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进入了一个相对漫长的下行探底阶段。当前,资本市场市场对于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增长的前景看法基本一致,即经济增速仍将缓慢下行。
国家的国民收入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后,经济结构转型才会开启,经济结构转型开启的典型标志,一般是工业部门对经济体的贡献程度逐渐下降,并可以用来判断一个经济体是否进入结构转型的阶段,经济结构转型成功后,该国经济增速一般都会出现显著的下滑。总体而言,几乎所有成熟的高收入经济体,都经历了这样的结构转型变化。
据此判断,中国经济大致在2010年左右就迈入了结构性转型的拐点,并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当中,经济增速出现下滑也是必然趋势。
中国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增加值的份额在2006年达到过去30年的高点42.0%,此后开始持续下降,到2018年为33.9%。2019年前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5.6%,比去年同期下降0.8%,与此同时,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不变价),增速明显高于整体工业增加值,高技术制造业增长态势较为明确。
表1.中国工业与服务业增加值占比
不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产业结构的变迁,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反映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2002-2018年,产业结构变迁加速,产业结构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三大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都呈逐步上涨趋势,高新区的生产率是全员劳动生产率的近三倍。近年,三大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都呈一个逐年递增的趋势,2017年,国家高新区的生产总值达到95171.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11.5%,同比增长9.9%,国家高新区的劳动生产率为33.2万元/人,比上年增长了4.73%,是全国全员劳动生产率10.1万元/人的3.3倍。
表2.我国三大产业劳动生产率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自2002年进入经济周期扩张阶段后,劳动力生产率不断上升,2007年增速达到13.65%,但随后,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出现了增长放缓的趋势。
在2007-2012年的六年间,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从13.65%下降到了7.33%,下降幅度达6.32%,2012年后,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保持一个平稳的态势,波动幅度较小,在6.6%附近波动。劳动生产率增速的持续下降,说明技术进步的速度已经赶不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速度,这意味着经济增长效率改善持续放缓,这一问题需要关注。
表3.2002-2018年劳动生产率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