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广大游戏迷来说,任天堂3月3号发售的游戏主机 Switch 肯定是不想错过的,这部新一代家用游戏机虽然没有在中国内地发售,但大家的热情依旧未减。
今天我们就邀请到了 @数字尾巴 ,让他讲讲他玩 Switch 的个人体验~
欢迎向「 拒绝基本 」投稿
但要言之有物哟 ▼
「 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因为没有时间而选择放弃玩游戏。即使是在最忙碌的一天,也希望能够玩到最喜爱的游戏。为了实现这个愿望,配合不同的场合而拥有不同形态的 Nintendo Switch 诞生了。
从此,再也不是玩家配合游戏机,而是走向游戏机配合玩家生活的时代。无论何时何处,从此享受游戏的乐趣再无拘束。 」
它的硬件可能不是最好
但一定是最特别的那一个
虽说硬件设计不是决定一款游戏主机成败的关键因素,但是考虑到 Switch 作为一部可以随身携带的家用游戏机,硬件设计个人认为是相当关键的一点。毕竟任何掌机都是要捧在手里玩,玩的过程中舒不舒服,重量如何,一些基本的硬件体验如何,都是我个人在入手之前非常想了解的。目前就初步印象来看,我觉得 Switch 不算特别优秀,但也不差就是了。
Switch 的 Joy-Con 是整个硬件设计最大的亮点,它可以随时从 Switch 本体分离,化身成为独立的左右手柄,不仅可以在这样的状态下直接进行游戏,摆脱了一定要像传统手柄那样保持一个姿势握着玩的束缚,还可以迅速组成双人游戏马上开干。这些在之前的 Switch 官方宣传片我们就看了不少次,比如 NBA 2K 系列的 Switch 版就可以直接用单个 Joy-Con 游戏,马里奥赛车也是如此。
现在,我非常渴望看到更多好玩的多人游戏,如果能够有一些以前的街机经典作品就好了,直接就能找回当年两个人玩游戏的乐趣。说起来,目前确实有几款 NEOGEO 的街机游戏已经移植到 Switch,比如拳皇 98 和合金弹头 3 等作品。
Switch 本体即使接上了 Joy-Con 手柄也依然不会觉得很笨重,实际重量大约不到 400 克,比 Wii U 的 GamePad 而言个人觉得要更加轻量一些。考虑到是两手拿着玩,因此长时间游戏的话也依然不会有疲劳感出现,这点任天堂确实把控得非常好。
HD 震动是一项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体验
Joy-Con 的手感只能算是勉强凑合,毕竟设计摆在那里,它最神奇的一点还是 HD 震动,我们几位同事试了一下《1、2、Switch》的猜珠子游戏,都被其 HD 震动体验所惊叹到,真的,我玩了这么久游戏都没感受到这么神奇的震动技术,感觉手柄里真的就藏了珠子一样。这种体验怎么形容呢?就是当你缓慢倾斜 Joy-Con 时,你真的会感受得到一个又一个的珠子滑落下来然后碰撞到了一起,单就这一点我真的不得不对任天堂的硬件创新能力感到佩服。
任天堂不愧是游戏手柄震动的发明者,因为他们再一次发明了全新的震动技术。
Joy-Con 与 Switch 本体连接和拆卸是非常方便的,但是和 Joy-Con 腕带连接和拆卸就稍显麻烦,特别是取出 Joy-Con 腕带,因为它和 Joy-Con 手柄的链接非常牢固,所以要稍微用点力气才行。另外还有一点是,尽管 Joy-Con 腕带上面有「 + - 」的标识,但是对于不熟悉的玩家而言依然很容易会直接忽视了标识,导致 Joy-Con 腕带和手柄连接时插反了,不过好在插反也没事,所以上手过后这个也不算什么问题。
