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理论研究、实践总结、技术交流、方法借鉴、成果展示、信息分享的重要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杨煜达谈千年中国时空尺度下的极端旱涝 ·  3 天前  
鱼羊史记  ·  1462年,朱见深疯狂宠幸大17岁“保姆”万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

村庄规划 | 宁夏:锚定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目标,推进村庄规划提质增效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  · 公众号  ·  · 2024-05-10 18:40

正文

本文字数: 3000字

阅读时间: 约6分钟


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了 《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全面贯彻落实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对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加强县域统筹,分类有序编制村庄规划、切实提高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更好引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国家部署开展“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工作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把村庄规划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作和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引领,坚持系统部署、有序推进、务实规划。从2019年启动试点到2023年底,共编制村庄规划1981个,实现“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应编尽编,为打造塞上乡村乐园提供了重要规划支撑。

坚持县域统筹

优化村庄布局

《通知》提出,各地要结合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优化细化县域镇村体系布局,明确重点发展村庄,引导人口、产业适度集聚紧凑布局。2022年6月,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把“加快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作为宁夏“三区建设”之一的战略任务提了出来,明确表示要以建设走在西部前列的乡村振兴样板区为目标,打造塞上乡村乐园。2023年,自治区党委一号文件、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均对因地制宜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作出明确部署。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要求,宁夏结合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在完成村庄调查、自然村村庄分类基础上,由各市县统筹县乡主体功能定位和县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扎实开展专题研究,全面优化县域村庄布局,以行政村为单元,将村庄分为集聚提升、特色保护、城郊融合、搬迁撤并、整治改善5种类型,分类成果纳入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并分类提出规划建设指引。分类后,全区集聚提升类村庄占26.4%、城郊融合类6.9%、特色保护类2.3%、搬迁撤并类13.7%、整治改善类50.7%。截至2024年1月底,宁夏完成了除国批城市银川市及其所辖县(市)外所有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审批,县域村庄空间布局得到全面优化。


坚持稳步推进

分类有序编制


《通知》要求各地从实际出发,分类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宁夏自2019年启动“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工作以来,坚持试点先行、循序渐进、因需推进、分类编制,历经4年多时间,实现了应编尽编。试点探索阶段,宁夏自然资源厅等8部门在全区范围内优选19个村庄开展规划编制试点,探索经验做法;移民致富提升阶段,以261个移民重点村为对象,高质量完成村庄规划编制,支撑保障移民致富提升行动;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建设阶段,围绕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决策部署,明确城郊融合、搬迁撤并类村庄可不编制村庄规划,集聚提升、特色保护、整治改善类村庄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分类开展编制,为样板区建设提供规划引领。为高质量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目标,宁夏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培训指导,整合全区规划行业力量分片包抓下沉开展技术服务,推动形成区市县乡村五级齐抓、同级相关部门协同推进的村庄规划工作合力。

坚持因村施策

引领特色发展


《通知》提出,要发掘地域资源资产优势,提升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宁夏立足自然地理本底和地域特色风貌,引导北部引黄灌区村庄突出人水和谐,打造阡陌纵横、稻谷飘香、集约现代的“塞上江南”;中部干旱带村庄加大生态保育,打造大气壮美、农牧协调、生态宜居的美丽新村;南部六盘山区村庄突出山水特色,打造山环水绕、林果飘香、紧致错落的秀美乡村。

同时立足乡村自然地理本底和历史文化现状,对标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标,统筹葡萄酒、枸杞等宁夏“六特”产业发展,注重把握乡村的差异性,立足乡村自然地理本底和历史文化现状,以“多样化”为美,突出“一村一品”,强化乡土文化和传统风貌保护,避免“兵营式”布局,防止“千村一面”,打造富有乡愁乡韵、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村庄。


坚持顶层设计

强化政策融合


《通知》提出,要加强规划和土地政策融合,提高规划时效性。宁夏在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推进过程中,将积累的经验做法总结固化为政策标准,制定《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村庄规划编制管理暂行规定》3项制度政策,出台涵盖村庄调查、村庄分类、规划编制、用地分类、数据入库、公众参与以及搬迁撤并类村庄认定等7个方面的技术标准,形成了系统完备的“3+7”村庄规划制度标准体系,为全区村庄规划编制提供重要依据。

同时,以土地权改革为抓手,将村庄规划工作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葡萄酒等涉农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用地审批等工作深度融合,推出了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完善配套政策,使村庄规划实施更加顺畅。

坚持村民主体

充分尊重民意


《通知》提出,要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农民参与村庄规划编制。宁夏坚持把村庄规划作为凝聚村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载体,印发《村庄规划共同缔造导则》,要求编制团队驻村蹲点开展调研,动员组织村民全过程参与村庄规划编制,组织村庄规划村民议事会,邀请乡贤能人、返乡创业者、回乡大学生等共同参与,激发村民自主规划建设家园意识。强化村庄规划全周期村民参与,在村情调研、方案编制、成果表达、审查论证、公告公示等规划编制各个环节,充分听取村民诉求,确保规划符合村民意愿。坚持村庄的事情村民商量着办,通过组织村庄规划村民议事会、设计“自助餐”等方式,发动村民参与规划编制,激发村民自主规划建设家园意识。

简化村庄规划成果表达,采用简明易懂形式广泛征求村民意见,规划成果报送审批要经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审批后规划通过“上墙、上网”等多种方式及时公布,形成全体村民共同参与编制、共同监督实施的村庄规划良好工作局面。


坚持实施导向

力促规划落地


《通知》强调,要健全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保障机制,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宁夏村庄规划审批后,逐级汇交至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纳入全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管理。村庄规划成果作为乡村建设项目用地合规性审查重要依据,审批建设项目时由县级自然资源部门附建设项目与村庄规划套合图进行印证,确保乡村建设项目依规落地。

审批后的村庄规划作为建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安排乡村建设资金及衔接资金、审批乡村建设用地、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的依据。探索符合地方实际的村庄规划留白管理政策,印发《关于做好国土空间规划留白管理的通知》,明确村庄规划可按照不超过建设用地总规模的5%安排规划留白,重点支持村民居住、农村公共公益设施、零星分散的乡村文旅设施、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建设等,通过在村庄规划中落实指标留白和空间留白两种方式,为村庄未来发展预留了弹性空间,为乡村全面振兴赋能增效。

下一步,宁夏将深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认真落实《通知》部署要求,锚定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目标,健全村庄规划编制体系,因地制宜开展乡村空间设计,有序推动规划实施,完善村庄规划成果管理机制,建立村庄规划评估机制,定期开展村庄规划体检评估,强化规划实施监督,推动实现村庄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引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来源: 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
指导: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