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民日报
参与、沟通、记录时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人民日报

【夜读】这世上,最不缺的就是玻璃心

人民日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9-26 22:0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1


最近发生了一件让我比较郁闷的事情。 有个读者在微信上找我聊天,说 她今年25岁,已经工作了两年,可在职场上总是不如意。 尤其最近的一份新工作,她觉得身边的同事都在针对她,吃饭不叫她,工作上嫌弃她,还会嘲笑她的穿着打扮。


她举了一些实际的例子。 比如,到了饭点,有人站起来喊了句“走啊,吃饭去!”很多人就都起来一起下楼了,她不明白为什么没人到座位上喊她一声,这也太冷漠了。


可这在我看来,其实是挺正常的事情。 我帮她分析说, 这并不是别人必须做的事情呀,你是个新人,想和大家快点融入在一起,终究要自己积极主动些。 要是有人故意针对你,你先把事情做好,再找合适的机会沟通解释。不过,如果一群人都不喜欢你,可能也得反思一下自身的问题,毕竟一个巴掌拍不响。


她又发过来几条消息,“唉,你没在我们公司的环境里,她们真的很过分,根本就没想过要叫我……”


过了一会儿我再看 ,她已经取消了对我的关注。


2


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内心敏感得像一只受惊的小鸟。 生活里和他开一些无关痛痒的小玩笑,他总会觉得是对自己的人身攻击。 更别提工作上的问题讨论,你就事论事给他设计的图片提了些小小的改进建议,他想都不想就立刻反驳,“你觉得我能力不行你来做啊。”


通常,我们会给这类人下一个定义,那就是“玻璃心”。


网上说, “玻璃心”是指很容易就受到打击,内心过于敏感的人。 直接的字面意思是指内心太脆弱敏感,非常非常容易受到伤害的人。 进一步引申意义为,别人不经意的玩笑话或打趣,都能使他受到伤害,胡思乱想。我们平时生活里讲的,一般都是这层意思。


我有一个玩得还不错的朋友,就是玻璃心的典型。 因为我了解她的性格,所以尽量不去碰一些雷区。 但是,她的同事并不了解这种情况,也很难处处照顾她的情绪。


经常,她会和我打电话抱怨,“你说某某某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啊,是不是我最近哪里工作不太好啊?”


“我那个高中特别要好的朋友结婚了,可是她竟然没找我当伴娘……”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按理我其实挺烦的了,但又不忍心拒绝她的吐槽,毕竟,我曾经也玻璃心过,可以理解她的感受。


3


记得我刚入职场的时候,在一家教育公司做活动运营。 有一次开会,我的三个活动策划方案全都被毙掉了。 大家七嘴八舌地提了一些建议,有个同事说,我觉得隔壁家公司做活动做得挺好的,我们可以借鉴下。


本是善意的提醒,我当时感受到的却只有攻击和敌意。 心想,你觉得人家做得好,你去找他们做啊。


玻璃心不仅阻断了我对自己的向内反省,还让我对周围的同事生出一股恶意。


后来随着经验的慢慢积累,几年之后,我已经摸清了市场上做活动的基本套路,当别人和我建议有更好玩儿的可以学习时,我的第一反应已经变成了兴奋。


说到底,玻璃心终归是自己的自卑心理在作祟呀。 因为确实没有别人做得好,所以被人指出就丧失了理智,立马想要跳起脚来反驳。 总觉得别人是针对你或者坑害你,总因为周围人一句话或者一个语气、眼神就心情低落,思来想去。 这样的结果就是越活越累,到最后恨不得全世界的人都能让自己心碎。


4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世上,最不缺的就是玻璃心呀。


人活着,无非是想以最小的阻力去探索最大的世界,但玻璃心却会把你困于牢笼,让你每一天都活得克制又小心。生活里大部分精力都消耗在处理各种应接不暇的消极情绪上,这样的结果就是,给自己往前走的每一步都平添了一些阻力。


那如何处理自己的玻璃心呢?


我觉得,随着人年岁的增长,每个人的玻璃心或多或少都会有所好转。不过,要想快速彻底地解决掉这种心态,还是要有意识地去克服。


首先,要让自己的能力变强。 努力在生活中或者工作中做到比大部分人要好,至少要达到中等水平,这样可以先建立基本的自信心。


其次,是要强大自己的内心。 要知道,一个人莫名地对你不友好,有时候并不是你有问题,很可能他对谁都是那个样子。 所以,不要凡事都往自己身上去联想,也不要敏感地想东想西,否则负面情绪会一点点把你吞没掉。


去专注自己的目标,去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厉害。 这样,终有一天,你曾经假装的强大会真正变成坚韧有力的翅膀,带你飞得越来越高。



来源:读者(ID:duzheweixin)|  作者:柠檬和西瓜,微信公众号:哼哼酱(ID:henghengjiang)|  主播:郭珮瑶

封图来源:视觉中国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期编辑:赵雅娇

觉得不错,请点赞↓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