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综艺报
《综艺报》以独特视角透视国内外传媒娱乐产业热点,关注有实力和有潜力的公司及产业领袖,梳理产业脉络,发现产业趋势并提供可借鉴的案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综艺报

罗永浩狂揽亿元,你心动吗?一份直播带货“秘笈”请查收

综艺报  · 公众号  ·  · 2020-04-02 22:30

正文







当媒体行业也想要踏足“直播带货”这个领域时,我们必须思考,这真的是适合我们的创收途径吗?这是一场虚幻的泡沫吗?

最高270万人同时在线,这是老罗在抖音直播的首秀观看人数;3个小时84.1万张订单、成交额突破1.1亿元,这是老罗首播带货的GMV。

作为硕果仅存的初代网红,罗永浩选择直播带货行业的消息迅速在大众间引爆关注,有人不喜欢他,但是没人会拒绝他直播间里优惠的价格。据小编不完全统计,在不到4个小时的直播首秀里,罗永浩一共带货22件,类型完全出乎大众的猜测,不仅有他擅长的数码产品,也有洽洽、信良记这类食品,带货品类较为丰富,也能吸引不同的粉丝。


“直播带货”似乎是一项盈利多、操作简单的创收新模式,许多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包括一些大型商场,纷纷加入这个行列。当媒体行业也想要踏足这个领域时,我们必须思考,这真的是适合我们的创收途径吗?这是一场虚幻的泡沫吗? 1024融媒学院创始人林刚回答了这些问题。


Q1: 现在许多机构尝试做“直播带货”,这是不是一个创收的好方法?

林刚: 在讨论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时候,我总是习惯性地回过头去,从历史发展的轨迹中,寻找一些比较相似并值得用来总结和对比的事物。其实“直播带货”这个话题,与我们广电曾经做过的一项业务“电视直销”很是相似。


首先来看“直播带货”和电视直销的关系,这两者的业务方向、节目形式以及探索过程都是非常相似的,甚至达到一致化的效果。


他们在播出平台的选择上看起来并不一样,其实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为电视直销当时选择的电视平台和我们当前直播带货所选择的互联网平台,在本质上都是所处时代较强、较有价值的平台。


有人会说早期的电视平台成本非常高,当前的互联网平台成本很低,几乎是免费的。其实这种认知很有局限性。在互联网平台上开直播卖货,这种行为的成本的确非常低,但是如果就一个商务流程的最终实现而言,真正能够达到销售目的的平台成本,在互联网时代一点都不低,它需要我们有极强的时间成本、极大的人力成本,以及在互联网上所特别的流量成本来支撑。


所以每一家希望去开拓“直播带货”业务的媒体机构,首先得去认真分析并反思我们在电视直销时代曾经犯的错、走过的弯路,思考好如果我们重新在互联网上开启这样的业务,将会如何面对固有的困难以及新出现的难题。


Q2: 那还要做 “直播带货”吗,它能否为我们带来好处?

林刚 我觉得对于所有新的节目样式也好,市场营销手段也好,“直播带货”在眼下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尝试的一种方向。

它有三个明确的好处,第一,让我们能够通过这样的节目积累一些融媒体时代的自有内容。

第二,能够让我们更实际地与市场以及用户产生关联。

第三,操作得当的话,可以提高我们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

所以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当下融媒体机构要明确做“直播带货”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有一个目的是通过“直播带货”,广电转型做电商。 我对“直播带货”的尝试,提出两条比较可行的思路:

第一条思路,回归融媒体中心的历史性责任,通过“直播带货”节目的打造,更有效地促进地方信息化的充分沟通,发挥地区性、权威性和服务性的优势。所以在这条思路下,打造“直播带货”活动也好,栏目也好,就是要突出三个“性”:第一是公益性,第二是地方性,第三是品牌性。

第二条思路,培养专业化的特质媒体打造。这个方向是促进我们完善当前融媒体中心社会盈利能力的一个方向。所以也有三点可以思考:

第一,在节目的范围上一定要选择细分化的领域。
第二,从节目的培养与打造来看,要确立中长线的思维。
第三,就是整个“直播带货”后续延展的服务内容要形成体系。

比如米其林的这本美食指南,从来不涉及任何向餐厅的收费以及广告代言,因为它的盈利模式就是通过美食指南促进消费者开车去消费,带动整个汽车市场对轮胎的消费和消耗,从而给本企业带来盈利,尽管大家认为这样的商业模式绕的圈子太大了,但事实上他们就是这样成功的。

Q3: “直播带货”模式是否看似门槛低,其实难操作?

林刚 是的,只要认真到四周去看一下,就会发现当前不仅仅是媒体行业,在电商这个行业里,除了阿里和京东,直接在流水和现实业务上盈利的企业都是凤毛麟角。

所以前面提出的两种思路,稍微引申一下:

第一种思路就是把“直播带货”作为我们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一个服务表现手段,强化我们地方融媒体机构的社会职能。

第二种思路就是把“直播带货”当成我们打造专业化媒体性质的一种手段。就像过去的专业房产栏目、专业汽车栏目,我们把它打造成相关行业里的翘楚,专家权威率、公信力提高后,从整个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上赚取我们应得的利润。


Q4: “直播带货”可以为媒体带来多少影响力呢?

林刚 我们必须首先确定“直播带货”是眼下的市场热点,也是我们对于新媒体技术的一次拥抱,这种方式和手段我们一定是欢迎的,但是它对于我们这个行业的意义就是手段,绝不是我们的目标。

在确立了这样的前提之下,我们在实践中可以注重以下几点。

第一,尽可能地寻找有电商基础与经验的供货方作为合作伙伴,这是在解决我们在这一行业的短板。我们的优势在于宣传、在于最终的表现、在于眼下我们能够在本地所拥有的受众关注度。

第二,融媒体机构在选择“直播带货”的时候,一定要去回避那种容易出问题和纠纷的行业或者是产品,尽可能规避那些高风险的产品以及风险会连带到自身的产品。大量口碑不良以及价高质劣的商品,不仅仅会在销售期增加我们的直接成本,而且还会消耗更宝贵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第三,在整个节目样式或者商业模式方面,要重点寻找自己的群体优势,而不是去不切实际地寻找所谓的个体优势。

“直播带货”的背后是我们对于特定行业内更加专业的团队协作能力的一种综合性体现,如果能够通过眼下正红正热的“直播带货”,促进我们在细分领域的专业化能力的提升,这对于我们融媒体机构来说,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尝试。


Q5: 开展“直播带货”需要投入多少人力资金?

林刚 既然我们并不在意整个电商流程的完善以及打造,在当前的互联网应用环境下,只是使用“直播带货”这样的手段,我们需要投入的人力成本与资金成本是非常低的。

有许多免费的第三方开放平台或者成本非常低的第三方渠道,可以让我们在建立统一的融媒体品牌以及内容品牌资源的前提下,去进行很有效的“直播带货”的尝试。

我们应该借鉴微信小程序这样随时使用、随时离开的应用理念,使“直播带货”这个形式变得轻松简单。

来源:刚刚讲过



欢迎大家扫码关注《综艺报》新公号“视听广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