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要说的,不知道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涉及14.1万人的研究,终于找到了基因学证据来解释吸烟是如何导致冠心病的。吸烟会增加一种酶的产生,而这种酶会促进冠状动脉脂肪斑块的积聚,从而增加冠心病的患病风险[1]!
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最近的心血管领域顶级期刊《Circulation》上。
冠心病的知名度,在中国已经足够家喻户晓了。简单地说,冠心病就是心脏的冠状动脉血管发生了粥样硬化病变,血管腔变得狭窄或阻塞,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虽然目前还不清楚冠心病的发病机理,但已经确定冠心病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复杂性疾病[2]。
根据世卫组织的统计,2012年全球由于冠心病而导致的死亡人数达到740万,已经成为人类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3],而且有报道指出,吸烟者占到冠心病病例的五分之一[4]。
吸烟是不是冠心病的罪魁祸首?这几乎有着呼之欲出的答案。但是科学家一直都没有找到吸烟引发冠心病的分子机制[5]。
在实验室实验中,研究人员将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暴露于香烟烟雾的提取物中,发现细胞的ADAMTS7酶产生量增加了一倍以上。ADAMTS7酶,通常在血管内层产生,以往的研究已经证明了过量的ADAMTS7酶会促进冠状动脉脂肪斑块的积聚,从而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单凭上面这一条,吸烟已经难辞其咎。但我们不禁要问,ADAMTS7酶又是怎样受到「吸烟」行为影响的呢?
为了找到吸烟对冠心病影响的线索,研究人员搜集了先前29项关于冠心病风险相关基因的研究数据,研究对象包括60919名冠心病患者和80243名对照人群(绝大部分是欧洲血统),同时选取并关注了以前报道过的45个冠心病风险相关基因位点和5个与吸烟行为相关的基因位点。
这项涉及14.1万人的分析研究,也使其成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冠心病「基因-吸烟」相互作用的研究项目。
「我们的假设是,对于其中一些(基因变异)位点,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相关联的冠心病风险会有所不同。」宾夕法尼亚州生物统计学和流行病学助理教授,首席作者Danish Saleheen博士说,「通过确定涉及的基因,我们希望可以发现吸烟促进冠心病的线索。」
分析结果显示,人类第15号染色体上非常接近ADAMTS7基因的rs7178051位点,存在单个核苷酸的变化,突变「阴差阳错」地降低了ADAMTS7酶的表达,也就降低了冠心病的发病风险。这一基因突变在欧洲血统人群中占到39%。
而吸烟行为则会对基因突变的利好产生影响。根据分析,具有这一基因突变的非吸烟者其冠心病发病风险降低12%,而相比之下,具有相同基因变异的吸烟者冠心病风险只降低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