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PUMCH麻醉大讲堂
教学安排发布
51好读  ›  专栏  ›  PUMCH麻醉大讲堂

【协和麻醉科】进修大夫的心里话(四)

PUMCH麻醉大讲堂  · 公众号  · 医学  · 2021-02-07 10:15

正文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

岁末年初,来自全国各地的28位进修大夫依依不舍地回家了,新的进修大夫即将上岗。看似一年又一年、一拨又一拨的简单轮回,其中的感悟和内涵却让我们彼此难忘、感同深受......


【协和麻醉科】

进修大夫的心里话

(四)

协和麻醉大家庭【赵喜波】

      转眼已结束了为期半年的协和麻醉进修生活,回想起协和的点点滴滴,从疫情期间黄主任及科室老师对我们刚到北京的各种关心,以及解决我们的院前网络培训,老师们想尽各种办法使我们能更早熟悉北京生活、熟悉协和临床麻醉。使我们在疫情期间、虽远离家乡,却感受到协和麻醉大家庭带来的温暖。


      作为全国顶级麻醉学府,协和麻醉在临床、科研方面实力不俗,科室注重对年轻医生、进修生、规培生及实习生培训,定期举行专业知识讲座、疑难病例交班、网络的米勒大讲堂以及常年如一日的英语早交班,使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基础知识,而且对疑难病例的系统性认识做到进一步的了解,以及使用英语查阅相关的文献使自己对临床工作更清晰的认识,学到国内、国际上最新的理念,真心受益匪浅。经过六个月的强化训练,使我从协和的麻醉中获益颇多。


      协和医院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无论是黄主任、我的师傅卢素芳老师、王锐颖老师、张志勇老师、何凯老师、陆海松老师等等带教老师都非常关心我们的进修生。我很荣幸能在这样充满文化底蕴、学术氛围浓厚、严谨务实的大家庭学习成长。


      进修生活是短暂的,但在这半年的进修工作和生活中我获得的不仅是专业技术的提高与知识的丰富,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氛围与大环境成熟与丰富自己的思想,锻炼出更加广阔与稳健的思维方式,更有利于自己的以后工作,并对自己的人生是一种激励与促进。人生只有在不断的经历与思考中才能一步一个台阶的走下去,然后用广阔的胸怀去理解人生的美好。

一份难忘的记忆 一份牵挂 一份爱【虎琳】

      记得当时科室通知我准备进修时,我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想要去哪里,想要学什么,想要见什么老师,回想自己工作多年却无明显进步,我想改变想突破自己,正如我入科时所讲的要去就去TOP1的北京协和医院。


      最初的印象从我们入科的自我介绍开始,黄宇光主任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麻醉医师要有大的格局”,做人何尝不是呢?只有站的更高走的更远你才会发现之前所遇到的问题都不叫问题,正所谓你的眼界决定了你将能走多远。一个科室的发展离不开全体成员,但如何让每个人各司其职发挥最大的作用是科主任的职责与能力,借用黄主任的一句话“协和麻醉科人才济济,氛围温馨,这都要归功于前辈们的不懈奋斗和悉心栽培”,愿黄宇光主任带领的协和麻醉科将协和精神传承下去,能让更多的麻醉大夫体会并学习协和精神,唯有传承,才会创新。


      其次让我感动的是协和医院的口号‘待病人如亲人,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待同事如家人,提高员工幸福感’,它不单单是一句口号,也真真切切的体现在了平时工作生活的每个细节中,一个陌生人的微笑,一声温暖的称呼,手术室淋浴间的洗护用品,休息室的咖啡,躺椅上小毯子,甚至是食堂打饭的师傅,每个细节都照顾周全,让我在身体疲惫的时候心里依旧温暖。


