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半月谈
“中华第一刊”《半月谈》的官微,每天帮你分析时政大事,品读社会人生。您的时事政策顾问,学习生活益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半月谈

天啊!

半月谈  · 公众号  · 政治  · 2016-12-20 16:3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雾霾波及17省份,71个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石家庄PM2.5指数破千……中国正在经历今年以来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强度最强的霾天气过程。 环保部在昨晚的通报中表示,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重污染天气在未来几天将会持续加重。



多地雾霾情况


【北京】

红色预警下地标消失不见


19日早晨,北京持续空气重污染,记者登上246.8米高的奥运观光塔,鸟瞰北京城,发现咫尺之遥的鸟巢、水立方等奥运场馆和城市地标建筑被霾“吞没”,消失不见。




【天津】

浓雾致高速封闭 航班大面积延误


18日夜间至19日清晨,天津大部分地区出现浓雾。从18日夜间22时至19日14时,天津机场没有航班起飞。另外,截至19日13时30分,各条途经天津的高速公路均因雾封闭。



【石家庄】

AQI爆表超20小时


石家庄从18日17时AQI达到500,到19日14时已经超过了20个小时。


【辽宁】

今夜将现大雾 或影响交通


辽宁省气象台预计,受雾和霾天气影响,辽宁沈阳境内的沈海、辽中环、沈阳绕城等多条高速公路路段施行封闭,多条路段限行。


19日夜间到20日白天,除大连、丹东地区之外,辽宁其他地区将出现中度到重度霾,19日夜间大连、丹东地区大雾转多云,其他地区都将出现大雾天气,将会对全省交通出行造成影响。


20日夜间到21日白天,除大连、丹东地区多云之外,其他地区中度霾到重度霾转轻度霾到中度霾。预计21日夜间开始,受一股冷空气影响,雾和霾将逐渐减弱或消散。



【内蒙古】

超一半面积现空气污染


18日至19日,内蒙古出现今冬以来最严重的雾和霾天气,全区共13县市发布了雾霾预警,超过一半面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空气污染。


预计未来三天,内蒙古大部将有一次降温降雪天气过程,届时空气质量会有所好转。



【山东】

浓雾紧锁枣庄京杭大运河 恍若仙镜


19日早晨,山东枣庄,一股浓雾自南向北弥漫而来,骤然锁定京杭大运河,运河船闸、运河公园地标建筑物以及树木、雕塑、运河水面的船只和桥梁,若隐若现,令人仙凡难辨。



根本原因:

区域性燃煤排放增加 企业“减产不减污”


尽管此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受极端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但多位环保专家表示,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人口多,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集中,进入冬季后整个区域的燃煤采暖污染物排放大幅增加,是12月出现大范围区域性重污染的根本原因。


由于北方大部分地区处于供暖季,再加上部分地区散煤燃烧量开始加大,本地污染排放量呈现逐步上升趋势, 这也使得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形势愈发严峻。”天津市环保局大气处高级工程师王文美说。


在启动应急响应期间,企业通过降低生产负荷、停产、加强污染治理等措施促进大气污染物“削峰降速”。但记者采访中发现,由于目前一些行业仍存在环保治理技术及设备与环保标准不完全匹配、技术管理跟不上等问题, 一些企业面临“减产不减污”尴尬,减产后可能出现治污设施运行不正常、停和开的过程污染物排放不可控等问题



此外, 机动车污染也成为我国城市重要空气污染源之一 ,尤其重型车辆污染成为治理难点。定州市环保局介绍,定州境内有107国道、京港澳高速及多条省道,日平均通过车辆达3万辆,载重车辆过万辆。其“西煤东输”重要通道河龙线日平均通过运送煤炭、砂石等载重车数千辆,扬尘、尾气污染严重。


“目前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约570万辆,年排放污染物总量约50万吨,在PM2.5本地污染贡献中,机动车排放贡献比例占比最高,达30%以上,非采暖季可达到40%以上。”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处处长李昆生说。


△北京大运河森林公园 (12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李鑫摄

△北京西站 (12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陈晔华摄


抗霾:

克服等“风”思维  久久为功才有蓝天


雾霾来袭,多省市已启动应急预案,山西10市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并对重点行业工业企业、施工工地、燃煤锅炉和机动车等实施调控措施,其中太原、晋中两市为红色预警并限号出行。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冯银厂、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主任邓小文等专家认为, 从近些年治理雾霾的实践看,雾霾的治本之策还是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尽快调整和优化不合理的产业和能源结构,不断降低地区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对于频频雾霾深锁的京津冀地区来说,据环保部2013年以来的监测数据分析表明,秋冬季重污染期间,京津冀中南部区域多个城市经常同时出现重污染。专家认为, 单个城市采取应对措施难以达到治污控霾的效果,区域联防联控也成当务之急。


“区域联防联控,虽然不能马上把重污染消除,但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污染程度。 ”中国环科院研究员柴发合说,这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污染程度比较重,如果不采取区域联防联控的形式,很难把大面积、高强度污染降下来。


专家认为,治理雾霾没有特效药,需要政府、企业、公民全方位参与和行动,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在抗霾过程中应主动积极作为,努力克服“等风来”的惰性思维。



△北京城区 (12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实用防霾手册


选口罩时应注意这些


贴合面部最重要 从正规渠道购买



选购口罩,首先要考虑到口罩与自己脸型的贴合程度,口罩与面部贴合越好,防护效果越好。 购买时,要选择正规的电商、药店、超市等商家,避免买到不合格产品。


此外,在选择口罩时,尽量挑有鼻夹的口罩。由于鼻子是隆起的,有鼻夹可以很好地解决鼻子漏风的问题。 挑选时,不能盲目相信明星效应或国外品牌,有些口罩并不是为防PM2.5设计的,起不到防护效果。




根据空气质量情况戴相应的口罩



11月1日,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的我国首个民用防护口罩国家标准GB/T32610-2016《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正式实施。


这个标准对细颗粒物(PM2.5)的防护效果和佩戴的安全性能做了明确规定。根据标准, 口罩的防护级别由低到高分为四级:D级、C级、B级、A级,分别对应不同的空气质量情况。A级对应“严重污染”,在PM2.5浓度达500微克每立方米时使用;D级对应“中度及以下污染”,适用于PM2.5浓度小于等于150微克每立方米的情况。



在选口罩时,可根据不同的空气污染程度选择相应防护等级的口罩。“超等级”的防护口罩虽然防护性能更强,但呼吸阻力也更大。当吸气阻力过大时,人有可能出现头晕、胸闷等不适症状。



戴口罩 这样最正确



平时佩戴口罩,必须将其完全罩住鼻、口及下巴,保持口罩与面部紧密贴合。 此外,心脏或呼吸系统有困难的人(如哮喘肺气肿)、佩戴后头晕、呼吸困难和皮肤敏感者不建议佩戴口罩,可尽量减少室外活动;骑行或运动时不宜戴呼吸阻力过大的口罩,以防造成呼吸不畅。


一起来看看下面这组图,学习戴口罩的正确姿势吧!


图片来源:北京市疾控中心


综合新华网、经济日报、央视新闻、中国天气网、中国新闻网


监制:孙爱东

编辑: 魏春宇 郑雪婧

觉得不错,请点赞↓↓↓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