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人必是有追求的人”,今天我们提倡人们多读书、读好书,但市场提供的能够称得上是“书”的经典产品,严重不足,大多数是有书号的印刷品。信息时代,如何“回归内容本源,把握阅读趋势”,在2017杭州“阅读与大数据应用”峰会上,出版传媒、内容投资与大数据领域的顶尖专家共聚一堂,热烈探讨出版、阅读与大数据应用相关话题。以下是第三场主题嘉宾访谈的精彩亮点。
我与中国青年阅读的潮流与趋势的关系
主持人
孙维:西安广播电视台总编室副主任、主任播音员,节目主持人
访谈嘉宾
管平潮: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网文大神、作家
夏烈: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杭州师范大学文创产业研究院院长、作家
郭羽:杭州万派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网络英雄传》作者
庄庸: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青年智库论坛办公室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秘书长
鱼人二代:上海阅文集团白金作家、网络文学无限收入数据第一人
侯磊:青年作家
孙维:今天我们邀请了好强大的作家、评论家阵容!我们下面讨论的议题是:中国青年阅读的潮流与趋势。我想请每一位先就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或职业,对中国青年的阅读趋势来做一个研判。
侯磊:我以前做过编辑,也在中学里教过书,现在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创意性写作专业,在读研究生。主要的写作方向是京味小说,包括历史小说等,同时也从事一些历史民俗方面的研究。就青年阅读而言,我感觉青年的阅读是我们所想象不到的。因为我做过中学的老师,我想不到小学生们都能捧着《三体》读得津津有味,也想不到他们非常痴迷于东野圭吾,痴迷于村上春树的作品。所以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青年这里,彻底打消了纯文学与通俗文学,也就是说严肃的作品和通俗的作品,甚至所谓的高端的作品和低端的作品,网络的作品和纸质的作品,现实的作品和虚拟的作品,他们打消了这一切的界限。
▲青年作家侯磊发言
郭羽:我应该不是一个专业的作家,我在90年代已经是浙江省作协的会员,但是后来一直从事企业工作,做互联网,做过游戏,我现在做的事情中,有一个就是专门写财经小说。写财经小说有特殊因素,我是学中文出身,感觉中国在财经这一块非常薄弱,因为中国五千年文化“士农工商”,商永远是最后一位,商业永远不被重视,跟商人有关的词汇都不太好听,比如奸商。但是我想改变这种情况,为什么呢,因为现代商人都是靠自己的智慧去获取财富。那么,用什么方式去改变这种情况最好呢?就是用文学的形式,去改变这种文化认同。
讲到潮流,实际上你看一下,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年轻人都有自己的潮流,这种潮流都是跟某一种特定的时代相关联的。我们那个年代读金庸,为什么,因为我们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可能都有一种被封闭的感情,“江湖”这种可以让人肆意妄为的东西,让我们非常向往。后来呢,每一代读不同的武侠小说类型,再后来当美剧进来,我们追美剧。我觉得潮流是可以创造的,比如说,最近我们都在看的连续剧《人民的名义》,这是一个反腐剧,大家可能觉得年轻人不会喜欢看,结果恰恰相反,年轻人喜欢看。
我现在从事财经写作,我们也希望通过财经文学来改变这样一种形势。大数据当中一定有一部分人是关心财经的,中国的新华书店进去,堆在最前面的百分之六十都是各种财经类的书,但是没有财经小说,原因是什么?因为中国原创的财经小说是很难产生的。第一,作家们没有做生意的经历,第二,企业家们没有时间去写或没有能力去写。我恰恰好,企业不是做得最大,文笔不是最好,但他们说我是作家中企业做得最好,企业家当中文笔最好的,正好适合写财经小说。确实,我们也做出了这样一种潮流。
