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首款5G手机Mate 20 X(5G),
售价6199元起
作为首款取得中国5G终端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的手机,Mate20 X(5G)有什么惊艳之处?
新财富在发布现场获得的资料显示,与一年前面世的Mate20 X相比,此次发布的5G版本在基本配置上并无太大变化。在存储方面,5G版将内存组合升级为8GB+256GB。另外,为了让5G版本拥有足够多的物理空间,Mate20 X(5G)在电池容量上做出了部分牺牲,从5000mAh缩减至4200mAh,但相应在充电速度上增加了对40W快充的支持。
整体看,让Mate 20 X(5G)发生质变的,是其搭载的5G基带芯片——巴龙5000。
据华为官方介绍,巴龙5000基带芯片为华为自研,采用了7nm工艺制程,支持单芯多模,并支持SA(5G独立组网)和NSA(5G非独立组网)。
划重点:
Mate 20 X(5G)是业内唯一一款支持SA/NSA的5G双模手机和唯一支持双卡(一张5G、一张4G)的5G手机。
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同时支持SA/NSA组网的巴龙5000芯片,是目前华为5G手机PK友商的一大核心优势。
剁手5G手机,什么是考量关键?
随着华为Mate20 X(5G)的正式发布,各大品牌的5G手机也将陆续发售,消费者又将迎来新一轮的“剁手”狂潮。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官网信息显示,
自2019年6月以来,共有8款5G手机获得3C认证,其中,华为4款,中兴、OPPO、vivo、一加各一款。
目前,除了已经发布的Mate20 X(5G)以外,华为的折叠手机Mate X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另外,中兴AXON 10 Pro 5G手机已于7月23日率先在电商平台开启预售,价格为4999元至5298元。vivo以及OPPO也纷纷表示,其首款5G手机将于今年三季度在国内上市。
在7月23日由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表示:“现在已经有十几、二十款(5G)手机可以(上市)使用,到年底会更多。”
在首批已经问世的5G手机中,是否支持SA/NSA双组网,或将是消费者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为什么这么说呢?先科普一下。当前,电信运营商会通过两种方式搭建5G网络:一是以“4G核心网+5G基站”组合搭建NSA非独立组网;二是以“5G核心网+5G基站”组合搭建SA核心组网。两者最大的区别是,NSA尽管能够满足5G高速率的特性,但是4G核心网却很难承载低时延以及大连接的应用场景。而SA组网则可以同时满足高速率、低时延以及大连接三大应用场景。
在5G发展初期,由于无人驾驶、物联网等技术尚处研发阶段,需要使用低延时以及大连接的应用场景并不多。出于成本考虑,运营商都会选择NSA,作为5G的过渡方案。目前,全球绝大多数国家的5G部署都是NSA组网先行。
这也是出于实际考虑,毕竟很多运营商现在连4G的投入成本都还没有收回,压力较大。而据业内人士预测,仅中国运营商在5G网络建设上的投资就高达1.23万亿元,相比4G提高68%。
尽管从短期看,不支持SA组网的5G手机在使用5G网络时,并不会与同时支持SA/NSA组网的5G手机有明显区别,但是随着5G技术的快速发展,SA作为未来的主流已经成为各方共识。另外,同时支持SA/NSA组网的5G手机,在运营商切换到SA组网时可以完美兼容,这自然能够打消不少消费者在后续使用中的顾虑。
目前,中国三大运营商均表示,SA组网将是其目标组网。
其中,中国移动明确表示,从2020年1月1日起5G终端必须具备SA模式。
但是,目前除了华为Mate 20 X(5G)以外,还没有任何一款手机能够同时支持SA/NSA组网,
原因在于基带芯片
。对于各大尚不具备基带自研技术的手机企业而言,其5G手机是否成熟,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看5G基带芯片厂商的产品进程。
2019年1月24日,华为发布了巴龙5000,使得Mate20 X(5G)在SoC芯片中能够采用其自主研发的“麒麟980+巴龙5000”组合。但包括中兴AXON 10 Pro 5G版、小米MIX3 5G版、一加7 Pro 5G版、vivo IQOO 5G版、OPPO Reno 5G版等已经面世的5G手机,由于缺乏基带技术,均采用了高通的“骁龙855+X50”组合。但是,高通X50芯片并不支持SA组网,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各大手机厂商的5G进程。
高通X50芯片诞生于2016年10月。尽管是业内首款5G基带芯片产品,但由于发布时间较早,X50在商用技术上并不成熟。据高通介绍,X50采用10nm制程工艺打造,仅支持NSA组网,并且不支持1G/2G/3G/4G网络。因此,X50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外挂在集成2G/3G/4G基带的芯片上使用,理论上会增加手机的能耗。
