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交水规院
发布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重要信息,是企业文化交流展示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交水规院

信息技术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智慧航道赋能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

中交水规院  · 公众号  ·  · 2024-08-26 19:13

正文

导 语



推动智慧港航建设,是我国港航领域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出台系列政策,支持新技术深度融合应用。水规院始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长期深耕港航市场,并参与行业相关标准制定,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实力和实践经验。近期,公司微信公众号开设专题,聚焦“智慧”,分享一线案例,敬请关注。


随着《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关于加快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相关政策发布实施,长江、西江、京杭运河等一批典型内河信息化加快建设,我国内河智慧航道建设步入高潮。新一代的信息、通信及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的内河航道业务深度融合,智能化、智慧化成为我国现代内河航运发展的显著特点和重要趋势。

水规院积极践行交通强国战略,多年来致力于内河航道业务数字化、智能化相关关键技术的潜心研究,承接了长江干线、汉江、西江、京杭运河、平陆运河、山东小清河等流域的数字航道、智慧航道项目,构建了“感知+数字+分析+决策”智慧航道管理架构体系,形成了具有中交特色的智慧航道解决技术方案。近几年,在航道的智慧建造、运行监测、智慧监管等领域形成了大量研究成果,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经验。




TIPS:






智慧航道是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数字航道基础上,实现航道要素运行状态的智能感知、运行监测数据的智能分析,以及面向不同用户的智能服务,实现航道运行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从而提升航道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水平。


典型案例

京杭运河(济宁段)智慧航道工程

2022年6月,水规院承担的京杭运河济宁至台儿庄(济宁段)航道“三改二”EPC工程智慧航道平台上线运行,构建了“全面感知、广泛互联、深度融合、智能应用、机制完善”的京杭运河(济宁段)数字港航管理与服务体系,打破了“重监管、轻服务”的传统思想,在山东全省内河率先打造了水陆融合电子航道图,构建了以“一图一站三平台、感知传输两张网”为整体构架的智慧港航综合管理平台。在初步实现航道维护、水上交通安全监管、船闸管理与调度、水上交通执法、水路运政管理等港航业务数字化、协同化、精细化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外提供及时、便捷、丰富的政务服务、出行服务和物流服务,行业受众获得感明显提升。


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智慧专项项目

工程设计涵盖平陆运河全线134.2公里的航道信息化建设,总体秉持创新、绿色、协调、共享理念,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及通信技术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作为重要手段,统筹航道、船闸、水利、环保、海事等管理部门及船、货、港等物流节点,融合BIM数据、GIS数据、各类感知数据等,打造规划、设计、建造、运营全生命周期数字孪生体,建设“智能航运+水利”融合的我国首个全航段的数字孪生运河,实现运河动态“一图总揽”、调度指挥“一脑智控”、物流服务“一键触达”。在我国内河信息化建设与发展领域起到了引领作用,为其他大型内河智慧航运工程建设提供示范案例。


创新成果

01

内河智慧航道体系架构

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了航道信息的全面感知、智能传输、精确建模和高效处理。提炼的系统架构设计方法已成功应用在京杭运河济宁段和枣庄段、山东小清河、平陆运河、汉江等智慧航道设计中,有力支撑了方案的科学性和引领性。制定了《内河智慧航道设计规范》《数据库设计规范》《门户集成规范》《插件集成规范》等系列4项规范,编写发布了市级工程标准《内河智慧航道信息化建设指南》1项。

02

智能多模融合宽带网络技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