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球时报
报道多元世界 解读复杂中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尹锡悦回应被弹劾! ·  2 天前  
新华社  ·  小小冰箱贴,凭啥这么火? ·  3 天前  
华夏时报  ·  干货!一图速览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  4 天前  
人民日报  ·  209部微短剧,下架! ·  4 天前  
新街派 生活报  ·  突然宣布:关闭!全面停止!曾风靡一时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环球时报

什么人比拐卖儿童的人贩子还可恶?

环球时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1-12 21:52

正文

近日,网络媒体“北京时间”报道了一则来自陕西富平县的新闻,说的是当地在2013年破获了一起拐卖儿童案,可直到3年后当地才发布公告给孩子寻找父母。

 

而根据这家网络媒体的说法,当地之所以“耽误”了三年,是因为“怕出丑”,“当地政府想等到风波平息了,才让孩子们找爸爸妈妈。”

 

这个“北京时间”宣称来自当地一名“匿名公务人员”的说法,也很快引爆了网络,多家媒体纷纷转发,网民们也纷纷斥责当地政府无良,为了自己的官位竟不让孩子找父母。诸如上海一家知名媒体还专门刊发了社评,斥责当地政府不该为人贩子“背黑锅”。

 

然而,耿直哥却调查发现,“北京时间”这篇引爆网络的新闻不仅漏洞百出,而且对于公安局打拐的流程更是一无所知,这篇报道完全就是一种构陷!

 

今天,耿直哥就个大家好好扒皮一下这个问题新闻!


首先,耿直哥要给大家普及几个关于打拐和解决被拐卖儿童的基本常识:


1、当一个家庭的孩子被拐卖后,如果这个家庭的父母不是刻意要遗弃孩子,那么家长肯定会去公安局报警。这时,按照公安部早在2009年时就已经出台的相关规定,对于“已经确认被拐卖儿童的亲生父母”,或者是“自己要求采血的失踪儿童亲生父母”这两类父母,民警必须录入采集这些父母的血样,并录入2009年公安部已建成的全国“打拐”DNA数据库。

 

2、警方寻找家长并非依靠发布公告,根据2009年公安部已经出台的规定,对于“解救的被拐卖儿童,来历不明、疑似被拐卖的儿童,来历不明的流浪、乞讨儿童”这三类儿童,警方也必须采集这些孩子的血样,并录入全国“打拐”DNA数据库。


至于公安部为啥在2009年出台这个政策,其目的已经很明显了,就是为了通过科技手段,通过DNA比对的方式尽快帮助被拐卖的儿童以及他们的父母找到彼此。而全国“打拐”DNA数据库,也成为了如今警方为孩子寻找家长、为家长们寻找孩子的主要途径。

 

▲图片来自新华社


除了2009年开始的DNA数据库寻亲手段,公安机关还有传统的侦察手段,但这同样需要父母来报案,警方才能在解救孩子后,根据线索再寻找孩子的父母。

 

因此,这也就是说,要把孩子送回到父母身边,最关键的一步需要父母来找警方报案留下DNA。而如果父母本来就不想报案,不去留下DNA,那事情的性质就不是我们以为的那样了,残忍的真相就是父母主动遗弃儿童。



可对于找不到父母的孩子,难道政府就不管了吗?非也!

 

根据2015年8月出台的《民政部 公安部关于开展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打拐解救儿童收养工作的通知》,如果实在找不到孩子的父母,那么公安机关应该把孩子交给儿童救助保护机构,由这些机构在报纸和“全国打拐解救儿童寻亲公告平台”上发布儿童寻亲公告。如果30天后还没人来认领,救助保护机构应当在7日内将儿童及相关材料移交当地社会福利机构。

 

这里耿直哥还要特别提一句那个“全国打拐解救儿童寻亲公告平台”,这也是父母寻找自己被拐卖孩子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官方会把所有解救孩子的信息,都发布在这个2015年上线的平台上。比如下面这位儿童:



不过,如果在发布这些信息1年后,警方还是找不到孩子的父母,那么对于符合收养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在取得公安机关的证明后,应当及时进行国内送养,使儿童能够尽快回归正常的家庭生活。


具体流程是社会福利机构再发布一次认领公告。然后在60天内如果还没人来认领的话,就将为这些孩子办理收养登记了。



另外,在2015年民政部和公安部的这个指导性政策出台前,由于政府不允许为拐卖儿童办理收养,孩子只能暂且在福利院安置。


那么,在您清楚了这些耿直哥从多位全国不同地方的打拐民警和部门那里获得的这些政策和情况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时间”那个引起大家对于陕西富平县公愤的报道,到底出了什么错吧。



首先,这家网络媒体的记者对于陕西富平的指控,来自于他们看到当地民政部门2016年9月27日发布的一则“关于认领被拐儿童的公告”。



然后,他们的记者见公告中提到这起发生在2013年7月20日的特大儿童拐卖案件,在当年就已经解救出了许多孩子,于是,记者便开始对为何2016年月才发布认领公告感到奇怪:

