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袋鼠深度精选
嗨,这里是袋鼠深度精选。袋鼠神奇的口袋里一定有你想要的。 我们将用不同的视角和深度与你共同搭建互联网思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OpenAI创始人称愿在AI领域与中国合 ... ·  昨天  
青塔  ·  一省发文:谋划建设大科学装置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袋鼠深度精选

我支持这位 35 岁的腾讯员工提前退休

袋鼠深度精选  · 公众号  ·  · 2021-05-09 23:00

正文

作者 | 雷斯林

来源 | 为你写一个故事(ID:raistlin2017)

袋鼠说

选你想读的深度好文

最近,腾讯某35岁员工资产2300万,准备退休的言论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说这点钱不够花,但钱是赚不完的。当焦虑成为我们这代人的常态,我们应该怎么办?



01
腾讯35岁员工准备退休:
人这辈子,钱是赚不完的

这两天,看到这么一个帖子,来自鹅厂某35岁准备退休的员工:


我把这事情发在微博上,想看看大家的看法。

有人表示,能弄到2300万的根本就不是什么瓶颈期,而是公司高管,高管来凡尔赛了。

这我也不同意。我甚至都能想象这2300万的资产是怎么来的。

300万是这些年995拼了10多年攒下来的工资,算下来虽然不少,但对于大厂程序员的收入来说并不夸张。

1000万是腾讯发的股票,这些股票在过去这些年涨了很多很多倍,一直涨到了1000万。

而1000万房产,应该是他刚开始在深圳工作的时候上车买的房,过了这么些年,当年并不贵的深圳房价早就翻了数倍,现在已经遍地都是1000万的房产……


所以你说他收入多高倒也不是,主要是赶上了好时候,房子买得早,加上股票拿得好。

甚至可以说他主要资产并不是工资挣来的,而是投资得来的。

但投资这东西谁都说不准,永远是下海干活的比上岸收工的多,现在谁都会说“十年前买比特币现在已经赚翻了!”,但你让他们预测现在买啥10年后能赚翻,他们就支支吾吾说不出来了。

难啊。

还有人说“帖主没有收入来源,这点钱根本不够花的。”

但这明明已经是1000万的股票+1000万的房产+300万的现金了。

按照各城市的收入中位数来看,绝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攒不下这300万现金。


怎么能说是“这点钱”呢?

其实任何时候都不缺少这样的声音,他们认为100万不够花,300万太少,2300万根本不够用。


我们也真的会相信这些声音,于是像被鞭打的马一样继续向前跑,继续赚着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头的钱。

焦虑在心中蔓延。

这个时代,很多人会觉得一个人的价值,就在于他有多少钱,能赚多少钱。但可贵的是那些终于清醒过来,意识到钱是赚不完的人。

中学刚学微积分那会儿,我和朋友说:“假如把我们的岁数做横轴,人生的快乐作纵轴画一个函数。”

“那其实我们要做的,不是让这个函数最后到达多高。”



“而是应该想办法,让整个函数围成的图形足够大。”


很多人觉得人生的意义,在于最后到达多高的高度,但其实中间每一分每一秒的快乐,也是很重要的。

我们追求钱、追求权力,一刻不停地给自己压力,想象着有朝一日成为世界之王,获得无与伦比的极乐。

但人的快乐是有上限的,即使你在一生的最后一刻,成为了世界之王,也会发现真正重要的是时间,时间是宇宙之王,它一样在主宰你的一切。

人就活这不到百年,如果到最后才开始为了快乐而活,会发现时间不够了,那会是很无奈的一件事。

所以还是及时行乐吧,在人生中找到一个平衡,希望大家都度过快乐、幸福的一生。


所以我很支持这位赚到自己满意的钱就收手的人。

还有人表示,长时间闲着会和社会脱节,自己都别扭。

相信不少人和这位网友有一样的观点,如果放在3年前,我可能也会同意这样的说法。但我现在不了。

我现在甚至觉得和社会脱节根本不是什么贬义词,反而意味着我们可以不再焦虑了。

在家里做做饭,邀请朋友来家里玩,一起打打游戏,踢踢球,偶尔出去旅游一趟。好像也不错。

小时候讨厌父母的生活,但现在看着他们清闲有趣的小日子,也觉得无比有生活情趣。

为什么一定要紧跟这个社会的步伐呢?你跟得住吗?


02
焦虑,是我们这代人的通病

这个社会实在发展得太快太快太快了。

10年前买了比特币的,现在早已暴富。

甚至不用10年前,我群里有个朋友,上周日买了5万狗狗币,这几天已经赚翻了。

另外一位博主,上个月问我能不能买狗狗币,我说我不买,这种币看不懂,进去也是被割。但如果她那会儿进去的话,这两天已经涨了10倍了。

吓人吗?刺激吗?