相较之下,巴龙5000不仅功能更加完备,7nm的制程工艺也大幅降低了运行中的功耗。
不难看出,使用X50作为5G基带的5G手机,更多是被各大手机厂商当成切入5G时代的过渡品,这使得华为在此次的5G手机抢滩战中占据了领先地位。
但是,华为一骑绝尘的日子也不会持续太久。在巴龙芯片发布1个月后,高通便发布了第二款5G基带芯片——骁龙X55。升级后的骁龙X55同样采用7nm制程工艺,支持全球所有的主要频段,并支持TDD/FDD运作模式以及SA/NSA组网。值得注意的是,骁龙X55还实现了4G/5G频谱共享(在同一小区里,使用骁龙X55可以同时共享4G和5G的重叠频谱)以及全维度MIMO这两大技术特点。如今这款产品已在测试阶段,最快年底便可问世。
另一大基带芯片厂商联发科也于2019年5月推出了业界首款多模5G SoC芯片,展现出极强的竞争力。联发科的 5G SoC采用7nm制程工艺,并集成了自家的Helio M70基带芯片,该设计优于华为以及高通的外挂基带解决方案,能够以更低功耗达成更高的传输速率。根据联发科方面消息,这款SoC将在今年第三季度向主要客户送样,首批搭载5G SoC的终端将于明年一季度上市。
除了联发科、高通等芯片大厂外,如今三星、紫光展锐等厂商也在基带芯片上展现出不俗的实力。不久的未来,各大手机厂商在5G基带上将会有更多的选择。
表4:各大厂商发布5G基带芯片详细情况
资料来源:
EEFOCUS
6月27日,中国移动发布了《2019年智能硬件质量报告(第一期)》,披露了对5G芯片以及5G手机的评测结果:包括华为Mate20 X(5G)、中兴Axon10、OPPO Reno、vivo NEX、小米Mix3、三星S10+在内的6款手机,在发射性能、续航表现、吞吐表现以及发热性能评测中,Mate20 X(5G)前三项均表现最优;包括巴龙5000、高通X50、联发科Helio M70在内的3款5G基带芯片中,巴龙5000在网络兼容性和吞吐量上表现良好。
7月17日,IMT-2020(5G) 推进组组长王志勤称,从目前给出的设计来看,面向SA/NSA两款芯片中,巴龙5000完成了从室内功能到外场性能上的全部网络测试,而联发科Helio M70只完成了室内测试,室外测试仍在进展中。另外,经中国泰尔实验室根据“移动电话机5G终端通信性能测评方案(含4G/5G)”进行测评,华为Mate 20 X(5G)手机被评为5G手机通信能力五星产品。
综合来看,在5G手机的第一场战役中,华为至少能够将芯片优势维持至今年底。
明年,包括小米、OPPO在内的手机厂商在补齐基带芯片短板后,料将会给华为带来更强力的冲击。当然,在摩尔定律之下,半年后的华为能否在SoC以及基带芯片上再做突破,也值得期待。
5G换机潮何时到来:这四座城市今年5G基站超1万
对于消费者,要不要换机,除了考虑5G手机本身性能,5G网络的建设进程、手机资费等也影响购买决策。从当前进展来看,并非所有城市的居民,今年需要考虑购买5G手机。
5G在中国迈出商用第一步,始于6月6日工信部给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广电发放5G牌照。我们且根据各家管理层的表态,来看看5G网络建设进度。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宣布,2019年中国移动将在全国范围内建设超过5万个5G基站,在超过50个城市实现5G商用服务;2020年将进一步扩大网络覆盖范围,在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城区提供5G商用服务;
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表示,在5G建设初期,中国电信将在全国40个城市建设SA/NSA混合组网的网络,同时力争在2020年率先全面启动5G SA的网络;
中国联通总经理李国华则透露,联通今年将在40个城市建设5G试验网络,搭建各种行业应用场景。
图1:运营商公布首批5G城市名单
资料来源:华创证券整理
从运营商角度考虑,5G网络建设会对财务造成较大压力,因此,建设周期或将会被拉长。
同时,5G信号处于高频段,尽管其传输速率更快,信号波长却更短,穿越障碍物的能力更弱,所以,在同一块区域需要建设的5G基站数量将是4G的4-5倍,运营商花销更大。为此,各大运营商在5G设备的采购上或许将会采用“以租代购”或者“共建共享”的方式来节约建设资金。
根据广发证券推演,2021年将是5G基站的建设高峰。届时,5G基站的总数量或将超过1500万座,实现全国5G网络的全面覆盖。
至于目前,宣布将在今年底前建成超过1万座5G基站的城市有北京、上海、深圳和成都。
首个5G试商用城市上海市的副市长吴清在6月25日举行的中国移动5G+发布会上表示,上海已建设5G基站超过3000个,今年底将完成13000个,基本实现5G网络全覆盖。
从建设进度看,包括成都在内的一线城市居民,应当才是当前5G手机的第一波适配群体。
不过,从国内手机市场消费情况看,4G向5G的过渡期已正式开启。中国信通院发布《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6月,国内4G手机出货量为3326.2万部,同比下降5.2%。
回顾4G时代,从2014 年初国内4G正式商用至当年底,4G手机出货量占比在一年时间内便达到约60%。次年,4G手机的出货量占比已高达85%,需求全面释放。与4G手机相比,消费者们对于5G手机的购买顾虑或许更少。
图2:国内4G手机历时两年出货量占比超过80%
