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媒体关注度弱化
过去,大众信息接收的主要载体是传统媒体,一家媒体就拥有相当规模的受众人群。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新平台层出不穷,媒介呈现多元化发展,受众信息消费习惯发生巨大改变,包括广播在内的传统媒体受众被严重分流,单一媒体的聚焦能力降低,影响力也随之下滑。
(二)内容分发渠道被打破
长期以来,广播媒体主要依赖无线广播渠道进行内容分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声音媒体的传播渠道已经由“传统内容分发渠道”向“传统内容分发渠道+互联网内容分发渠道+移动互联网内容分发渠道”叠加转型,原有无线广播渠道触达人群明显萎缩。
(三)接收终端被替代
传统广播的接收终端是传统收音机和车载收音机,传播范围和影响力主要依托于这些设备的覆盖能力。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音频技术的广泛应用,广播媒体的接收终端正在由收音机等传统终端向“传统终端+互联网终端+移动互联网终端”叠加转型,接收终端的丰富也让传统终端的触达人群不可避免地被分流。
(四)传播模式被颠覆
传统广播的传播模式是“我说你听”的单向传播,受众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状态。而在移动互联网交互传播模式下,受众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平台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极大增强了用户的参与感和归属感。传播模式的颠覆让传统广播的影响力、竞争力进一步下降。
传统意义上,传媒经济是“注意力经济”和“影响力经济”。对传统广播而言,新技术、新传播形态的冲击导致受众萎缩和媒体影响力下滑,因此,利用新技术建设新传播形态,以转型应对挑战,提升媒体影响力、竞争力,是突围破局的必然选择。
基于传统广播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声音媒体在媒体生态中呈现出的各自特性,广播融合转型需要从三个维度进行系统改造,其中,实现“一个重塑”是核心,做好“两个建设”是关键,实现“四个再造”是保障。
(一)转型的核心是实现“一个重塑”
广播融合转型最重要的是实现理念的重塑,主要涵盖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彻底摆脱传统广播经验主义,全面拥抱移动互联网传播逻辑。
广播融合转型需要深入理解移动互联网的传播规律、传播手段、传播方式,将广播媒体特质和移动互联网传播逻辑深度融合,实现传播形态的再造。
第二,革新传统广播运营方式,建设移动互联网运营组织新生态。
移动互联网音频平台强调内容运营、渠道运营和用户运营,强调交互式传播、个性化服务,组织模式也更加灵活。广播融合转型必须改变“我说你听”的传统运营理念和运营方式,建设以用户为中心、与移动互联网传播规律高度适配的运营组织新模式,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和市场变化,提升运营效率。
第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广播经营模式,建立全新的数字营销生态。
传统经营模式以广告为主,靠媒体影响力驱动,而数字化时代的媒体营销已经转变为由技术驱动、数据驱动。广播融合转型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大数据和智能推荐技术,实现精准的用户定位和个性化的内容推送,并完成从受众营销向用户营销的转变。
(二)转型的关键是做好“两个建设”
在重塑理念的基础上,做好移动互联网音频新平台建设和移动互联网音频媒体新生态建设,以达到重构传播平台、重构传播终端、重构传播渠道、重聚受众注意力、重聚市场竞争力的目的,这是广播融合转型的关键。
1.建设移动互联网音频新平台
一是要打破传统广播内容线性传播的时空局限,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内容供给体系。
移动互联网音频平台的内容集成点播模式,打破了传统广播按时间轴、线性传播的限制,用户可以随机、便捷、不受容量边际限制地选择内容服务,这种新型点播模式契合了新传播生态下用户的个性化和碎片化需求。广播融合转型需要遵循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传播规律,打破传统广播内容触达受众的时空局限,深入了解用户的收听习惯和喜好,不断创新内容形式和生产方式,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内容供给体系。
二是要打破传统广播单向传播模式,建立平台和用户双向交互的新传播模式。
平台和用户双向交互是互联网媒体的最鲜明特征和最显著竞争优势。平台既是内容的发布者,又是内容的集成者和把关者;用户既是内容的使用者,又是内容的生产者和发布者。平台和用户互动关系的深刻转变,要求广播从“我说你听”的单向传播向“你听你选+你说你传”的移动互联网智能交互传播转型,重构平台与用户的关系。
三是要打破传统广播“千人一面”的内容分发模式,建立基于用户数据算法的智能推荐模式。
传统广播按照标准化流程生产内容,面向受众无差别分发,而在新传播时代,基于用户数据算法的智能推荐模式可以实现精准化、个性化、智能化内容产品推送,有效提升用户的平台使用体验。
2.建设移动互联网音频媒体新生态
建设移动互联网音频媒体新生态,系统庞杂、点多面广,但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建设,可以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第一,新生产生态建设。
移动互联网音频媒体的内容生产呈现多元化、开放性和智能化特征,要打破传统广播内容生产生态,由PGC(专业生产内容)向多元生产生态体系跃转,其不仅涵盖传统广播PGC方式,还融合了PUGC(专业用户生产内容)、AIGC(人工智能生产内容)等新样态。在这样的多元生产生态下,内容生产能力将呈几何级跃升。
第二,新产品生态建设。
以用户思维和产品思维为导向,推动内容生态升级与重构,建设内容产业生态链,实现由节目生产向全媒体产品生产、由文化创意产品向文化创意商品的转型。
第三,新终端生态建设。
加大全场景、全渠道终端布局,推动广播终端生态由传统收音机终端向“手机+车载智能屏+智能家电+智能终端+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全场景、全渠道终端叠加转型,提升终端触达力、渠道渗透力,提升平台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第四,新营销生态建设。
移动互联网音频媒体的盈利模式更加多元,其核心是从受众营销向用户营销转型,建构基于用户营销的营销生态圈和营销产业链,更好地释放媒体商业价值。
第五,新服务生态建设。
顺应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积极探索技术创新与服务升级,借助语音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完善人机智能交互服务,让平台更智能,让用户体验更便捷。
(三)转型的保障是实现“四个再造”
广播融合转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既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又要有全面系统、细致缜密的“再造”措施。
第一,
发展战略再造。
深入分析市场需求,分析研判自身优劣势,研讨分析发展机遇和挑战,制定与移动互联网传播逻辑高度契合的差异化竞争战略。
方向不跑偏,未来才有机会。
第二,
组织结构再造。
实现高效响应、高度协同的组织结构重塑,提高内部响应速度和协同效率,为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提供组织保障。
第三,人才队伍再造。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打造一支既具职业情怀又有高创新力和学习力的专业人才队伍,建立完善的激励考核机制,为人才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为融合转型做好人才保障。
第四,组织文化再造。
以创业精神培育和市场化考核激励实施为基础,重建组织文化,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的内驱力和创造力,培养员工的归属感和使命感,增强凝聚力,推动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