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之乎者野记
来自牧之野的独立社会观察和文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之乎者野记

日子694|以前不懂的事

之乎者野记  · 公众号  ·  · 2024-11-16 09:1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2024年11月15日  最美的季节快过去了

上大学的时候经过计算机系同学的指引,看到了很多关于政治的东西,后来也去看了一些允许解密的公开出版物,这些对我了解认识世界有很大帮助。

受到思想的冲击还是很大的,原来对于“政治”,不同国家意识形态的观点差别如此之大。
因为自己学的是法律,建立思辨的逻辑很重要,就像科技部阴部长讲的,没有质疑,也就不大可能有大的创新。
教员就说过一些话,告诉我们要去研究反面的东西,如果我们只是很单方面的信息“翻烧饼”,那就根本走不出去,因为你是要跟世界去交流。
当然,前提是自己的立场要坚定,始终要以马克思主义者的底色去看这些问题,否则自己的三观会很难站立。
这些都是后话了,也不是今天的主题,这其中感受有很多,但我就说其中一个。
我原来不明白的是,看传记,看录影带,看历史书里,为什么像丘吉尔、斯大林、罗斯福这种,其实也是人类政治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
“说话含糊,相互猜测,相互揣摩,说一半留一半”。
这个在英剧《是!首相》中特别明显,这些政治家或政客的每一句话,都有弦外之音,都不简单,是在试探或暗示。
我当时就在想,为什么搞那么复杂,有什么直接说清楚就可以吗?这样效率该多低。
你会发现,其实所有政治的东西,都很累心。
等到了四十多岁,我才明白和真切体会到,构建这个世界的基石是什么。
我们所谓的了解、知晓、认识到、体会到、切肤感受到等是完全不同的层次和深度,它是一个递进和升维的过程,无法相互替代。
因为构建这个世界的基石,是权力。
权力是什么,权力的重要部分来基于人性。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空间感,管理和相处的艺术,夹杂政治、文化、经济、军事、宗教等诸多因素。
在《权力的游戏》中,这个power is power场景,让我印象极为深刻。
所以人类这几千年,看起来科技发展了很多,但底层逻辑从未变化过,古老而神秘。
如果你从来没有这种感觉,或者说,没有看到这一层,那么,可以说,要么你完全就不在此范围,要么就是完全不理解这个世界,而你所有建构的世界观、方法论,都经不起推敲。
就像我们生活中很多精英阶层,一直非常幼稚想要成为“世界公民”,总是祈祷世界和平,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度的幼稚。
强如钢铁侠马斯克,那也是在不断的受挫中,最终明白了这句话的意义,然后也必须冒着生命危险参与这种游戏。
因为这个带来的收益不是你靠别的方式能获得的。
但是,这里面的构造是什么样的呢?
它可能有利益的交换,有信仰的加持,有理想主义,也有投机主义,很复杂,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表象便是语言的艺术。
少说话,是这一切的内核。
因为少说话的本身,就是一种很强的威慑。
在这个之上,对于语言的琢磨体现了一个人的智商和情商水平。
话说多了没尊严,挑明了没意思,说满了没退路,说透了没底牌。
这是基于对一切事物保持动态评价的价值观,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对话的那个人,未来会成为你的朋友、竞争对手还是敌人。
保持权力的灵活性,保持距离感和含蓄,才能有更多回旋的余地,以及战略的不确定性。
这不是没有代价的。
心会非常非常累,没有安全感,但似乎所有原始的满足感也都在里面,《人民的名义》中高育良就是一个代表,他并不幸福。
这不是哪个国家的事,是全世界政治都一样。
佩洛西、拜登、奥巴马,三个人加起来三百多个心眼,互相被刺,有时又必须媾和,这就是政治,比纸牌屋精彩一万倍。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这种生活状态,更多只是身不得已,普通人接触不到,在其中的人沉默不语。
这些东西,过去我不懂,现在我懂一些了,而带来的不是刺激和诱惑,而是自然而然地远离。
我们的一生,真实又脆弱,人类千百年来飞蛾扑火的游戏,谁去玩,都一定不幸福,短暂的满足感和长期以来的情绪价值揣测和满足,带来的大概率是一个破碎扭曲的人生,不是没有人能在其中独善其身,只是想要做到心安和不忘初心需要极高的造化和智慧,极难极难。
有些事,你需要懂,但不一定要参与。
但是,如果你不懂,不仅生命是不完整的,也可能被欺凌时不知所措,可能会在惊涛骇浪中三观尽碎,内心难以平静。
什么都懂一点,什么都保持些距离感,一直维持着内心的那种真诚与真实,表里如一,才会获得生命最宽广范围的自由。

只有深刻地了解人性,同时升华成一种降维的慈悲,我们才能更好的过一生,这都是以前不懂的事。



一个力争纯粹的人划出的桃花源
有门槛有态度
不一定篇篇正确但源自独立思考和原创
不接广告、不荐股、不带货、不荐理财保险
不哗众取宠、不左不右、
不偏不倚、 不在乎
立场坚定,爱国爱党 理性思考,客观表达

三个号
大号记散文
小号写时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