当然,如果不提虚拟货币,还有。

只要你在2003年赶上大潮,在淘宝网上开设一家店铺,并用心经营下去,那你现在少说有一家流水过千万的店铺。

只要你在2004年在北京二环内买上两套房子,然后在4年后卖出去,至少一千万在手,光靠吃利息至少10年不用愁。

开个玩笑的说,只要你从2005年起,拿出1千块,每逢中国队踢足球就拿出一半压他输,那你也腰缠万贯,至少不用再为生计担忧。

不仅如此,05年开始写博客的、09年开始玩微博的、12年开始弄微信、17年开始做抖音的,现在无一不是大V,往小了说,年入百万不是什么大问题。

36氪的创始人刘成城,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这样说道:

“当时微信还是一个很小的团队,但是我们对它很有信心,主动为他们做了很多报道,建立起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所以,微信公众号内测的时候我们就受邀加入了内测。不仅获得了一天可以发布10次内容的特权,而且第一天就获得了10万多名粉丝。”

2016年,他们估值40亿人民币。而到了今天,36氪早已上市,市值又回归1.12亿美元。

时间和节奏明显变快了,以往一个公司从无到有再到飞黄腾达,往往要经过一代人的时间。

而对80,90这一代人来说,4年的时间已经完完全全够一家公司从创业团队到全中国同行业最大,比如说手机界的小米。

这样的社会早已不相信按劳分配,暴走的资本和飞奔的信息流,连通起了整个世界,它们借着互联网的势,把世界从一片广阔踏实的土地,变成一片四处都是大浪的汪洋。

在那汪洋的高峰处,有人躺在暴利行业里,赚取这个社会百分之八十的财富,而汪洋的低谷处,也有人孤注一掷,摔个粉碎,不知何时才能重抵高峰。

但至少这个时代创造了无数机会,为阶层流动创造了可能性,这是最好的时代。

然而我们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下一个到达高峰的行业是什么,甚至不知道这个社会已经不相信按劳分配,不知道在某些错误的行业,就是努力一辈子,也只是在泥潭里挣扎,完全实现不了我们内心渴望的财务自由。

或在茫茫就业市场前彳亍不前,或最后妥协,选了自己最不喜欢的一个行业受了一肚子气。

有的人一失足成千古恨,这也是最坏的时代。

85后,90后,95后甚至98年的妹子,纷纷被资本和媒体捧上神坛。


然后再被狠狠地扔到脚下:


从无到有再到无,一共只有半年的时间。

有人把焦虑症称之为中国这一代人的时代病:

看电影只能去电影院,不然就只能快进;玩社交网络一分钟要刷新十几次,每次刷新看不到别人回复自己就浑身难受。

评论要抢沙发,创业要一夜暴富。就连结婚也最好是有车有房,什么都不用烦。

之前中青报做过一项针对青年白领的调查,调查称34%的人经常焦虑,62.9%的人偶尔焦虑,而只有0.8%的人表示从来没有焦虑过。

之前群里有个90后自媒体人这样问道:

“想请问,没有安全感,老是感到焦虑,跟从小的生长环境有关吗?我总觉得自己做不好事情,不知道为什么。”

而我这样答道:

“因为你周围总有人不停告诉你他们做的有多好,不焦虑才有鬼了。”

她好像突然领悟到什么,在朋友圈里写下了这样一行字:

“每天一大堆人和我说他们多少多少天涨粉十万的故事,快把我逼疯了。焦虑就快把我逼疯了!”

那时我正在健身房,摸着自己的肚子,看着周围帅哥们健美的肉体,默默地给她这条朋友圈点了个赞。

是啊,我们错过了淘宝皇冠店铺,错过了博客名博主,微博KOL,微信朋友圈大V,错过了2001年加入阿里巴巴,2002年去做房地产房地产,错过了做手机游戏,股市神话,创业大潮——而且我们不知道未来还会错过什么。

而且看看周围,上司比你年轻,新来的同事都是95后。打开朋友圈好像所有人都创业成功了,再跑去书店看到每一本书都像在告诉你应该怎么成功。

好像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比你有钱,比你好看还比你努力。

这些人生赢家就在你身边,每时每刻都在提醒你:

“你已经被社会淘汰,是个失败者!”

而你和我一样,租着房子,坐着地铁,朝九晚不知道几点的为了生计奔波。不知道自己的未来究竟在什么地方,不知道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生活中好像处处是机会,但是我们似乎永远要等到机会已经过去才能发现它们。当“如果当初我xxx就好了”这样的句式多起来的时候。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