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除了生死,其他的都是擦伤”,滴滴出行CEO柳青在日内证实自己离婚之后,写出了如下感言。柳青的“擦伤”横七竖八,除了舆论,竞争者,还有无法逃避的滴滴巨亏。2018年,滴滴出行的流量开始全面对接金融业务,我们的手机上从此多了滴滴贷款专员们的避无可避的问候。我们早知道滴滴要变现了,但滴滴还是选择了最俗气的那种。
引入金融业务进行流量变现,可能是新流量霸主们最好的出路,却也往往是最后的出路。
近日,滴滴金融服务上线一站式“网约车”服务平台“全桔”系统,欲从B端切入汽车融资租赁市场。滴滴表示,“全桔”系统今年有望服务1500个租赁公司,
间接撬动每日数百万网约车订单的供给服务。
这不是滴滴第一次涉足金融。
从最早开辟代销银行理财与保险产品的理财频道,到上线滴水贷进入现金贷行业,如今,“全桔”与时下热门的汽车融资租赁契合,似乎给滴滴金融业务开辟了更好的赛道。
不过,艾瑞咨询报告预计,2019年汽车融资租赁市场规模为2706亿元。
这意味着,即使按2%的息差和50%的市场占有率计算,汽车融资租赁金融租赁带给滴滴金融的利润贡献也难超过27亿元,这对于动辄亏百亿的企业来说,滴滴出行的扭亏之路仍很漫长。
滴滴的声音,以后不单是汽车的鸣笛,还是短信的铃音。
“重要提示!
您的滴滴借钱利率已低于信用卡分期利率(以审核结果为准),点击http:
……”
滴滴的现金贷产品名为“滴水贷”,至今内化在滴滴金融的借钱功能之中。
滴滴借钱的底层疑似为银行消费金融贷款,其主力平台为新网银行消费金融贷款产品。
除此之外,产品序列中包括杭州银行和包商银行消费贷,日息在0.03至0.09不等。
而根据新网银行的产品介绍,新网银行的日利率范围在万三至万六。
那么他们到底有没有比银行信用卡分期利率高?
从各大银行信用卡分期月利率来看,即便以新网银行0.03的日息和0.6%的月利息对比,其利率孰高孰低,高下立判。
更何况0.09的日利率,是大多数无优质资信履历的“共贷”玩家所能申请到的最高利率。
最近,很多人应该收到过来自滴滴的短信。
狐疑之余,你会理所当然得觉得,虽然滴滴也做金融,但阳光底下没有新鲜事。
2015年5月,滴滴快的旗下一号专车和P2P平台“点融网”合作;
2016年1月,滴滴与招商银行达成战略合作;
2016年3月,成立全资子公司“众富融资租赁(上海)有限公司”,正式涉足汽车金融……
在集齐支付、网络小贷、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和保险代理五块金融牌照后,2018年4月,滴滴宣布成立滴滴金融事业部,正式进军金融业务,主要涉及TO C的保险、支付和小贷业务。
那么,滴滴金融到底涉及哪些具体业务呢?
老虎财经打开滴滴金融APP客户端发现,主要涉及借钱、大病互助、分期购车和金桔宝4项业务。
其中,借钱和分期购车均为消费金融业务;
金桔宝为理财产品业务,类似余额宝的货币基金;
而大病互助为保险业务。
由此不难看出,消费金融占据滴滴金融的首要位置。
而在消费金融中,获客能力、用户体验、风控能力、资金成本均为关键,其中获客能力更是重中之重。
那么,滴滴的获客能力又如何?
有消费者反映,她并未在滴滴金融上办理任何借钱业务,但却收到了滴滴金融发过来的推销短信:
重要提示!
