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拉勾
拉勾网,专业的互联网领域招聘平台,专注于为互联网从业者提供更好的职业机会。海量诱人职位实时更新,薪资透明,拒绝面议!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简历提升】挖掘亮点:提升眼界思路,优化简历! ·  昨天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爱奇艺:微短剧主编 ·  昨天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职业咨询】1V1模拟面试/语音答疑服务助力求职! ·  昨天  
谷饶生活信息站  ·  【谷饶直聘】2月2号更新,谷饶人才求职招聘平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拉勾

正在被隐形加班侵蚀的年轻人

拉勾  · 公众号  · 求职  · 2018-11-19 19:01

正文

下班后,

工作微信到底该不该回?


作者 | 逗号

来源 | 毕老师说(ID:BiLaoShiShuo)

原标题 | 那些深夜还在回工作微信的人,你们还好吗?


闲暇时间被无处不在的微信群变成了隐形加班


永远available似乎成为一种默认的职业素养



你有没有过类似的体验:


拖着疲惫的身体下班回家,却被老板一条微信赶回电脑桌,家里成为了另一个办公场所;


一觉醒来,微信工作群里上百条消息,每一条都要仔细浏览,生怕错过信息遗漏了工作;


周末的时候,一整天都在狂刷工作群,即便和朋友聚会时也不忘时刻浏览工作群;


……


微信的广泛使用,提升了沟通的效率,也让很多人被微信“绑架”,压力和焦虑与日渐深。


近日,一位好友向我抱怨道:


“真想关闭微信,老板总是有事没事就在微信上说几句,下班时间都变成了工作时间,甚至有时候还要我们各自发表意见。”


好友在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他的老板是个行动派。


经常想到什么事情没有完成,就会立即Call员工,下班时间从来都不存在。


有一次,晚上十一二点,好友正要准备睡觉,突然就弹出来老板发来的一个文件和语音:


“把这个整理一下,明天上班给我。”


好友没回,想当作没看到,可几分钟后,老板微信又弹出来:“人呢?”


好友才不得不回了老板:“OK!”


老板随后回了一句:“年轻人,加把劲啊!”


从暖和的被窝里出来,打开电脑,打开文件,又是一两个小时的工作量。



微信工作群的存在,正在模糊上班和下班的边界。


7*24小时随时随地待命,一看看工作群消息就心惊。


本来是朝九晚五,现在却是朝九晚十、十一、十二、一二三……


为了避免被微信工作群绑架下班生活,有人提议屏蔽来自公司的微信工作群消息,得到了很多人的附和赞同。


可是作为员工,你真的敢屏蔽公司的微信工作群消息吗?


我相信说这句话的人只是发发牢骚而已,没有人真正的去屏蔽工作群,除非你不想在这家公司干了。



前段时间,一则“#下班时间没回复老板微信群消息被辞退#”的新闻,刷爆了微博和朋友圈。



一位来自宁波的怀孕妈妈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被公司解雇了。


事情是这样的,公司负责人在微信群里发布消息,要求上报当月营业额,并且强调要在10分钟内上报。


当时是10点23,已经是深夜了,这位怀孕妈妈早就已经入睡了,未能及时回复。


10分钟之后,公司负责人在微信群里通知她:“你已经被解雇了。”


知道事情之后,她非常愤怒,都10点23分了,有什么工作,就不能等到明天吗?


很多人这个时候已经早早关了手机,准备睡觉了,更何况她是孕妇。


10点23分,这是下班时间,员工已经从工作状态调整到生活状态,时间根本就不属于公司,而是属于个人。


凭什么要求在深夜,10分钟内一定要回复工作安排呢?


事情的最后处理结果是:这位怀孕妈妈把公司起诉到法院,获得18000块钱的赔偿。


虽然赔偿是拿到了,工作也丢了。



一时之间,这件事情引发了网友们轩然大波。


“下班后,工作微信到底该不该回?”


工会发声力撑王女士,明确表示:“单位无权要求职工下班后有事必回。应尊重职工休息权,不应随意侵占职工休息时间。”


虽然工会的声明让我们欣慰,但很多职场人士也表示无奈。


步入职场后,说好的朝九晚六在频繁的压力和加班面前早已消失不见,而微信出现后24小时的工作微信轰炸更是屡见不鲜。


“微信隐形加班”,无疑困扰着职场中的太多人。



无孔不入的微信群,交叉重叠的朋友圈,模糊掉的工作和生活,时刻联系成为一种“职业素养”。


通过微信,简直可以看到一部生动真实的中国职场现代史,而你我都被包裹其中。


我们花在微信上的时间既不属于自己,也不属于手机另一端的任何一个人和群体,有的只是如影随形的工作焦虑。


微信在手,时时刻刻都在工作!


手机一响,莉莉就下意识地想到要工作了。


莉莉是在一家自媒体担任营销策划,平时工作离不开各种社交软件。


由于新媒体追求最新内容,要当天编辑,当天发的提前一天都不行,一周七天全部工作。


不需要坐班,有一台电脑或者是手机都可以,只要保证随时可以让领导找到人就行了。


为了不错过任何重要信息,莉莉把和工作有关的微信全都开启了铃声提醒模式。


手机24小时都不敢关机,必须随身带,隔个十分钟或者是半个小时就得看一次微信工作群,看看有没有突发工作。


有时候晚上十一二点,老板突然下发任务,莉莉就得加班到凌晨一两点。



这种加班命令往往是打着“通知工作”名头的糖衣炮弹,看起来不是强迫你加班,可是当你一旦意识到工作就在手边,即使休息的时候也很难卸下头脑中的工作。


结果就是,要么你负责任地在休息时间加班,要么不负责任地在休息时间焦虑。


“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如今看来这一宣传语改成“微信是一种工作方式”或许更为恰当。


不可否认,微信作为即时通讯工具带来了诸多便利,让人们可以打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沟通。


可是,每个硬币都有两面,也正因为这种两面性,微信俨然成为了布置工作的利器,让职场人士不堪其扰。


闲暇时间被无处不在的微信群变成了隐形加班,永远available似乎成为一种默认的职业素养。



今天,中国已成为了“加班大国”,工作之繁忙程度人所共知。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7月份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6小时,比6月份增加0.1小时。


数据一出,网友就炸了:


70小时周末也不休息,这算的还是少的,有时候要干到晚上十一二点;

没有周末、法定节假日不休息的请点个赞,告诉我不是一个人;

微信工作群24小时随时在线,随时工作,一周7天哪一天有休息过;

……


“吃得比猪少,干得比牛多,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中国职场人如此调侃自己。


而24小时随时工作的状态,俨然成为了当代职场人的标配。


诚然,工作上难免会遇到紧急之事,临时被工作微信召唤也在所难免。然而,纵观那些响个不停的微信提示音,每一声都是必要的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