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核集团
邀您观核新闻 帮您聚核热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核集团  ·  李强向国际原子能机构第68届大会致贺信 ·  昨天  
中核集团  ·  中秋,共赏这组“不南不北”的大片! ·  3 天前  
中核集团  ·  首炉是怎样成功的?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核集团

泪目!这对院士夫妇的大爱之举,30年后我们“接上头”

中核集团  · 公众号  ·  · 2024-09-10 22:34

正文


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

有一所位于西藏日喀则的

萨迦县扯休乡中心小学

它的四周环绕巍峨雪山

是县里第一所寄宿制的完全小学


1992年

王承书先生以

丈夫张文裕先生的名义

将10万元积蓄捐赠给“希望工程”

1994年9月1日承载着

张文裕王承书夫妇心愿的小学

——

“扯休乡文裕希望小学”

(2005年改名为扯休乡中心小学)

正式开学



1992年

我国著名高能物理学家

张文裕院士溘然长逝

王承书院士

按照之前与丈夫的约定——

“不给儿孙留遗产

将全部积蓄捐赠给祖国的教育事业”

将张文裕院士存款中的10 万元

捐赠给“希望工程”

用于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

救助家境困难的儿童就学

当时

这笔捐赠是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自1989 年开展“希望工程”以来

接受的最大一笔个人捐款



1993年

王承书院士留下遗嘱

同丈夫张文裕院士一样

没有给儿孙留下任何遗产

作为一名为我国核工业

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她却满含遗憾地在遗嘱中写道:

“虚度八十春秋,

回国三十六年,

虽然做了一些工作,

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

未能完全实现回国前的初衷,

深感愧对党,愧对人民。”


 

她将自己全部书籍和科技资料

捐给了曾经奋斗过的核理化院

个人存款中

零存整取的7200余元

作为最后一次党费交给组织

其余近十万元存款

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



在她从1912年6月到

1994年6月的82载人生传奇中

奉献了太多太多

生活却简朴到让人难以置信

一件衣服洗了又洗补了又补

也不舍得买新衣

从1961年入党的那一天起

她就从280多元的工资里

拿出200元交党费

剩下的80多元里

还要拿出一部分去资助

学术活动和生活困难人员

 

张文裕王承书夫妇

将一切都留给了祖国

留给了科学

留给了未来

 


9月10日

扯休乡中心小学

迎来了它的“三十而立”

在“从文裕希望启航,筑民族团结之梦”

建校 30 周年校庆活动上

孩子们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来自中核集团

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的

助学金、爱心文具

这些礼物满载着

叔叔阿姨们对孩子们的美好祝愿

核理化人怀揣着一脉相承的仁爱之心

传递温暖,点燃希望

以实际行动继承发扬王承书院士

“许党报国、厚德至诚、

温蕴谦恭、精微致远”

的高尚风范


 

30年前

“扯休乡文裕希望小学”

当年教职工只有3人

(首任校长、一名教职工、一名临时老师),

学生30人


如今

这所小学拥有600多名学生,

40多位教职工

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为附近14个自然村

12个行政村的孩子们点亮了未来之路


点击查看如今的学校

 当年的水泥碑,上面用藏汉双语写着“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张文裕援建”


点击查看如今的学校

学校的老校门(二排左一是首任校长)


宽敞明亮的教室、

全新的课桌椅、

丰富的课余活动……

欢乐幸福洋溢在每个孩子的脸庞


 


履行央企责任担当

传承弘扬科学家精神

未来

核理化院将以夏令营等形式

组织扯休乡中心小学孩子们

走出高原、走进核工业

为他们的成长路增添一抹

强核强国、造福人类的中核蓝

山“核”相逢

携手共建美好未来




 

30年前

张文裕、王承书夫妇的那份爱心

如同一粒种子

在青藏高原深处“破土”

呵护着一个个藏族孩子们走出大山

走向灿烂未来

30年后

中核人接续擎起希望的火炬

为“破土而出”的新芽注入核工业力量

用行动点亮更多

藏族孩子们的梦想与未来


推荐阅读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期待投稿,欢迎合作
各单位投稿请通过中核集团融媒体中心投稿系统

来源丨核理化院

责编 | 王宇翔

主编 | 刘洋

审校 | 李春平

喜欢就“”和“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