我非常欣赏中国青年阅读指数搞的这种大数据,我希望青年阅读指数关注的范围,最好能从阅读,延伸到音乐,延伸到影视。因为在目前的状况下,我非常深刻地感悟到,一个IP如果仅仅是阅读,在中国目前要推起来难度很大。蒋胜男的《芈月传》是12年前发表的,没有人看过,电视剧播出后,120亿的点击量。所以,我认为,要想把某个东西变成一种潮流,除了IP这一块,我们还需要跟电视剧、电影结合。我希望未来,商业也能成为一种潮流,让青年人更多地去阅读中国原创的商业小说,感受我们中国原创的商业智慧,更推动我们中国商业的发展。
▲杭州万派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网络英雄传》作者郭羽发言
夏烈:我虽然是学中文出身,但是我毕业后从事的工作,有一些跟产业有关,跟青年亚文化有关,这样的一个经历让我和传统的文科学者完全不一样。我对网络文学的理解和同情,包括对文学产业乃至青年亚文化,或者说慢慢形成的青年主流文化现象非常的关注,也非常觉得有推动的必要。
对于青年阅读的潮流与趋势这个主题,我就选了里面两个字,潮流的“潮”和趋势的“势”,这两个字非常关键。什么是青年阅读的潮流和趋势?首先它一定潮。我们以前的学者,在王国维、钱锺书、胡适那一代,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广义地说,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艺、一时代的文化,而这个文学、文艺、文化往往是引领潮流的,年轻人既是作者,又是读者。我们知道民国的那些大师,都是当年的80后、90后,当年二十岁、三十岁,鲁迅那样过三十的,绝对是老人了。那个时候的年轻人创造了一个时代的文学高峰,然后带着年轻人或比他们小十岁的人阅读他们的作品,他们一定是领时代风气之先的。他们喜欢的,他们创作的,一定是潮的。到了现在大众文化时代、全球化时代,所有的,除了刚才所讲的文学以外,音乐、舞蹈、动漫、游戏,都表明了年轻人在当下的一种潮的取向。所以我觉得,不潮就不是年轻人。年轻人引领的潮其实是下一波真正浪潮的到来,意味着文化、政治、经济所有的潮,它是一个潮头。
还有就是势,我是从自己参与网络文学这十年感受到的,这个势非常重要。2009年的时候,一个网络作家年收入有100万以上就已经很可观了,但是2010年中国移动阅读基地一上来,到最近三四年IP热、资本热的时候,突然,一个版权几百万上千万,不是难的事。我们看到富豪排行榜,一个作家一年的版权收入1.22亿。像唐家三少,他在2009年以前也写东西,但今天这个收入跟以前就大大不同,为什么,那就是趋势的势,势到了。势后面是有一个很大的背景、力量在里面的。青年人所带领的潮和势,是我们应该研究应该关注,也能真正变成主流文化的一个关键。
▲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杭州师范大学文创产业研究院院长、作家夏烈发言
管平潮:关于青年阅读的潮流,我有几点感想。首先,社会上有误解,总觉得一提到90后、00后就是非主流,就是染发、杀马特,其实不是的。我发现,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一代更比一代强。我的感受是,不要小看我们的青少年,他们的水平,他们的阅读口味、阅读境界,远远要比我们想象的好。而且现在的读者比较早熟。就在前几天,我转了一个读者的微博,就因为他自称从小学就开始看我的书,这说明现在的读者很早熟。
还有第二点就是,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对我们读书人而言,打破了寻书的界限和门槛。以前可能你在一个小山村,你只能局限于你小山村的图书馆,甚至没有图书馆,谁家里有几本书,你的整个阅读世界就在这里。但是互联网到来之后,寻书的门槛和界限被打破了。这个带来什么潮流和趋势呢?读者口味变刁了,对我们作家的要求也特别高了。中国青年阅读指数这个事情对我们作家来说是最急需的,因为我们自己只能靠我们一些感性的、人工的方法去收集意见。为了准备今天的发言,我昨天紧急在读者群里面征询,你们现在阅读的口味是什么,阅读趋势是什么,大家也说了很多意见,但是他们有两个缺点,一是他们本身就是筛选过的读者,他爱看我的书,他说的全是我擅长的,样本太有代表性;第二点就是他们有时候也天马行空。因此,我很希望中国青年阅读指数能通过大数据方法,让作家更了解读者的真正需求。
▲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网文大神、作家管平潮发言
鱼人二代:我想从一个作家的角度,简单谈谈青年阅读指数和作家写作的关系。我接触数字阅读很早,其实我很早就开始关注读者群中青少年和成人的比例多少,因为这个对一个作家的写作很重要,你需要一个定位。最初没有大数据,我就自己建了个读者群,在读者群里,看一下大家都是多大岁数,大概就是十七八岁到二十岁之间的年轻人比较多,当然我的第一批读者现在已经三四十岁了。