您的滴滴借款利率已低于信用卡分期利率。
这或许从侧面反映了滴滴的获客能力。
而事实上,滴滴金融发送这样一条短信的成本,只需5分钱甚至更低。
在滴滴出行合作平台——腾讯云上,短信发布的成本为500元/万条,即5分/条,如果量大,还可以购买更低的套餐。
相比业内消费金融较低8元的客单价,滴滴金融可同时群发160人。
若按1%的成功率算,滴滴金融单客成本仅需5元,获客成本优势明显。
而实际上,滴滴通过对客户打车大数据的分析,可以向更优质的客户推销,获客成本更低。
获客成本如此之低,那为何却未给滴滴带来实际业绩呢?
这或与这两年消费金融市场乱象有关。
以2018年为例,受P2P暴雷、监管趋严、平台清退等多重因素影响,包括捷信、招联、晋商、华融在内的头部平台利润均出现了大幅下滑,其中华融消费金融更是下滑88%。
近日,滴滴金融上线了一站式“网约车”服务平台——“全桔”系统。
那么,这个被刷爆眼球的“全桔”系统。
据滴滴的表述,“金桔”系统主要为汽车租赁企业提供车辆管理和车贷服务。
换而言之,就是从B端切入汽车融资租赁板块。
对于TO B端的玩法,通常最普遍的玩法,就是先建立一个供应链闭环,然后再在环上找业务盈利点,其中供应链金融就是一个重要的盈利点。
以大宗商品领域的龙头企业钢银电商为例,通过从产品入库、交易、结算等交易闭环的建立,该公司已通过供应链金融为数以万计的企业提供了信贷服务。
信贷资金的来源,主要来源于银行。
对比汽车融资租赁,不难发现二者在业务模式上有诸多相似之处。
业务模式来看,汽车融资租赁主要分直接融资租赁和标准售后回租两种模式。
其中,直接租赁模式是在汽车融资租赁公司、购车人和车辆供应方三者之间建立一个交易闭环,汽车融资租赁公司了解购车人意向后购买车辆,将车辆使用权授权给购车人,购车人则按期缴纳租金;
标准售后回租模式是购车人购车后获得车辆所有权,然后将车辆卖给汽车融资租赁公司,再按期向汽车融资租赁公司支付租金后再获得车辆使用权。
上述两种模式,无论是直接租赁还是标准售后回租,所有权都归汽车融资租赁公司所有,购车人只获得车辆使用权。
由于数量较多,因此汽车融资租赁公司在资金上需求较大。
另外,由于使用权在购车人手里,这也使得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潜在的信用风险。
如何解决资金和信用风险两大痛点,这是汽车消费金融亟需解决的问题。
而实际情况是,自2019年融资租赁公司被保监会“收编”后,汽车金融投资遇冷,汽车消费金融市场面临重构。
一方面,一二线城市汽车饱和度提升,三四五线城市消费力正在释放;
另一方面,农村购车需求旺盛但却缺少征信背书。
这是一块不大好入口的大蛋糕。
艾瑞咨询报告预计,2019年汽车金融市场规模将达2706亿元;
到2021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达3897亿元。
资金来源方面,商业银行将是最主要的资金来源,ABS是最合适其特点的融资渠道。
解决两大痛点,通过TO B端切入汽车融资租赁消费市场,或为滴滴金融目标所指。
据公开数据,目前滴滴注册司机数量已超过3000万元。
通过滴滴出行软件,滴滴可以随时掌握司机的运行轨迹、接单、交易流水等核心信息。
不过,若按2%的息差、2706亿的市场规模和50%的市场占有率计算,汽车融资租赁市场带给滴滴出行的利润贡献,最多不超过27亿元。
这对于一年就亏损上百亿的滴滴出行来说,或许仍只是杯水车薪。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纷争,网约车市场亦是如此。
滴滴,这个依靠烧钱和巨额补贴起家的网约车霸主,其实日子并不好过。
本以为网约车市场老大地位已经坐稳,却不料半路杀出程咬金。
2018年2月,有着“TMD”小巨头之称的美团突然发难,在南京上线网约车业务,将滴滴两大根据地——北京和上海拦腰砍断。
此前,美团打车已在南京测试10个月。
作为反击,2018年4月,滴滴在无锡上线滴滴外卖业务,进入美团核心业务——外卖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