      在协和麻醉科我非常幸运成为了唐帅老师的学生,感谢唐老师在工作上对我的悉心指导,以他严谨的工作态度向我展示了麻醉中应有的精益求精,简单易记的自编小口诀,每一个小细节都是多年好习惯的养成,让我学习了超声引导下的TAP阻滞,前锯肌以及竖脊肌阻滞等等,多模式镇痛体现了对患者人文关怀,还感谢唐老师让我参与了临床解剖,这对于我是个非常珍贵的学习机会,更直观的体会局麻药所穿过的组织结构及扩散的范围,继续探索的欲望促使我回科后继续学习不断进步。


      除此之外,我也从协和麻醉科不同的老师身上那种不断求识的精神所感动,做麻醉做学问乃至做人,空余时间都钻研于查文献看指南,我觉得在协和医院麻醉科学到的东西并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是带着协和的精神回去,让我们都能感受并持续学习下去。


      北京是一座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在此进修的半年时光,让我对北京的感情不断升温,现在又多了一份难忘的记忆,多了一份爱,更多了一份牵挂。 

追梦的少年 纯粹的医生【何元】

一、做一次追梦少年!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作为中国最早的麻醉科之一,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公布的“专科排行榜”中连续十一年名列前茅,现为国家麻醉专业质控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所在单位。在麻醉这片江湖,协和麻醉科占有不可撼动的历史地位。带着对协和精神的崇敬、对协和麻醉的憧憬我毫不犹豫地申请到协和进修学习,虽然有疫情的影响但是没能阻挡我进京的决心,最终如愿来到协和,开启职业生涯新的修行。


二、做最纯粹的医生!

人生第一次来北京就是来协和学习,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和一群素未蒙面的小伙伴,一起工作在高水平、严要求、享誉国内外的麻醉科室,既兴奋又忐忑。还记得刚开始当一线时,晚上失眠白天早醒,感觉每天都是在参加高考的感觉,生怕麻醉文书没写好、物品没准备齐全、高值忘还了等等。在这期间给二线老师埋了不少雷、挖过不少坑,还好二线老师都是火眼金睛,会排雷堵漏。经过两三周的适应后,感觉很享受这个学习工作的过程。白天完成日常麻醉, 晚上看书查资料;工作日有不同专业系列讲课,周末有米勒麻醉学讲堂;每天都有新收获,每周都有阶段性的进步。


在协和麻醉科学习的这段时间,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细节和规矩,细节决定成败,无规矩不成方圆。常用的血管活性药按统一的浓度和剂量提前备好,固定放置治疗盘的规定位置,避免拿错也避免别人来帮忙时不知道浓度;小儿常用药物稀释浓度每个术间都有模板;各种应急预案的流程都很详细,防患于未然。


三、难忘的师生情!

来协和认识的第一位老师就是我们的大管家—王锐颖老师。王老师事无巨细、全程陪伴着我们,不厌其烦地解答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的任何问题,表扬我们、鼓励我们,让我们时刻都能感受到协和大家庭的温暖。第二位老师就是我师父—崔旭蕾老师。不得不承认我是我师父的小迷妹,看过她打阻滞或是做治疗时的样子,是那么专注、专业、干练,甚至是一种享受。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乐观、精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一日为师父,终身为师父,我会努力向我师父学习将麻醉做精做细。


四、难忘的小伙伴们!

一定是特别的缘分,让我们来自天南海北的小伙伴们在这一特殊的时期相聚在协和。每逢周末大家一起学习一起团建,围坐在在一起相互倾诉对家的思念、对未来的憧憬,一起讨论工作中的疑惑,一起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因为有你们的陪伴我才能这么舒心且开心地在北京度过每一天。


时光荏苒,半年的进修生活即将结束。感谢各位二线老师给予我的关心和指导,感谢一起进修的小伙伴们给我留下的美好回忆。未来,我将会一直带着协和精神的印记努力学习、认真工作。