数据对一个作者,尤其网络作家来说,非常重要。因为网络小说是连载性质的,每天更新,读者每天都看,它会有一个数据反馈,这一章有多少个读者点,有多少个读者订阅。当你写到一个精彩的部分,它就会升高,一旦某一章数据出现问题,你就能及时地发现,然后和读者交流,找到问题。作家写书,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坑啊bug什么的,可能你自己当时发现不了,但是有了大数据,你能通过数据反馈发现问题,及时对作品进行完善。
再一个,这个数据对之后的版权衍生、网剧拍摄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我那个《校花的贴身保镖》拍摄的时候,编剧团队跟我交流,因为书很长,改编成影视剧需要保留一些情节,删掉一些情节,然后再创造一些新的故事,但是他们对其中什么部分能保留什么部分不能保留,是摸不准的,这个时候数据就体现出很大的作用。当某一些章节读者评论、留言和点击付费升高的时候,这一部分剧情就是需要保留的,这个可以非常直观地通过数据显现出来。
再一个就是,你能通过数据了解你读者的年龄层,如果我的读者大部分都是90后,那进行书本推广的时候,就会着重针对这一部分年龄层的读者进行推荐。数字阅读的发展,其实对大部分作家,甚至一些小众作家都是非常有好处的,因为一些小众书的作者,如果没有大数据,他的书刚开始时可能都没有人看得到。有了大数据,一旦这个读者读过相关的小众的书,其他同类型的书也会推荐到他的前端。他会直观地看到这本书。
▲上海阅文集团白金作家、网络文学无限收入数据第一人鱼人二代发言
庄庸:如果要对中国青年的阅读做一个研判,我们中国青年阅读指数提炼出这么一句话:得年轻人得天下,得草根得天下,得年轻女性得天下,得网生代得天下,得下一个全球世代得天下。这基本代表了现在的潮和势。
孙维:我想继续请问庄老师,你能不能从评论家的角度谈一谈,在文艺评论的视野中是如何捕捉中国青年阅读的热点、潮流和趋势的?
庄庸:我们中国青年阅读指数这个报告里有八幅图,这八幅图代表了捕捉的分析工具,一种思维模式。我们建立了一个坐标体系,X轴、Y轴和抛物线。X轴是按照人口周期的世代更迭和它的需求潮流来倒逼供需创新;Y轴代表在现代信息技术革命下,青年人是怎么寻找自我意识,寻找族群,寻找跟国家、民族、文化的认同的;横向的抛物线就是说青年人有一个新的组织动员性,跟文艺,跟商业,跟政治,带来什么样的变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讲讲其中人口周期的更迭,这点很关键。
我们从21世纪以来,刚刚发轫的时候,是70后登上历史舞台,所以《悟空传》、安妮宝贝、“四驾马车”起来。从2002年、2003年开始,韩寒、郭敬明,80后的青春文学崛起。然后2005年、2006年左右,网络文学、小白文、穿越文学起来,没记错的话,管平潮是这个时代崛起的大神。到2009年的时候,一个转型,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然后鱼人二代立马飙升为第一了。关键转折点是2011年,因为2011年之前,我们对青年人一直都有偏见、误解和妖魔化,什么脑残的90后、物质化的80后,但是到了2011年,整个社会忽然发现,青年人成了整个社会和执政的根基。所以2013年,整个商业的模式全部在研究网生代。到2015年的时候,超级IP;2016年的时候,二次元,《你的名字。》。到了2017年,有个00后的关注现象,网络剧中开始关注00后。但是2017年的时候,又是一个拐点,从北京的人口数据里你就能看到,2017年一直到2020年,二胎的婴儿潮的潮流带来了史上最难的就业,带来未来五年一个最大的变化,学区房热、常青藤、学霸。到2030年,中国又是一个拐点,老龄化社会……从人口周期来讲,人口周期的世代更迭所带来的需求潮流,对于热点,对于潮流和趋势,它是有这么一个一波三折、不断的变化,所以我们一定要关注人口周期。
▲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青年智库论坛办公室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秘书长庄庸发言
孙维:庄老师讲得非常精彩,用时间、年代的梳理来告诉我们中国青年阅读的潮流和趋势。鱼人二代刚刚讲到你自己《校花的贴身保镖》等,在校园里十分畅销,你能不能用“校园”这个关键词来帮我们研判一下,中国青年的校园阅读潮流和趋势是怎么样的?