如果说 Joy-Con 手柄和 Joy-Con 腕带的连接让人忍不住想吐槽的话,那么 Switch 本体与底座连接时的体验却让人不得不给个大大的赞。因为整个连接的过程是非常自然的,当你将 Switch 本体插入到底座时,你会很自然而然的找到插口而无需担心会找不到位置。因为底座本身有突出的一个部分,当本体与底座这个部分接触时就会下压,马上就能完成连接或取出,所有的一切都做得非常自然,这是很难得的一点。
Switch 本体我想很多人都知道带有哪些功能按钮,这里我想就简单放些照片就好了。这里有必要表扬的一点是 Switch 总算给卡带插槽加了个盖子,以前玩 3DS 的时候我就试过不小心把卡带弹出来,现在有了盖子后完全就不用担心。
另外,你可能看到了顶部有散热口,这里简单说下 Switch 的机身发热程度。首先,最热的情况下一般就是从底座取出本体的时候,由于接入底座时一直处于充电状态,因此你会感觉得到本体是有明显的热度,不过这并不是发烫。假设你在这种情况下继续以掌机模式进行的话,事实上你很难感觉得到本体的热度,这是因为我们握着 Joy-Con 手柄,而不是握着本体。
上面举的是最极端的情况,正常情况下 Switch 的表现近乎完美,当然这样的表现毫不意外,玩过 3DS 的人都知道任天堂非常重视这些最基本的体验。
Switch 的卡带体积非常小巧 ▲
Switch 使用的是 Type-C 接口,可以直接使用随机附带的电源适配器充电,从外媒的测试结果来看,充满电的时间大概要 3 个小时,而以《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为例,实际续航时间也差不多是 3 小时左右。如果是其它的游戏,当然也会有所差异,任天堂官方给出的续航时间范围是 2.5 小时至 6.5 小时。充电时间的话基本也和官方数据吻合,大概是 3 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充满这块 4310mAh 的大容量电池。
电源适配器是 100~240V,也就是说全球通用,任天堂在这点上现在可谓是彻底醒悟了。不锁区不锁服,还有全球通用的电源适配器。
另外,Switch 本身在首发阶段就提供了丰富的可选配件,这里我强烈推荐官方的收纳包以及 Switch Pro 手柄。前者就不多说了,后者我认为对于游戏操作有高要求的核心玩家一定要入手。Switch Pro 手柄续航时间极为出色,长达 40 小时,还可以直接在 PC 和 Android 设备使用,是目前三大主机平台里续航时间最长的。加上它还有 HD 震动功能,以及出色的手感,你真的有必要考虑花这个钱获得更好的操作体验。
当然,你要是不买也没事,毕竟配件是看需求。在这里我其实很不喜欢一种说法,就是把这些归为是隐性消费。实际上,你买了本体之后你就什么都可以不用买。如果非要说隐性消费,那我买了 PS4 Pro 之后,买多了一个手柄,换了内置硬盘,还买了底座和索尼官方的白金耳机,是不是也算隐性消费?
手感极为出色的 Pro 手柄 ▲
响应速度极快
完全符合移动设备主流水准的操作系统
要说 Switch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可能还是要属 Switch 的系统。它和 PlayStation 4 一样基于 FreeBSD 开发,其响应速度之快让我吃惊,就拿休眠来讲,我自己的 PS4 Pro 从休眠到唤醒通常要至少 20 秒,而 Switch 从休眠到唤醒仅 10 秒不到,有时候还甚至更快。大部分时候如果我们不想玩 Switch 了,就按电源键即可,它会进入睡眠模式。而当我们想玩的时候,只要再按电源键就迅速唤醒,这一切的体验都让我感觉得到就像是手机锁屏和解锁一样。
从来没有一款游戏机做到如此之快的响应速度,这对于一部具备掌机模式的 Switch 而言是极为重要的,没人愿意在想玩游戏的时候愣着发呆几十秒,等了大半天才进游戏。我很惊喜的看到任天堂在 NVIDIA 的协助之下做到如此表现,双方团队合作的成果着实显著!