最美好的回忆【洪瑾】

      转眼半年的进修学习生活即将结束,有对回家的盼望,也有对协和生活的不舍,最后汇成一句话,感谢、感恩!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学习到了协和麻醉严谨的工作作风,缜密的临床思维和细致的人文。来到北京,麻醉科老师们细致的安排与关怀,让我很快的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和工作。在专业知识方面得到了各位老师同仁的关心与帮助,让我在麻醉管理方面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当然,最大的收获还是理念的更新,人性化的管理,这些都像一座灯塔,给我指明了方向。  


      感谢协和医院麻醉科的每一位老师对专业知识的无私传授与困惑的解答。感谢我的师父王锐颖老师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帮助与关怀,感谢一同来到协和进修的兄弟姐妹们的帮助。


      在北京协和进修的经历,将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协和进修Dream【焦妮妮

      带着自己曾经的一些梦想或者憧憬,或者情怀,我来到了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学习,在这里,每天的所学所见让自己恨不得一分钟掰成两分钟来用,但是也到了要写总结报告的时刻了......回首自己这半年的收获,留下了无数的感动和震撼......


      当然在这里,最幸运的是碰到了宽容帅气博学的学霸师父宋锴澄老师的爱护和传授点化。从最初自己丢三落四起,师父一边爱护一边督促,让我从细节做起,养成了做麻醉工作必须有要的细节意识。从最初的自己对理论知识一知半解,到师父见缝插针的提问并且如小学生般的检验,让我真的感动,师父也总是会定期对我提出各种检验,并且把很多从书上和uptodate上搜索不到的他自己的各种独创秘籍对我倾囊相授。师父为人阳光大气,对各位外科老师以及二线老师也是尊重有加,而每次我看到外科老师看到师父以后安心的眼神,以及让师父给用TEE为病人做心脏血管的术前以及术后评估时,我都深深的自豪和向往,这才是一个麻醉医生真正的职业成就感,让外科真正懂得麻醉医生是在为他们保驾护航。另外就是师父的超强学习能力,他自己也精心钻研各种疑难杂症和先进技术,当我在困惑时间短暂以及学海无涯看不到尽头的时候,师父给我指出:学习的事情都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终将回去,但是师父带给了我开辟新天地的第一把钥匙。所谓师徒,最为无上……感恩师父……


      这里也要感谢谭刚老师,从第一次听他无板书的授课起,我们听的津津有味如痴如醉,让我见识到了什么是得心应手随手拈来。因为之前从没有接触过纤支镜插管,第一次经鼻插管时,谭老师幽默的问我,难道你不想用纤支镜吗?我意外而且惊喜的说当然愿意,后来谭老师手把手的教,仿佛如小儿蹒跚走路时父母的那种焦急和殷切。还有幸和谭老师一起见识了一个困难气道的插管,病人巨大的会厌肿物挡住了呼吸的所有道路,当然只要有呼吸在,是没有谭老师插不进的管子的,有此一例终生难忘和受用。


      我虽然有一定的工作年限,但是很多地方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且存在很多的不规范,但是在这里,协和老师们对工作的执著、热爱,对医学和患者的严谨和耐心,对病人人性化的处理和操作,耳濡目染。使自己对围术期麻醉相关理论和临床操作、管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和精细化,医学理论知识运用和临床工作更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这里,只有我们问不出的问题,没有老师们解答不了的问题。协和老师们个个功底扎实,理论强大,身怀绝技,却每天仍旧积极的努力,认真的完成各项工作,重在作为是他们最真实的写照,也重新刷新了我的价值观,为我的人生指明努力的方向。


      黄宇光教授曾提出安全麻醉是基础,学术麻醉师内涵,品质麻醉是高度,人文麻醉是情怀,这就是协和的麻醉精神以及麻醉高度。虽然学习只有短暂的半年时光,但是却是让我真正接受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洗礼的半年,是让我懂得如何让自己的专业精益求精的半年,让我终生难忘和受益的半年。感恩协和,感恩协和所遇一切。

待续

图文:赵喜波、虎琳、何元、洪瑾、焦妮妮

编辑: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手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