鱼人二代:其实,校园阅读潮流和趋势还是以青春文学为主。虽然手机比较便捷,年轻一代也更能接受新产品,但是他们对实体书的阅读还是很有需求的,我的很多读者也说,希望实体书能跟上网上更新的步伐。因为学生在校园里使用手机,限制比较多,看实体书就不会有那么多限制。我觉得以后校园的阅读趋势还是会数字阅读和纸媒一起发展。
孙维:接下来我想问一下管平潮,我们在前几轮访谈当中也提到融媒体,提到媒体的发展、网络文学的发展,但我觉得离不开一个关键词“导向”。你刚才也说到,对于网络文学,我们最开始是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的,我们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在网络文学如何做到弘扬,如何做到创新?
管平潮:这个问题非常好,我也很有话想说。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我从中看到三个点:爱国,正能量,传统文化。我们的主流,我们的政府也在倡导传统文化。我个人在年少的时候曾经有过愤青的想法,我在想,什么才叫中国人?难道只要你身份上的户籍是中国,你就是中国人吗?我当时就感觉,应该首先是一种国家整体的认同,更重要的是文化的认同。我们都读过《老子》《庄子》,都读过李白杜甫,都看过四大名著,我们这些人互相之间有认同感,我们是同胞,是中国人。所以还是要从传统文化中去寻求东西。
提到网络文学,也是被妖魔化了,我要辩解两句。很多时候,妖魔化是因为未知或无知,很多只是人云亦云,其实很多说网络文学是垃圾的人,你问他看过网络文学吗,他可能就愣住了。他只是听别人或某个人说某一部网络文学挺垃圾的,他就说网络文学都是垃圾。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也挺无奈的,我参加过很多论坛,我们网络文学从业者经常在说一句话:正能量的书才能卖得好啊,我们要提倡正能量。我听后有一种挺心酸的感觉,好像我们都被大家当成坏人,所以我们老是要提醒自己,我们是正能量,我们是正能量。我本来就是正能量啊。我们现在还在搞网络作家协会、网络文学,其实我觉得,文学到现在,作家到现在,就应该是网络文学和网络作家。我其实是读传统长大的,我革命文学作品读过很多,但是在这个时代我要写书的时候,我就选择写网络文学,时代已经到了这个时候,就要与时俱进。
其实我们很多网络文学、网络作家,正在拾起曾经忽略的中国文脉、中国文化传统。从古代的《诗经》、神话以及诸子百家,后来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唐传奇、宋话本、元杂剧、明清章回小说、民国的鸳鸯蝴蝶派……我自己的小说,就是重新拾起了讲故事的传统,写章回体小说,笔法也很古典,甚至加入一些诗词。当然,这些东西如果真是完全从故纸堆里复刻,就有点像刻舟求剑了。时代之舟已经行到了这里,有些东西供在神坛就供在神坛了,变成资料就变成资料了。因为时代已经变了,尤其是审美。我们的青少年,我们的读者,已经被好莱坞大片、日本动漫、韩剧这些东西熏陶过了,你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了,所以我们在吸取传统文化的同时一定要与时俱进。
孙维:刚刚郭羽老师说到,他是企业家里写作最好的作家,又是作家里面最会赚钱的企业家,所以才有创业实战小说《网络英雄传》。我想请您就这本具有实操性的小说,和我们谈一谈中国青年的创新热。
