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那辈的爱情,或岁月静好,或吵吵嚷嚷,所有的行为,都在为子女以后的情感埋伏笔。
我一生最觉得像妈妈的时刻,是和恋人的分手。不懂表达,不会撒娇,任凭心海波涛暗涌,面向对方还是满脸冷漠。
表姐打电话骂我:“你怎么跟你妈一个德行!”她又何尝不是像极了自己母亲?这位人妻,永远嫌姐夫买的衣服丑,永远对姐夫的发型不满意。她边给姐夫织毛衣边声讨他的神情,让我想到孩童时代的餐桌上,一边狼吞虎咽,一边嫌弃老公厨艺渣的她妈妈。两代人暴躁而没有戾气的夫妻模式,雷同而不失融洽。
你有没有发现,有时再怎么故意克制,无形中还是沿袭了父母相处的那套方式去爱人。
那么,恩爱的父母是如何相处的?
你会觉得在他们面前,自己像个第三者。某种程度而言,这份感受,就是他们带给你的最好家教。
这个话题我不太有发言权,我的父母谈不上相爱,在一起只算是凑合,却因此伤害到了我哥。
我哥三十几岁,离婚很久。父亲问:“怎么还不找对象?”他说:“关于婚姻,早就没什么想法了。”
父亲问:“是不是觉得当初爸太失败,你害怕像我一样?”他沉默。
我爸年轻时是才子干部,意气风发,觉得业已立,该成个家才算完整。在奶奶的张罗下,与见过一面的小许结了婚,生下我哥。
小许成了“官太太”,不可一世,好吃懒做的习惯养成不用太久。夫妻间的吵闹无可避免,打架也是家常便饭,没有人顾虑身边那个哭到喘不上气的小孩。我哥
14
岁,两人离婚,小许远嫁。
我妈第一次上门,我哥举着菜刀瞪她。她掏出刚织好的毛衣,给冻得瑟瑟发抖的他穿上。后来我哥告诉我,那是他记事以来的第一件新毛衣。
我妈也是二婚,从上一段无望的感情中走出来,草率地嫁给了大她
16
岁的丈夫,两人没有争吵,只是冷漠。
那时还没有我,整个家里只有沉默寡言的妈妈,和无可奈何的爸爸,以及冷眼旁观的哥哥。到了深夜,我妈会从噩梦中哭醒。
等我长到
5
岁,我哥就去北京当兵了。他离婚,第一时间告诉我,说:“爸教会了我所有优秀品质,但始终没教我怎样去爱人。”我再怎么跟他说后来父母的关系有改观,他都不信。
编剧柏邦妮谈起自己的坎坷感情:莽撞、敢爱。“
其实也是因为爱的能量足,特别容易相信会幸福,这是家庭给我打的底子。”她说父母留给她最大的财富,就是他们彼此相爱。
人们总爱讨论:孩子到底该“穷养”还是“富养”?我的回答是富养,无关物质,而是父母彼此相爱,给孩子最基本的安全感。生命的漫长旅途中,它是我们的能量补给站。
你以为电影《怦然心动》里,主人公的纯爱都是天生的吗?影片中,女孩的父母吵架了,但马上对她说:我们一定会解决好,这绝不是你的错。当晚,父母轮流去女孩的房间,向她道歉,告诉她,爸妈永远相爱,也永远爱你,女孩安心睡去。
或许,父母争吵之后以离婚收场,但破碎的家庭也不一定涣散了人心,只要这份爱曾存在过,温暖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