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银保监微课堂
中国保监会保险教育公众平台,致力于为公众提供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政策法规解读、有关保险消费风险提示,开展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消费者教育有关活动,普及保险知识、经验与技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四川日报  ·  深圳刚刚官宣:延长至15天! ·  14 小时前  
四川日报  ·  妙瓦底,再遣返111人! ·  昨天  
环球网  ·  退钱了!明起预约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银保监微课堂

【每日1悟】挫折的意义

银保监微课堂  · 公众号  ·  · 2018-09-17 07:14

正文

【每日1悟】


每日1悟

有两个15岁的中学生找到教他们希腊文教师的办公室,问道:“老师,请问:究竟什么叫诡辩呢?”这位精通希腊文且又精通希腊哲学的老师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他稍稍地考虑了一下,然后说: “有两个人到我这里来作客,一个人很干净,另一个很脏。我请这两个人去洗澡。你们想想,他们两个人中谁会去洗呢?” “那还用说,当然是那个脏人。”学生脱口而出。

“不对,是干净人。”老师反驳说,“因为他养成了洗澡的习惯;脏人认为没什么好洗的。再想想看,是谁洗了澡呢?” “干净人。”两个青年人改口说。

“不对,是脏人,因为他需要洗澡;而干净人身上干干净净的,不需要洗澡”老师又反驳说。然后,他再次问道:“如此看来,我的客人中谁洗了澡呢?”

“脏人!”学生重复了第一次的回答。

“又错了,当然是两个人都洗了。”老师说:“干净人有洗澡习惯,而脏人需要洗澡。怎么样?他们两人到底谁洗澡了呢?”

“那看来就是两人都洗了。”青年人犹豫不决地回答。

“不对,两人谁都没洗。”老师解释说:“因为脏人没有洗澡地习惯,干净人不需要洗澡。”

“有道理,但是我们究竟该怎样解释呢?”两个学生不满地说,“你讲的每次都不一样,而又总是对的!”

“正是如此,你们看,这就是诡辩。”


一得

逻辑正确,答案却似是而非,这就是诡辩。实际上,突破人们的常规思维,从需要、习惯等角度去看待和回答问题,很多问题就会出现多种可能性。

一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