郭羽:在这一点上,我十分赞同管平潮的观点,时代会呼唤一种英雄,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英雄冒出来。比如说,《人民的名义》放在2005年,它播都播不出;但在这个时间点,潮流将它推到了最高点。我有一个身份是杭州大学创业俱乐部主席,还成立过一些大众创业基金,做过高校的互联网+创业大赛,我对大学生创业非常了解,我很清楚,大学生创业是需要一些指导的,因为他缺资源、缺资金、缺人脉。我也是很多大学的创业导师,经常会去学校做演讲,但每次演讲最多影响的也就五百人、一千人,所以我一直就想写一本书,把我对创业的理解揉在这里面,希望大家看了这本书后,增加对创业者经历的理解。或者说,我们想把商人的形象做得好一点,让大家知道,原来商人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赚钱的。当然,我也希望能够展现这个时代,大众创新、万众创新之后,时代呼唤这种英雄。运气特别好,正好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新问题,各个高校都成立了创业学院,所以我们这部书就成了中国各个高校创业学的必读书。
在和平年代,商人就是这个时代的英雄。以前和外国人提杭州,可能要先提上海,因为杭州在上海的边上;现在提杭州,我可以说,这是Jack Ma马云的家乡。企业家就是当代的英雄,我们需要去弘扬这一批人。我希望有一天中国青年阅读指数当中就专门有一个是财经阅读指数,实际上,我甚至认为这个财经指数的高低也说明了我们这个国家商业文化的进步与否。
孙维:侯磊你有一段话我觉得特别励志:人不可能被生活打败,世间一切都会湮灭,唯有清风明月与文字永存。你之前也说过,你当过老师,后来又去上学,你一定是有体会在里面。你是80后,也是伴随网络成长的,我就想请你谈谈,在互联网上如何发挥青年作家的作用与担当。
侯磊:我感觉是这样的,互联网首先改变的是人的生活,它使得80后和90后一代没有更多的生活阅历,也使得大家的生活有很强的趋同性,大家的生活都差不多,你去读什么,你去写什么,你去追求什么?这使得我们80后、90后的作品出现两个极端,一种是极度贴近现实生活,就是我要拥抱生活,我要真正地认识生活;另一种不能叫远离生活,而是我追求一个梦想,追求另外一个世界,这就使得那些奇幻、魔幻的作品,比如《魔戒》《冰与火之歌》等特别火。
读者和作者中都分成了这两种。我最开始写的是那种跟现实生活无关的,但是后来我发现,尽管大家的生活都一样,我们在生活里寻找不到传奇,但是只要你真正沉下去,真正沉在生活里,那些质感,那些生活的细节,真的会是打动你、感动你的东西。所以我现在写的东西更贴近现实生活,我写北京80后、90后的生活,写胡同中的人。我们都说现在没有老北京了,是一个传统文化在流失的时代,但我想写在这样一个时代,人们是怎么活的,人们怎么去保存那些传统,或者说人们如何在一个现代化、网络化时代更好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孙维:最后我想问一下夏烈,因为你有一本书叫《为爱找方法》,书中提到了“超克少年”,你能不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如何培训中国的“超克少年”?
