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四川彭州龙门山镇龙槽沟突发山洪,目前已致7人死亡,多人受伤。就在昨天下午15时左右,不少人们正携老带幼,兴致勃勃地在龙槽沟清澈的溪流中嬉戏消暑。突然,溪水变得浑浊,有当地居民沿岸狂奔大喊:山洪来了,快离开,危险!但很多游客根本不听,仍旧我行我素有说有笑。山洪随后奔涌而下,他们才慌了,四方奔散,有的人则见势迟,呆在水中想等大水过去。
有个父亲坐在石头上,怀里紧紧搂着孩子,他可能觉得水流太急了,水中的大石暂时安全,不知道这对父子是否安全。
视频在此,短短几十秒,便是乐景到险情的翻天巨变。
复盘了这次事件,我真的心痛得无以复加——
悲剧,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第一,一个最关键的信息点,龙漕沟根本不是什么景区,而是一条泄洪沟。
水流从大山深入蜿蜒而下,一路浅滩瀑布、潭水清澈,是各大社交平台“网红”打卡地。
虽然是贴近自然的嬉水盛地,但由于其地处地质灾害点位,易发生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所以一直没有开发成景点。
不仅如此,当地还用铁丝网等进行了安全措施防范,并打出横幅标语,警示人们不要靠近此地,但没有用。
摆上大型宣传牌,直接印上此地山洪爆发前后的对比图,没用。
甚至还专门制作了短视频,告知人们此地危险,呼吁人们不要前来观光。
苦口婆心,好说歹说,方法用尽,但就是阻止不了那些人一颗寻求新奇的心。
如果前来的人,能在这些标语和防入措施前停下脚步,能思考下当地为什么三令五申不许涉水,能升腾起哪怕一点点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就不会令自己陷入险境。
第二,根据官方通报,当天下午14点37分,彭州市龙门山镇预报了短时强降雨。山里降雨山外看不到,所以随时都有山洪爆发的危险。
随后,当地政府立即组织力量对在河道沿线戏水游玩的游客进行了劝离。我看到朋友给我发来的视频,几个城管站在岸上拿着大喇叭嗓子都快喊哑了。
而根据网友们放出的现场视频,在洪水来之前,有当地人十分着急地操着方言呼喊游客快离开。
“涨水了......快点、快点、赶快......走了、快走......怎么喊都喊不走了?”
听人劝,吃饱饭,听当地人劝,不遇当地险。
可惜,人们叉腰的叉腰,闲聊的闲聊,几乎无人理会。
第三,再往前探寻根源,这些人是怎么寻到此处来的呢?
答案是,网红们的推荐。
无数网红将此地作为一处世外桃源,言之凿凿地安利给网友们,以至于龙漕沟竟然成了一个野生景区、网红打卡地。
前来的人往往不具备野外安全知识,没有对此地进行详细了解就贸然进入,既不听官方的劝,也不听当地村民的劝,就愿意相信平台网红们的推荐。
以上三点,是极为关键、也是极为让人痛心的三点。但凡任何一点有不同,置身其中的人的命运都会完全不一样。
它说明,死难的人,至少错失了3次极为关键的逃生机会。
夏季雨季是山洪高发期,河心滩、山间深谷、河心石滩等都是容易遭遇突发洪水的高危地带。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丝毫没有还手之力,稍有迟疑和侥幸,便会丧失稍纵即逝的逃生机会。
希望所有在野外戏水嬉戏的人都记住一句话:溪水一浊,只有约30秒可逃离。
当然,最好的避险常识归根究底还是这一句: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信与不信,知与不知,听与不听,之间就是生与死的距离。
这次的悲剧,不啻于一声沉重的警钟。
从个人层面来说,在计划野外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功课,了解清楚目的地是否属于安全区域,学习户外自救技能,提高户外安全意识。
从政府和官方媒体的层面来说,疫情冲击旅游业,很多人不大出远门,于是城市周围的郊外野游、郊野近山区露营开始火爆起来。
但野外游玩毕竟是需要一些基础安全常识的。
政府和官方媒体都应该有这个敏感度,有意识地宣传报道一些户外活动风险及安全意识的新闻,对进行危险户外活动的游客进行劝返,对无视游客生命安全的景点宣传或自媒体推介进行打击。
最后,想提醒下某些网红,粉丝越多,责任就越大。你的言论有多少人看到,就对这个世界有多大的影响力。
这个世界是有磁场的,若放任不负责任的谎言在磁场中流窜回响,冥冥之中在你不知道的地方忽然发作,很可能便会扼杀掉几条人命。
看看那些被洪水冲走的人,看看失去孩子的父母,你敢说自己没有责任吗?
他们最开始的错,只是相信你罢了。
你不杀伯仁,伯仁却因你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