. Birds of a feather: homophily in social networks. Annu. Rev. Sociol. 27, 415–444 (2001).

2,Rivera, M. T., Soderstrom, S. B. & Uzzi, B. Dynamics of dyads in social networks: assortative, relational, and proximity mechanisms. Annu. Rev. Sociol. 36, 91–115 (2010).


BioArt,一心关注生命科学,只为分享更多有种、有趣、有料的信息。关注请长按上方二维码。投稿、合作、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微信ID:fullbellies或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