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袋鼠深度精选
嗨,这里是袋鼠深度精选。袋鼠神奇的口袋里一定有你想要的。 我们将用不同的视角和深度与你共同搭建互联网思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杭州交通918  ·  爆发了!阿里巴巴突传消息 ·  昨天  
FM93交通之声  ·  谢娜发文报平安 ·  2 天前  
钱江晚报  ·  大S妈妈首度发文,回应女儿去世 ·  2 天前  
钱江晚报  ·  突发!林孝埈退赛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袋鼠深度精选

李子柒怒怼记者上热搜,暴露了成年世界最大的社交灾难

袋鼠深度精选  · 公众号  ·  · 2020-11-03 23:00

正文

作者 | 言偃
来源 | 精读(ID:Jingdu999)

01

最近,有媒体首次公开李子柒的创作过程。

视频很快冲上热搜,大家看到李子柒的另一面。

可同时,这个视频也引起很多争议,因为采访李子柒的记者,实在“太不会说话”。

采访当晚,李子柒去拍摄星空,在她设置相机时,记者就问:

“平时的空镜头,你也要亲自拍吗?”


大家都知道,网上一直有种阴谋论,说李子柒只是团队的工具人。

所以,这个问题其实算不上善意,只见李子柒沉默了一会儿回道:

“你这话说的,什么叫亲自拍,当然是自己拍,自己更清楚想要的感觉”。


之后,记者又问了一些关于创作的问题:

平时的视频有没有脚本?怎么选材?为什么要拍文房四宝、要拍蜀绣?......

问题本身就有些假大空,再加上每次李子柒认真回答后,记者很少给予回应,反而不停在寻找李子柒的争议点。

所以在面对又一个相似问题时,李子柒直接拒绝回答:

“你差不多得了吧姐,很多话自己说一次就行了,说多了不就是嘚瑟了吗?”


最令人无语的是,采访到后来,记者问李子柒的情感问题时,竟直接问:

“你也老大不小的了,奶奶催你相亲吗?”


一个初次见面的陌生人,突兀地用套近乎的语气提问隐私,很难不让人反感。

所以李子柒忍不住回怼:“什么叫老大不小了,你把这天聊死了。”

事实上,这个问题如果换一种问法,并不会引起李子柒这么大反弹。

因为此前一次采访中,也有人用客气的语气问过:“有没有想过什么时候结婚?


当时的李子柒不仅没有回避,反而大方回应“想找一个能踏踏实实、老老实实过日子的好男人”。

你看,同样的问题,换一种说话方式,就得到截然不同的回应。

那个被李子柒回怼的记者,其实暴露了一种最大的社交灾难:

交浅言深。

记者说“老大不小”,如果换作多年好友这样问,会觉得是朋友间的调侃,并不会让人不舒服。

可初见面的人这样说话,只会让人产生一种“你以为你是谁”的荒谬感。

在合适的地点,对合适的人,说合适的话,才能避免遭遇社交尴尬。

02

金靖在一个节目中,说过一段经历。

金靖很喜欢大S,因为工作原因,她得以和大S合作。

她很想和大S成为朋友,可是大S却一直对她很客气,一种对待同事的生疏态度让她有些难受。

于是,金靖在私底下给大S发了很长的一条消息,表达自己对她的喜爱。

可没想到大S只是礼貌的回复她一句:“谢谢你,要加油哦”。


刚收到消息的金靖很失落,她不明白为什么我这么喜欢她,她却这么冷淡?

可之后,她扪心自问,如果有一个粉丝突然和自己说:“我能成为你的好姐妹吗?”自己也不会接受。

想明白这点之后,金靖开始理解大S, “也许过分热情,对别人来说也是一种困扰。”


人际交往中,对不熟的人过分热情,就是一种交浅言深。不仅唐突,更会给他人造成困扰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曾提出 人际距离理论。

他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分成了四种距离: 公共距离、社交距离、个人距离、亲密距离。


交往双方的人际关系,决定着相互间的距离范围,一旦越线就会让人不舒服。

有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在一个刚刚开门的大阅览室里,当里面只有一位读者时,心理学家就进去坐在他的旁边。

试验进行了整整80个人次。

结果证明,在一个只有两位读者的空旷的阅览室里,没有一个被试者能够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自己坐下。

当心理学家坐在他们身边后,更多的人很快就默默地远离到别处坐下,有人则干脆明确表示:“你想干什么?”

交浅言深,就像那个紧挨着你坐的陌生人,是一种典型的越线行为。

在双方尚不熟悉,了解还不够时,你突然过度热情或是谈论一些深入的话题,不仅不会让人觉得亲切,反而会让人尴尬,甚至对他人造成困扰。

所谓,浅关系浅交流,深关系深交流。

03

我有个朋友阿美,因为一次不恰当的社交,差点丢掉一份世界500强的好工作。

阿美毕业后进名企,待遇优渥,压力适中,她对这份工作很满意。

工作一年多后,部门来了位新同事,叫小英,小姑娘为人热情,两人很快亲近起来。

有一回,小英跟阿美感叹职场的血腥,向她讨教应对措施。

热心肠的阿美,把她当成好朋友,掏了心窝。

不仅跟小英说了一些职场忌讳,还跟她详细说了自己在公司的心得。

比如,哪个同事会嚼舌根,哪个领导喜欢朝令夕改等等。

可几天后,阿美就发现有同事会刻意避开自己。

再过了不久,领导将阿美抽调到外地的子公司,说是外调,其实是被边缘化了。

阿美百思不得其解,问了比较熟的同事才知道,原来小英将她的“告诫”,当作谈资跟其他同事分享了,最后还传到了领导的耳朵里。

可见,交浅不言深,不仅是对他人基本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保护。

一个人,若是逢人便掏心窝,推心置腹,受伤只会是迟早的事。

而且交浅言深还有一个风险,就是容易让谈话崩得更快。

生活中有一种人,刚认识就喜欢跟人交流人生观、价值观,喜欢什么讨厌什么。

这样的交谈方式,如果碰到价值观相近的人,还能说两句。

可问题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巨大的。

过早地表达主观观点,一不小心就会触到他人的雷点,导致谈话即刻终结。

所以,古人早有告诫“逢人话三分,交浅不言深”。

04

2条建议,帮你戒掉“交浅言深”。

①克制表达欲

网络上有个段子,生动地说明交浅言深有多危险。

甲:听说小丽不是你女友了?

乙:恩。

甲:那就好,其实小丽这个人不咋地,听说她还在跟某某搞暧昧。

乙:她现在是我的妻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