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智能网联汽车网
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汽车产业投资等领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字体设计  ·  为鱿鱼游戏绘制的插画海报被Behance官推了 ·  3 天前  
优秀网页设计  ·  被Deepseek逼到墙角?ChatGPT搜 ... ·  4 天前  
庞门正道  ·  最后300只,彩色金属钥匙扣!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智能网联汽车网

智能化趋势已成定局,激光雷达未来“卷”什么?

智能网联汽车网  · 公众号  ·  · 2023-08-16 00:00

正文


根据西南证券报告显示,90年代购车主力到2025年将快速提升至38%,随着Z世代成为购车主力,对 智能驾驶、高科技等配置更为喜欢,对“智能好车”的需求必然再迎爆发


智能驾驶也成为卖车亮点 多个车企发布订阅制或买断制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22 年上半年国内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达到 228 万辆,渗透率升至 32.4%,同比增长 46.2%

在“无智能不汽车”的内卷时代,所有玩家都无法置身事外,作为智能驾驶关键传感器的激光雷达也“腹背受敌”,前有纯视觉路线的挑战,后有性能和成本压力。


在北醒CEO李远看来,激光雷达正在经历的是“忍痛期”,而“战略忍痛力”则是高科技人的必备素质。

“一旦认定某项高科技前景广阔,就必须拥有战略忍痛力,才能迎接挑战。”作为最早一批建立激光雷达企业的资深玩家,李远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




强感知:激光雷达是最佳利器


7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智能网联汽车) (2023版)》(以下简称《指南》,分阶段建立适应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


面对汽车智能化驶入“快车道”,车企把感知环节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曾有车企中高层表示:“重感知技术路线一定是智能驾驶的未来。只有重感知路线,才能真正意义上像人一样感知真实交通场景,应付中国复杂的路况。”

在智能驾驶领域,以激光雷达为重要传感器的融合传感路线和以摄像头为主的纯视觉路线一直以来争议不断,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主动传感和被动传感。激光雷达能够通过自主控制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实现对真实世界的探测,而摄像头则依赖于太阳光,无法形成收发闭环。在将二维世界处理成三维世界的过程中,摄像头存在较大的误差。

行业权威数据集 Nuscenes 感知算法评测显示,使用激光雷达的算法,mAP 数值相比纯视觉有明显提升。 其中激光雷达+摄像头的组合方案分数相比纯视觉算法的数值平均从 57% 提升至 73%,表现最好的达到了 77%。

“激光雷达是近乎完美的传感器。”李远这样评价它。

强感知是为了让新时代的智能驾驶更安全,更智能,以提供更舒适的驾驶体验。 北醒提出激光雷达通过对小目标物的强感知能力,给智能驾驶系统争取到额外的2秒的时间进行系统的决策、规划与控制,从根本上避免事故的发生,可以争取到关键的“生死2秒”。

今年春季华为在问界M5上市发布会上采用了“重感知”模式,放弃高精地图,采用激光雷达作为感知的重要部件。



平台化: 激光雷达的最优解


2023年上海车展期间,小鹏汽车发布了扶摇技术架构平台。红旗和奇瑞也相继发布了红旗混动平台HMP和火星架构超级混动平台,一面是为了展示其最关键的领先技术,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降本增效,车企进入了新一轮平台化竞争。


同期, 北醒也在上海车展期间推出了全球首个512激光雷达平台——北醒应龙激光雷达平台。 这是激光雷达行业里首次面向行业提出“平台化”概念,该平台具备感知力可持续增强、模块化设计和成本可控的应用优势。


李远表示,北醒所采用的“平台化”方法论并非首创,而是历经百年验证的成熟的方法论,尤其是汽车领域。这使得激光雷达能够如同车型升级一样,在一个共同平台上实现产品的快速迭代,同时达到成本降低、性能升级等目标。 应龙平台的设计理念是为智能出行提供更安全的保障,打造一个能为智能好车助力的好雷达,让智能出行实现“0”事故的可能性。

北醒应龙激光雷达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底层硬件架构由高精2D扫描系统、905nm阵列收发和自定义SoC组成。 在软件系统层,通过数字化控制可以实时控制硬件产品的重要参数,如线数、分辨率和刷新频率,并满足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要求。同时,该平台具备良好的可拓展性和可延伸性,未来可推出不同线数更高阶版本的AD系列激光雷达,实现相机级清晰度的突破。

其中高精2D扫描系统的核心技术突破,主要依赖于北醒自研的双电机三环同步技术创新。 该技术可以将激光雷达扫描角度精度控制在万分之一以内,要求每秒旋转100圈的电机每圈偏差小于秒针转120分之一,难度可见一斑。业界形象的将其比喻为激光雷达领域的“陀飞轮”。

高精2D扫描系统搭配阵列收发系统,形成了一套完美的性能升级且降低成本的组合拳。 在不增加激光器数量的前提下实现更高的垂直线束(如256线)同时配合阵列接收器件的升级可以进一步提升性能(如512线),相比于传统的1D扫描架构大大节省了成本和空间,用少量的器件即可实现高线数的强感知能力,实现了性能与成本的解耦,让激光雷达产品更好实现的商业化量产。


此外,北醒应龙激光雷达平台采用的模块化设计方案,每个子系统可分别迭代升级甚至替换,独立进化功能,并且在生产加工方面,也可以分模块预组装、检验等等,减少整机装调流程工序和降低后段不良率,又同时兼顾了成本和可升级性。

“如果按照传统市场车厂的思路,需要五年才能推出一代新车。而现在车厂更希望18个月左右就可以把新一代车型做出来。激光雷达如果从零开始研发,需要投入很重的资源,平均一代产品就要匹配500-1000人年,所以一定要把自己的平台做好,来响应车厂的快速定制和升级需求。”李远表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