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2017年国际经济形势回升稳定,中国经济持续回暖,下半年物价水平上扬,加息将有可能升格为货币政策调整的选项之一。
作 者 | 陈功 安邦咨询创始人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国家统计局1月10日公布,2016年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为2.1%。这一关键的通胀指标符合市场预期。12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5.5%,而11月涨幅为3.3%,PPI涨幅已远超市场预期。从去年全年来看,PPI同比下降1.4%,CPI同比上涨2.0%。市场预期,消费价格也将在1月的中国农历新年前夕走高。因为按照惯例今年1月28日开始的农历新年将是国人餐饮、旅游和娱乐消费的高峰。PPI大幅上涨的势头不仅会延续到2017年,还可能会向下游的CPI传导。面对CPI可能上涨,国内市场上开始悄然出现对加息的讨论。
安邦智库(ANBOUND)研究团队认为,虽然今年国内可能暂难出现加息的行动,但未来不能忽视央行加息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在美国进入加息通道的背景下,需要仔细分析影响加息的多种因素,以及支持与反对加息的观点,以便为未来的货币政策调整做好准备。
▌我们汇总了当前两派主要观点。其中,支持加息的看法主要有:
第一、近期PPI上涨势头很猛,这可能会向下游传导至CPI,推高物价指数,从而影响通胀预期。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指出,2017年全球通胀水平有回升趋势,市场对今年中国的通胀问题又有所担心。特别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货币政策立场提出“中性”的表述后,认为未来央行可能加息的预期开始出现。此外,国际原油价格正向60美元一桶迈进,而中国对外石油依存度已超过65%,这可能影响我国的通胀形势。
第二、美元进入加息周期,与人民币息差缩窄,人民币利率下行的空间基本没有。如果美元持续加息,出于稳定国际收支和汇率的考量,人民币也要考虑加息。中国央行参事盛松成在12月份曾提出,“实际上中国利率也在上升,尽管从去年10月以后没有再加息,但是我们实际的货币市场利率最近几个月是向上走的……在一定时候,如果条件适合,我们也可以考虑加息。”在金融全球化的趋势下,美元加息背后的美国金融周期,可能对全球货币情况产生重大影响。最近,台湾“中央银行”正受困于美联储加息影响,虽然12月份台湾通胀才1.7%,但也有可能在今年第二季度提前加息。中国大陆当前同样面临着汇率持续承压,外储下降速度过快,因此,很难排除央行利用加息来对抗汇率过快贬值的可能性。这或许也是盛松成“条件适合,也可以考虑加息”所称的条件之一。
第三、加息可以展示央行破除资产泡沫的决心。不久前,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范剑平曾指出,从2005年开始,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不断上升,2008年超过日本,2013年超过美国。因此,如果以金融业在GDP中的占比来衡量一国经济的金融化程度,那么中国的金融化程度过度了。另有分析认为,央行试图抑制资产泡沫可能会是未来利率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加息能够从价格和政策调控意图两个方面来清晰地传达央行去资产泡沫的决心和态度,从金融稳定的长期角度来说,加息是存在于央行的调控工具箱中的。
▌反对加息的主要看法有:
第一、加息可能拖累中国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并未完全稳定,加息可能导致经济下滑。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L型突围重要阶段,虽然近期表现尚属稳健,但依然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更谈不上过热。但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入,以及作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的房地产行业陆续出台各地方的调控措施,未来不排除经济增速出现新常态下进一步放缓的可能。中信证券的研究团队就表示,他们认为短期内中国不会加息。此前美联储考虑加息也是慎之又慎,央行加息恐怕还需要更多关于经济企稳的证据来支撑。
第二、加息可能推高债务成本。考虑到去杠杆的迫切任务,一方面需要低利率来减轻还债成本。另一方面需要经济增长来减轻债务负担,如果加息,不利于解决现存债务问题。此外,不久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从中可以看到中央力图化解金融风险的意图。有国内机构认为,政府绝无意“暴力”去杠杆,最近几个月央行采用在公开市场减少净投放,并通过“锁短放长”的方式抬高资金综合成本,拉长资金期限,造成资金面紧平衡的方式温和引导企业“去杠杆”,未来直接拉升利率的可能性不大。
第三、短期内通胀温和上升,但不会过高,还不到要加息的程度。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此前曾表示:“加息”仍不符合实际,同时并不认为通胀存在持续大幅上行的可能性。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也表示,PPI对CPI的传导效应较弱。从服务、工业品和食品的消费来看,下一阶段CPI仍然只会保持温和上涨的态势。
总体来看,中国今年面临的形势非常复杂,稳增长的压力不能忽视,同时去杠杆、降风险的任务也很紧迫。估计中国在今年加息的可能性不大,但如果国际经济形势回升稳定,中国经济也出现回暖,下半年物价水平继续出现上扬,不排除在年底或2018年,中国将加息升格为货币政策调整的选项。
扫描上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订阅每周政商参考《陈功看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