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网信广东
展示网信工作动态,弘扬广东正能量,传播广东好声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网信广东

商家落实国补政策有待规范 中消协发布2024年消费投诉热点分析

网信广东  · 公众号  ·  · 2025-02-07 17:48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是关于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的分析。文章主要围绕商品质量、营销和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列举了国补消费市场乱象、车辆统筹保险陷阱、“先享后付”消费隐患以及预付式消费纠纷等多起案例。中消协提出了相关建议,包括明确补贴政策细则、建立补贴名额恢复机制、谨慎识别购买汽车商业险、简化“先用后付”功能的取消步骤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国补消费市场乱象

部分商家通过虚标价格、拖延发货等手段截留补贴,侵害消费者权益。中消协建议相关部门明确补贴政策细则,防止商家侵害消费者利益,并建立补贴名额恢复机制。

关键观点2: 车辆统筹保险陷阱

一些汽车服务公司冒充正规保险公司销售“统筹保险”,存在虚假宣传、理赔难问题。中消协提醒消费者要谨慎识别,避免选择此类产品。

关键观点3: “先享后付”消费存在隐患

“先享后付”支付方式在职业技能培训和电商行业中广泛应用,但存在诱导贷款、关闭功能繁琐等问题。中消协建议培训机构明确告知条款风险,平台不得默认勾选,并加强相关监管。

关键观点4: 预付式消费纠纷依旧多发

消费者面临不签署书面合同、经营者虚假承诺等问题。中消协建议立法规范预付资金管理,从多个方面进行规制。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6日发布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从消费者投诉热点看,部分经营者在商品质量、营销和服务等方面存在问题,如部分商家落实国补政策不规范、“车辆统筹保险”投诉激增、“先学后付”隐患多……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暴露了监管的短板。 针对此些乱象,中消协提出了哪些意见和建议? 消费者又怎么去“避坑”呢?



国补消费市场乱象:
商家“套补”侵害消费者权益


国家补贴政策本是为了让利于民,但部分商家却通过虚标价格、拖延发货等手段截留补贴,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中消协发布案例显示,消费者马先生在某电商平台使用400元国补购买手机后,发现同款手机降价700元,平台却以“国补商品不参与价保”为由仅补偿300元。经消协调解,商家最终追加补偿400元差价。

还有的消费者在某电商平台自营旗舰店购买电视,但是商家迟迟没有发货。消费者称这台电视原价7299元,国补补贴后到手为5791.2元,目前该电视已涨价,客服称如果等不到就让消费者退货,但是国补资格无法恢复。消费者认为延迟发货是商家的原因,退货后国补资格丧失不应由消费者承担。

对此中消协表示,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明确补贴政策细则,细化国家补贴商品价格计算的规则,防止商家虚标定价或通过涨价等方式套取补贴,侵害消费者利益。同时平台应当建立完善的售后保障机制,明确国家补贴价格保护相关政策。

中消协投诉部 李志: 与此同时我们建议,建立补贴名额恢复机制,对于未实际完成交易的订单,应当自动返还消费者补贴名额,让补贴真正惠及消费者,有效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需求。



车辆统筹保险陷阱:
虚假宣传、理赔难问题突出


中消协表示,2024年,一些汽车服务公司冒充正规保险公司销售“统筹保险”,消费者购买后却遭遇理赔难、退保难的问题。典型案例显示,消费者林先生通过某App购买车险后,发现保单竟是某运输公司的“统筹服务”,退款时还被索要高额手续费。经消协介入,商家最终全额退款。

中消协投诉部 李志: “车辆安全统筹”也一般限于运输企业内部互助,与保险公司相比,此类公司的风险补偿能力及资金安全性相对较低,消费者购买“安全统筹名义的保险”存在理赔难度大、统筹公司跑路风险高、不受政府监管等多重风险。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汽车商业险时谨慎识别,避免选择此类产品。



“先享后付”消费存在隐患:
诱导贷款、关闭功能繁琐


“先享后付”作为一种支付方式,在职业技能培训和电商行业中应用广泛,尽管看似便捷,但消费者在使用该功能时却遭遇了一些隐患和挑战,引发了不少投诉。

中消协投诉部 李志: 一是培训机构以“先学后付”名义诱导办理消费贷。一些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以“先学后付”的名义,诱导消费者未充分了解借款条款情况下办理“消费贷”。 二是网购平台“先用后付”功能关闭难。部分网购平台将“先用后付”设置为默认勾选,并自动成为后续付款方式,且关闭的步骤复杂烦琐。三是“先用后付”存安全性隐忧。

典型案例显示,消费者孙女士被某培训机构诱导签订分期合同,事后才发现被办理了贷款,所谓的“先学后付”其实就是分期付款。另一消费者陈女士因网购平台默认开通“0元开通会员先用后付”功能,险些被自动扣费,所谓的“0元开通”也并非不收费。

中消协投诉部 李志: 培训机构应明确告知条款风险,平台不得默认勾选“先用后付”,同时,为消费者提供一键取消或便捷的设置入口,简化“先用后付”功能的取消步骤。此外,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加强对培训和电商行业“先享后付”业务的监管,确保其透明公平经营。



预付式消费纠纷依旧多发:
商家跑路、退款难成顽疾


中消协发布典型案例显示,消费者鲜女士为孩子支付1.7万元书法课程费用后,培训机构突然关门,剩余110节课时无法兑现。中消协表示,2024年广大消费者针对预付式消费投诉的主要问题包括:不签署书面合同导致事后维权难,经营者虚假承诺随意降低商品或服务质量以及设置不公平格式条款等。

中消协投诉部 李志: 建议立法规范预付资金管理,从明确经营者资质要求、规范合同内容、强化履约担保机制、加强预付资金管理、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完善费用退还机制、设立冷静期制度以及建立信用惩戒措施等方面进行规制。


◆◆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编辑:张锦华

校对:莫琳、方正

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新华社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