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虎哥政事儿
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报道。专注于新媒体平台的品牌推广,节目策划,活动执行。专注,专业,专心。立足镜头画面和笔墨人生,全力打造媒体新品牌。作为资深媒体人,关注社会各个层面,弘扬民生正能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虎哥政事儿

强制外卖骑手休息,更要让他们放心主动地“慢下来”

虎哥政事儿  · 公众号  ·  · 2024-12-26 07:30

正文


民生周刊 2024年12月25日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外卖骑手风驰电掣的身影随处可见。如今,外卖行业竞争白热化,骑手们在订单的催促下,仿佛拧紧的发条。而 “强制外卖骑手休息” 这一举措,正成为行业发展中备受关注的焦点。



外卖行业竞争愈发激烈


12月17日,一则《关于骑手过度跑单强制下线的通知》引发广泛关注。外卖界的两大巨头美团和饿了么对此也作出回应,美团称已在部分城市试点优化疲劳管理机制,饿了么则表示在今年8月已经上线了骑手休息的相关措施。


近年来,随着 外卖骑手数量逐渐增长,数据显示,单是美团平台的骑手数量,就从2020年的470万飙升至2023年的745万。这也意味着,外卖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僧多粥少、“单王”涌现,如何保障行业商 业模式的健康运转与可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规范平台机制。
外卖骑手跑单时间过长,将被建议或强制休息,无疑是杜绝劳动者过度疲劳的一种举措。
保障骑手健康与生活质量更有必要
今年9月,杭州一名被称为“单王”的外卖骑手猝死街头,知情人称其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如此高强度的工作模式无疑是在透支生命,令人叹息之余,也预示着为骑手亮起“暂停”的红灯,有一定必要性。 系统让骑手强制休息、杜绝过度疲劳,也会让人担心,此举是否会影响骑手收入。


根据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对新就业群体工作时间的调研,外卖骑手旺季平均每日在线时长为7.79小时,平均送单时长为6.9小时;淡季平均每日在线时长为6.2小时,送单时长为5.1小时。

可以看出,骑手的工作时长其实没有显著地高于其他职业。所以“强制下线”倒未见得会造成骑手普遍地收入下降,但这确实可能会影响一些“单王”——这未见得是坏事,压缩了个别劳动者超长的劳动时间,却可以将单量更加均匀地分配,进而降低“内卷”程度。

也有一些论者指出,这种新规不是无懈可击,比如骑手有可能通过更换不同的平台,进而规避这种“强制下线”的约束。

但是,如果想封闭这种漏洞,“代价”却会更加高昂——对骑手做更加精准的身份识别,并且限制他们择业。

这有可能对个人权利、灵活就业做出过大的限制,甚至要赋权给企业,允许他们共享身份信息,这恐怕也不现实。

因此,整体来看,“强制休息”这样的做法,有一个可以理解的初衷:进一步明确行业的劳动伦理,保障外卖骑手的权益。

不过,指望一纸令下,种种行业问题乃至社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大概也不太可能。

外卖骑手的一些尴尬处境在于,这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博弈,而是各方多元利益诉求的内在冲突

比如外卖骑手的工作环境辛苦,但这又给多少人提供了基本的就业保障;比如外卖骑手存在超时劳动的问题,但很多又是一种迫于生计自发的选择;社会呼吁外卖小哥要提高待遇,但如果单价涨价又必然带来消费者迅速的意见反弹;人们希望外卖小哥注意安全、不要超速行驶,但对送餐时间的容忍度却未见得有那么高……这些两难,就如“按下葫芦浮起瓢”,没有一个可以快刀斩乱麻地“一口气解决”。

事实上,想让骑手从系统中“脱困”,“强制休息”只是最基本的第一步,正如有专家预测,此举的信号作用要大于经济作用。

外卖行业的特点是“按单计价”,也就意味着多劳多得,而以“强制休息”限定最长工作时长,本质上是借此规定建立最基本的工作伦理与行业标准,不能让“多劳多得”的劳动观念逐渐走样、极端化。

这是对劳动者权益的基础性保护,更是为了提醒骑手们主动调整工作行为,关注自身身心健康,进而缓解行业内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