 

而这样的疑问,也一直始终贯穿着“北京时间”的报道,直到他们的记者最终从一位所谓的“知情人士”口中得到了“官方是怕出丑在刻意隐瞒”的结论。

 

▲图为“北京时间”的报道截图


可如果您还记得前面耿直哥给大家科普的内容,那么为啥当地民政部门2016年9月才发布这个公告就不难理解了。


首先,耿直哥请大家看一篇2015年9月21日陕西当地的主流媒体《华商报》的报道,其中的重点我已经给大家划出:



是的,从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自从当年案发后,警方不仅在不断寻找其他被拐卖的儿童,甚至在2015年9月还解救了三个孩子;而且警方也在积极寻找孩子的父母,并且早早就把获得解救的孩子的DNA录入了“全国打拐DNA数据库”,并且已经找到了总共29个孩子中8个孩子的父母。

 

而且,这篇报道在当时就已经回应了为何2年了还有21个孩子没有找到父母的原因:一方面是孩子父母可能不知道政策,但也有另外一种更令人绝望的可能,就是父母可能已经把孩子遗弃了……


所以,警方才呼吁说,如果家长真的在乎这些孩子,在找这些孩子,那么只要去当地派出所找民警采血把自己的DNA录入数据库,就可以实现。毕竟,现在数据库里并没有这21个孩子家长的任何DNA信息,而这恐怕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找当地警方去采血,甚至可能没有报警。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篇报道出台的背景,正是2015年8月民政部和公安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打拐解救儿童收养工作的通知》一个月后。正如耿直哥最开始给大家科普的那样,如果警方实在找不到孩子的父母,按照这个规定,就应该把孩子交给儿童救助保护机构,并在报纸和全国打拐解救儿童寻亲公告平台上发布儿童寻亲公告。

 

于是,我们便看到了2015年9月的华商报的这篇报道,看到了实在找不到父母的21个孩子的信息,第一时间被发布到当时新上线的全国打拐解救儿童寻亲公告平台上,并被全国媒体广泛报道。

 


但别忘了耿直哥介绍的这个规定后续的流程:如果1年后警方还是找不到孩子的父母,那么对于符合收养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在取得公安机关的证明后,应当及时进行国内送养,使儿童能够尽快回归正常的家庭生活。而具体流程是社会福利机构再发布一次认领公告。然后在60天内如果还没人来认领的话,就将为这些孩子办理收养登记了。


所以,我们才看到了在距离2015年9月21日1年后的2016年9月26日,当地官方发布了这则认领公告。而当地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在过去这1年里,仍然没有家长来认领这21个孩子,所以当地要启动收养的法律程序了。而这个法律程序规定他们必须再发布一次认领公告,并给出60天的最后期限。



换言之,耿直哥不得不悲观地认为,这21个孩子真的被“遗弃”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其他的可能性……


目前这些孩子还没找到父母


最后,耿直哥也要对“北京时间”那篇充满了误导和无知的报道进行批判。毕竟,只要他们的记者稍微咨询一下了解打拐流程的专业人士,稍微查一查资料,甚至稍微详细地读一读人家《华商报》的报道,就根本不可能写出那么一篇被公安部的专业人士指为“漏洞百出”的报道。

 

而且,“北京时间”的职业操守也令人感到无语。因为纵观他们的报道,可以看到他们的记者其实一直都预设“官方3年后才发布这份认领通告是因为要遮丑”的立场,并为此各种拼凑材料,甚至还利用当地一名根本不了解情况的农村妇女杨秋棉,说出了很多违背事实的话,乃至“解救孩子不能信政府”这样的谬论。


▲截图为“北京时间”报道原文


耿直哥相信,如果现在大家再拿我这里提供的材料去仔细地检验那篇报道,就会清楚地看到那篇“无知”的报道,是如何“带节奏”和“误导”公众的了。

 

例如,他们一个最明显的逻辑漏洞就是:如果当地官方真要遮丑,为啥他们却接受了华商报的详细采访,还允许这篇报道被全国媒体多家转发呢?


又比如,为什么21个孩子的公告,在“北京时间”的报道中轻易地引来了孩子根本不在其中的村妇杨秋棉,可21个孩子的真正家长,“北京时间却一个没碰到?他们怎么不露面?


▲图为2015年华商报的报道被全国媒体转载的情况


不过,“北京时间”毕竟是个不太正规的网络媒体,闹出这种乌龙报道并不意外。然而,许多正规媒体却不加分辨地就转发这家甚至不属于“合法稿源”的媒体的报道,上海一家本应该很专业的知名媒体,居然还在这篇问题报道的基础上专门撰写了社评,批评当地政府…….这,恐怕才是让人觉得最悲哀的事情。

 


只不过对于耿直哥来说,我其实已经有点麻木了。


图片来自网络


微信号:HQSBWX

您若认同本文观点,就请赏个“点赞”吧!(点文章最下面的“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