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大背景:
自2012年以来,美国前NBA球星迈克尔·乔丹就以侵害商标权和姓名权,对乔丹体育注册的78件商标提出争议。
2020年12月30日,上海二中院判决乔丹体育公司停用其企业名称中的“乔丹”商号和涉及“乔丹”的商标,
且乔丹体育公司应赔偿原告精神损害抚慰金人民币30万元;乔丹体育公司赔偿原告因本案诉讼所支出的合理费用人民币5万元。
1月12日,乔丹体育股份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企业名称变更为中乔体育股份有限公司。
最近各种关于「版权」和「原创」的新闻事件很多,大家也都意识到了这是国家整体大政策的推动方向,并且和最近的中欧投资协定紧密相关。
这个看法总体上没有错,但有一点不算准确。中欧投资协议的签订,只是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上继续推进,而早在中美双方去年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之后,国内已经开始有针对性地对知识产权和侵权行为进行打击。
在第一阶段协议中,最先被提及的,就是知识产权(在序言之后)。
在中美第一阶段协议达成之后,中国乔丹迅速在和AJ的官司之中败诉。关注这个经典事件的人都知道,之前AJ多年和中国乔丹在法庭上缠斗,却很少有胜果。
紧接着,在国内规模颇大的「NEW BARLUN」,也败诉给 New Balance,被判赔付千万。
如果你注意到,这两家都是美国公司。
所以,在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定签署之后,我们在知识产权方面确实加大了力度,但针对性也比较强,主要是和美国企业。
如今中欧的投资协定也已经签署,再加上不久之前的 RECP,接下来对知识产权的规划与保护,将不再是「交作业」式的做法,而是会成为正规化的常态。
国乔之前始终在法庭上胜诉,背后的原因大家也不难想象。
虽然很多人对这个品牌嗤之以鼻,但他们的营收,现金流以及纳税金额都是非常高的。
毫无疑问的当地核心重点企业。
而利益方不止于此。这么大一盘生意,喂养着盘根错节的经销商,后端大大小小工厂和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几千家店铺的店员,等等……
所以能不改,当然不改。
所以,国乔要是能改变,只有从更高层面向下逼迫调整。而如今发生的这一切,无疑就是这个方向,自然各种阻力也就会少很多。
对国乔来说,这也未必是坏事。事实上去年他们在产品方面的一些努力和想法,其实还是不错的。但中国乔丹盖在头上,让他们想要进入主流消费圈都只能遮遮掩掩。
眼
看着晋江系都开始更新换代不断进步,国乔也着急。
如今被迫换名,不见得是坏事。
会有阵痛(甚至是巨痛),但长远来说是好事。
当然了……这事儿也要看国乔准备怎么应对……可以借坡下驴改头换面重新做人,也可以继续想办法打擦边球。
上有政策,下一定能有对策。
从行业层面来说,这绝对是好事儿。安踏李宁匹克361这几年的努力和进步,不仅自己的品牌形象和营收有进步,消费者也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
尊重原创和知识产权,行业才能健康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