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1:相同第一大股东下资产注入预期。
近期由于IPO节奏相对缓慢,若短期内难以上市的企业存在融资需求,可通过其相同第一大股东下的上市公司进行资产注入。
筛选条件:
1)按照第一大股东名称,筛选匹配具有相同第一大股东的IPO未过会公司(剔除状态为“已过会”)和上市公司;2)若该第一大股东实际控制多家上市公司,则按照主营业务相关程度进行匹配和剔除;3)筛选IPO申报进程最新公告日为2020年初以来的企业。
最终筛选出68家存在资产注入预期的上市公司(部分上市公司对应多家暂未过会公司),主要集中在计算机、家电、电新、电子等行业;其中31家为央国企;根据《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若实行资产注入有可能构成重大资产重组的有20家;属于创业板&科创板的有8家;筛选出的暂未过会公司名单中,前5大股东包含国资创投的有16家。9/18-10/31期间组合上涨37%,较上证指数超额收益16 pct,筛选前5大股东包含国资创投后上涨30%、筛选可能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后上涨38%、筛选属于双创板块后上涨47%。
视角2:具备壳资源价值。
对于部分优质资产来说,基于当前IPO节奏缓慢的情况,同样可以考虑通过借壳上市的方式来获得融资机会;而当前部分市值较小、持股比例较为分散、盈利能力较弱的上市公司或存在被并购的可能。
筛选条件:
满足交易所《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审核规则》最新要求的财务指标。主板:近3年连续盈利,且近3年净利润累计不低于2亿元,近1年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近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不低于2亿元或营收累计不低于15亿元。科创板:近2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不低于5000万元;或近1年营收不低于3亿元且近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不低于1亿元。创业板:近2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且近1年净利润不低于6000万元;或近1年净利润为正且营收不低于4亿元;或近1年营收不低于3亿元,且近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不低于1亿元。除上述监管要求外,另加筛选条件:1)重组上市成本考量:总市值<50亿;2)持股比例较为分散: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30%、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60%;3)盈利性不足:近3年ROE及最新ROE-TTM均<5%;4)仅考虑民营企业。
最终筛选出28家公司,主要集中在机械、计算机、化工、公用等行业;9/18-10/31期间组合上涨39%,较上证指数超额收益18 pct。
视角3:产业链内部并购重组预期。
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上市公司当前现金较为充裕,同时因业绩增速压力、行业地位受挑战、市场认可度偏低等因素,可能存在产业链内部并购重组的诉求。
筛选条件:
1)提升行业地位诉求:在其二级行业中市值规模在第2-第10之间;2)改善业绩诉求:21-23年期间毛利率均低于行业整体水平;22、23年营收增速持续下降;3)市值管理诉求:市净率低于行业整体水平;4)有购买能力:“现金及等价物/市值”在全A位居前10%。
最终筛选出18家公司,主要集中在石化、家电、建筑、交运、商贸零售等行业;9/18-10/31期间组合上涨34%,较上证指数超额收益13 pct。
视角4:双创板块并购重组预期。
双创板块可能更加受益于并购重组的支持政策,板块中一些具有并购重组能力、同时有改善业绩和市值管理诉求的上市公司可能存在并购重组预期。
筛选条件:
1)改善业绩诉求:21-23年期间毛利率均低于行业整体水平;2)市值管理诉求:市净率低于行业整体水平;3)有购买能力:“现金及等价物/市值”在全A位居前20%。
最终筛选出28家公司,主要集中在电新、化工、家电、轻工、医药等行业,其中创业板19家,科创板9家;9/18-10/31期间组合上涨38%,较上证指数超额收益16 pct。
视角5:化债国企并购重组预期。
地方政府在化债过程中,可通过推动当地国企进行兼并重组等举措,一方面通过资产注入与债务重组,优化其资产负债表,另一方面通过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提升其运营效率,以此助力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筛选条件:
在地方国企上市公司中,按照同一省份内有多家相同二级行业的公司进行筛选(剔除实控人非相同单位且彼此没有指导关系的),同时满足:1)改善业绩诉求:21-23年期间毛利率均低于行业整体水平;2)市值管理诉求:市净率低于行业整体水平;3)有购买能力:“现金及等价物/市值”在全A位居前20%;4)董事长更具并购重组意向:年龄低于全A地方国企中位数,且任职以来未满3年。
最终筛选出12家公司,主要集中在公用、机械、化工、医药等行业;9/18-10/31期间组合上涨26%,较上证指数超额收益5 p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