资料来源:工信部、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
首先,与2014年相比,如今的智能手机在硬件技术上已经有了极大的提升。以华为的麒麟芯片为例,相较于麒麟920芯片,2018年发布的麒麟980芯片的单核、多核跑分分别提升了291.15%以及217.66%。从用户体验看,如今的安卓手机在流畅度、耐用度、续航等多方面均有明显提升。一同提升的还有安卓系统在高端机中的占比。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售价在600-800美元区间(约合人民币4100元-5500元)的产品,华为市场份额达到48%,超过苹果的37%。
其次,海外的5G手机销售情况也比较乐观。
GSMA Intelligence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底,全球5G用户数约213万人,其中韩国作为率先开通5G的国家,用户数占据77.5%,即165万人,远超其他国家。据三星电子表示,于4月5日上市的三星Galaxy S10 5G版在韩国发售80天销量突破100万台,是目前全球销量最高的5G手机。尽管三星Galaxy S10 5G仅支持NSA组网,但是依然难挡消费者热情。
中国消费者对于5G同样有着极高的期待。在5G牌照正式发放的当天,一位名为@老师好我叫何同学的北邮学生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段5G网络测试,到今天为止,这段视频播放量已达到3690万次,评论、转发、点赞数分别高达4.5万次、19.8万次以及73.1万次。与此同时,何同学的微博粉丝数也由20万增至92万人,体现出大众对5G极强的关注度。
在此视频中,何同学所测试的5G平均下载速率在700Mbps左右,几乎是4G的十倍。而东吴证券团队在北京金融街实地测试5G移动与联通的网速,下载速率是4G的十倍不止。
图4:5G、4G 手机联通、移动网速实测对比
数据来源:东吴通信团队实测数据,东吴证券研究所
但无论是何同学还是东吴证券团队,均是在NSA模式的手机测试网速,新财富在发布会现场,用Mate 20 X(5G)在SA组网下所测数据显示,其下行峰值速率能够达到1734Mbps,远远高于何同学以及东吴证券团队所测速率,并高于4G网络下行峰值速率近20倍。
可以预计,一波5G换机潮正整装待发,而其高峰时刻的到来,将取决于5G网络建设进度以及资费。
资费:5G比4G更便宜,但也许需要时间
由于全球5G部署的加速,越来越多运营商开始发布5G资费策略。综合来看,各国5G月资费均在百元人民币以上。
来源:
西南证券
综观全球,运营商比较常见的收费方式主要分为三类:
1.按速率提供无线流量套餐;
2.按传统流量模式收费;3.捆绑5G产品进行收费。
但是在国内,从运营商表态看,其均希望以不同的应用场景,通过多量纲、多层次的模式收费。目前,中国联通明确表示5G流量单价不会高于4G水平,中国移动也表示5G肯定会比4G便宜。
据中国联通研究院专家李睿预测,商用初期的5G套餐资费将高于4G,以区分二者不同的服务水平,随后5G资费将下调至目前的4G水平并大规模普及。由于移动通信资费整体呈波动性下滑趋势,预计未来5G整体资费将低于目前的4G。回顾过往的流量资费情况,从1G到4G,每升级一次,资费也的确会下降一次。
5G用户不止个人消费者。GSMA智库近期发布的分析报告指出,在企业市场方面,5G带来的诸如自动驾驶、远程医疗和工业物联网等应用,将高度依赖高可靠和低时延的网络连接,并且在局域场景内需要支持海量设备,因此,未来针对企业用户的计费将出现多量纲、多层次的新模式,主要根据6种方式进行收费:
流量、速率、时延、特定服务、垂直行业应用、设备。
鸿蒙,开启华为未来的关键钥匙
尽管华为对于此次5G手机的发布予以了极大的重视,但是在5G时代,手机显然只是华为消费者业务的开局,而非终局。
2018年以前,运营商业务是华为最主要的营收来源,消费者业务次之,企业业务占比最小。但进入2018年,消费者业务的收入贡献已居华为三大业务之首,实现收入3489亿元,同比增长45.1%,占华为总收入的比例超过48%。
图4:2013年至2018年华为各业务收入(亿元)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这得益于华为在手机领域的快速进步。根据IDC数据,2018年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2.08亿部,全球份额达到14.7%,稳居第三,与苹果相差无几,在国产手机中独占鳌头。排在华为前面的三星、苹果出货量分别为3.14亿部和2.25亿部。自2003年开始做运营商定制机,2011年底终端三亚会议决定做自有品牌手机,华为依靠研发和运营端的一次次发力,逐渐成长为手机行业TOP3的存在。
不过,华为消费者业务的突破并不止于手机。
在华为2018年年报中,能够感受到其全场景布局取得的关键性突破:
2018年华为PC发货量同比增长超过330%;
2018年华为平板业务发货量同比增长14%;
2018年华为智能穿戴设备发货量同比增长超过120%;
2018年华为HiLink智能家居平台已经与全球150多家厂商合作,接入了100多个品类,覆盖500多款产品;
2018年华为已与奥迪、奔驰、大众、丰田、通用等全球顶级车厂合作,为千万车主提供稳定可靠的车联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