夏烈:写《为爱找方法》其实非常的偶然,我发现在青少年、家长,两代人乃至三代人当中,存在着巨大的问题,这种裂痕,甚至是不自觉的,父母觉得我没问题,孩子更是觉得我没问题。那是谁的问题?这才是现实。我在七八年前做过一次努力,一帮70后的评论家、青年学者做过一本书,叫《无法独活》,是70后哥哥写给80后弟弟妹妹的。然后我们告诉80后,哪些事情不用担心,哪些事情是父母的问题,哪些事情是历史的问题。过程当中我发现,我们太像学者了。一个偶然的机缘,我给一个杂志《中学生天地》开了一个专栏。这个杂志收到很多初中高中生来信,他们情感的问题,心理的问题,交友的问题,学生爱上老师,等等,这样的故事非常多,需要一个作家来回答,我就坚持了三年。我从里面精选了21封回信,这些回信基本上能够概括现在青少年身边发生的问题。这本书貌似写给孩子,其实是写给家长。家长应该看一看,看过你们才能知道,怎样进怎样退。
我简单提一下“超克”的概念。这个词来自日本,就是超越、克服的意思,我把这个词借用到今年青少年和家长的关系中来。我的意思是说,我们要改变自己的家长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也就是说,我们要改变我们以前讲的主流、成人社会,是非常困难的。他们已经有他们的努力,但是有些努力是他们这一辈子都无法克服的。所以我说年轻人,从80、90到00,你们已经是全球化的一代,信息、资讯、知识结构都没有问题,那你要谋求的是什么?是精神上的超越与克服。中国到了那么好的一个发展阶段,我们都在奋斗努力,越年轻的人越有机会。你们不能被过去时代的重力压着、拖着,举步维艰,那是很糟糕的。而如果你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超越与克服,那么你可以加快汇入优秀的那些人的行列,汇入精英的行列,汇入全球化的行列。反过来,你可以同情和理解上几代人,然后有很好的物质和精神照料你的父母。因为他们已经老了,他们当年有历史的局限,也有自己无法看到的暗面。
今天关注网络文学也好,关注网络文艺也好,关注新媒体也好,关注大数据也好,如果就事论事,就钱论钱,那是不行的。归根结底,是要就人论人,谋求人的进步与发展。这是我从一个小书、一个小点看到的一个大的背景、大的语境。
孙维:最后我想请每位嘉宾用一句话来概括今天的议题:中国青年阅读的潮流与趋势。
侯磊: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青年人永远是阅读的主力,因为在这世间,唯有文字与清风明月永存。
郭羽:中国一百多年的电影史,至少没有一部商战的电影,而美国却有商战这样一种类型片,原因是什么?因为我们中国缺少商业文化,缺乏商业的IP小说,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在青年阅读指数当中真的设立商业阅读指数。
夏烈:一百零八年前,梁启超先生有《少年中国说》,虽然现在有各种各样的解读,但我认为,对青年、青少年寄予厚望,仍然是我们历史的主流,对他们正在呈现的生命的多样性和他们那种精彩,我们要给予关注,给予扶持,不要让他们成为比我们还不如的一代。
鱼人二代:对于作家来说,创作为主,数据为辅,两者相辅相成,我希望大数据可以在以后的创作中,帮我一直把握住青少年的阅读趋势。
庄庸:中国青年正在进入阅读的指数时代,阅读青年就是在阅读中国,塑造青年就是在塑造未来。
管平潮:只有看清潮流,你才能真正地成功,否则你永远是一个跟风者,以前很多成功的作家,他符合潮流只是因为运气好和无意识,希望中国青年阅读指数能把以前无意识的行为变成有意识,成为我们作家成功的好帮手。
本文根据现场演讲整理。《大咖谈阅读》系列连载到此结束。转载请注明作者介绍及出处:青年文摘(微信号:qnwzwx)。
《大咖谈阅读》系列完整回顾,点击标题阅读:
皮钧:重塑全新的中国青年“阅读星球”|大咖谈阅读
读书,求的是什么?|大咖谈阅读
文学,是一切IP的源头|大咖谈阅读
当历史的车轮碾来时,不要去做关灯的人|大咖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