长按 HOME 键的快捷菜单,可快速调节亮度和开启飞行模式等 ▲
其实即便是重启,Switch 的整个启动过程也非常快,你不用傻愣着盯屏幕半天才进入到主机里面。而游戏读取方面,以《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为例,借助卡带介质本身读取速度快的特点,第一次载入世界地图的速度远远比我之前玩的开放世界类的游戏要快,那些对读取速度很敏感的玩家而言可以大大放心了。
我们重新说回 Switch 的 Nintendo OS,这个系统的整套设计风格非常扁平化,简约到极点,没有任何多余的特效,干净利落,加上响应速度极快,过去在 Wii U 时代进入「设置」界面等大半天的反人类现象从此成为过去。整个系统操作起来就和现在的旗舰智能手机一样迅速,包括更换主题颜色也是秒变。
这是已经更换为黑色主题的 Switch 系统 ▲
Switch 本体内置存储空间为 32GB,换算之后实际可用大约为 29GB,减去系统占用容量后可用空间接近 26GB 。考虑到 Switch 支持 microSD 存储卡扩展,所以不用担心容量抓急的现象出现,而且 microSD 卡也并非是必需品,主要还是对于不打算玩实体版的玩家更有意义。
Switch 支持 microSDXC 规范,你直接买一张 256GB 大容量的 microSD 卡即可存放很多游戏。另外,Switch 的游戏存档目前只能存放在本体的内置存储空间,暂时还无法转移,希望任天堂在秋季上线的网络服务推出之后,能够带来云存档的功能。
Switch 存储空间管理界面 ▲
以往任天堂的游戏系统都是分成 J、U、E 等不同的区域,现在 Switch 再也没有了这个划分,统一一套系统并内置多语言。Switch 目前虽然不支持中文系统,但是我们可以预想得到这只是早晚的事情。当然了,个人觉得系统有无中文并不是关键,最重要的还是带来更多 Switch 的中文游戏,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顺便说下,任天堂香港已经放出 Switch 繁体中文的支持页面,你还觉得中文系统是不可能的吗?
对了,Switch 的系统语言和区域是分开的,这点有些类似于 Windows 10,由于我没有上 eShop ,所以我暂时不知道 eShop 访问的商店区域是不是和系统区域一样,我的意思是 Switch 现在已经不锁服,所谓不锁服就是你可以买一部日版的 Switch ,然后登录一个美服的任天堂帐户然后直接下载美服 eShop 的游戏。过去的任天堂主机这样的方法是行不通的,你买了日版就只能上日服的 eShop,而现在已经不锁服,所以这一项被诟病已久的限制终于见鬼去了,真的是谢天谢地。
另外,由于上手体验时间有限,我暂时还不知道系统区域更改后会影响什么,所以只能等以后自己的机器到手了才能知道。反正就现在能够确定的是系统语言会影响部分游戏里的语言。从目前已知的消息来看,Switch 游戏在多语言的处理方式有两种,基本和 XBOX 一样。第一种是游戏本身内置多语言,进入游戏后选择语言,这一种的代表作品是 Switch 的首发游戏《超级炸弹人 R 》 ,这款游戏就是更新补丁后多了中文语言的选择。第二种就是跟随系统语言,我估计第一方的游戏应该都会如此,《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就是这样。
至于是否存在第三种目前还不得而知,第三种一般就是区域独占语言,比如中文版只有港行才有,目前 Switch 还没出现第三种,但是 PS4 是存在第三种的,这也是我买了 PS4 Pro 之后非常困扰的,因为你如果想玩中文游戏,通常你不得不选择港版。那么假设日版要是带了中文,恰好日亚上已经白菜价了,我不就可以直接买日版玩中文。然而,我还是太天真了,因为绝大多数日版或美版的游戏是不带中文的,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我只能买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