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搞机哥
新媒体公司“新知百略”旗下自媒体“搞机哥”,漂浮在IT媒体间的非传统搞机者,手机界的伪专家。怀着一颗敬畏欣赏之心,对待每一款用心的产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字句都是你  ·  目前最香!骁龙8至尊+6500mAh,这手机 ... ·  昨天  
字句都是你  ·  目前最香!骁龙8至尊+6500mAh,这手机 ... ·  昨天  
科技新知  ·  小米们集体涨价,走不出价格战怪圈 ·  5 天前  
科技新知  ·  小米们集体涨价,走不出价格战怪圈 ·  5 天前  
科技美学  ·  Redmi K80全系入网,新机或下月发布 ·  5 天前  
科技美学  ·  Redmi K80全系入网,新机或下月发布 ·  5 天前  
字句都是你  ·  手机内存选择256G还是512G更为实用吗?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搞机哥

万把共享雨伞全军覆没后橙伞又迎来500万融资,这靠谱吗?

搞机哥  · 公众号  · 手机  · 2017-06-28 19:22

正文

在共享经济的浪潮之下,不少创业者都在寻找新的切入点,还有什么可以被共享?随着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共享篮球的轮番上阵,目前也有不少共享雨伞品牌开始涌入公众的视野。近日, 橙伞宣布获得500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甬欣资产。


我们来了解一下橙伞的来历,据了解,橙伞是宁波中科福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一个项目,其母公司为一家物联网公司,成立于2015年10月,能够自主研发硬件、软件、平台,并自建云管理平台,智能借还伞设备,APP 和微信应用等。既然是物联网公司,相信大家也能大致了解它打造共享雨伞的真正目的。

 

“共享”的不同之处

 

首先,在商业模式上,橙伞和现有的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有所不同。先是接入地铁、公交站、商场、旅游景点、银行、酒店等场景,再对C端市场采用免费,B端市场收费的商业模式。这就衍生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为什么会选择在C端上免费?


据了解,橙伞日前已经签订宁波地铁两条线各个出口的安放权,并完成宁波市文明办共同项目申报,计划对接公共汽车站进行部属实施。



另外,共享雨伞目前还处于产业初期,C端使用频次不高,由于用户使用量不够,通过对C端免费的形式也有利于推广市场。至于它的盈利模式,该项目的创始人也介绍道:”雨伞可以根据B端客户的需求制定不同广告,但也不会过于商业化。比如可以植入一些Logo和出行方便的宣传语,但类似某某产品卖多少钱的广告不允许放。


很明显的表明未来的橙伞将主要通过广告盈利,这其中包括智能终端的广告屏幕播放,我们未来的共享雨伞可能就成了一块“移动广告屏”。


那么对于我们C端的普通用户来说呢?橙伞规定用户首次使用需要缴30元押金,7天以内使用免费,如果超过7天未归还系统将自动扣除30元押金,用户在任意一个设备上归还即可。


橙伞的产品特殊之处还包括了雨伞与一个智能借还设备,借还设备的外侧是一块电子屏幕,一台设备最多可以放置22把伞。用户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雨伞的借还,通过云端和服务器采集并储存数据,利用GIS技术监控各个布置点的实时运作信息,再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分析用户的归还情况,从而生成诚信记录、建立黑名单,防止少数不诚信的人占用公共资源。

 

共享雨伞模式是伪需求吗?

 

可能许多人都会怀疑,共享雨伞到底值得投资吗?共享雨伞究竟是伪需求还是真风口?对于这个问题的产生,主要还是因为大家会觉得雨伞的使用频次较低,没有共享的必要,在正常的情况之下,一年中下雨的天数毕竟是少数。


但是当下雨的时候,实际上,共享雨伞也是存在市场的。我们可以模拟一个场景,当雨天下班的时候没有带伞,通常大家会有哪些的处理方式?



第一,打车,但实际上,下雨天打车都是一个漫长的等待;第二,你有可能让朋友来接,但这又同样需要一个找寻等待的时间;第三,你可以买一把小商小贩的10-20元的雨伞,但这也要看你的运气,毕竟小商小贩们也是城市管理者驱逐的对象,不能保证随处可见。


通常情况这是一般人的解决方案,但是这些都不能立马、即刻解决用户的及时性需求,无法为用户提供一种常态化的解决方案。那么共享雨伞平台可以通过提供标准化的服务,收取一定的押金作为保障,同时采用价格低廉的租赁方式,对于用户及时性需求来说,这是一个很好满足用户需求的解决方案。


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共享雨伞算是一个真实存在的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市场。再加上橙伞找到了一条看似不错的盈利模式,如此看来,未来共享雨伞可能会是一个不错的好生意,但这就会吸引投资人的眼光吗?

 

共享雨伞能否成为“新风口”?

 

对于一般能够成为风口性项目来说,首先我们要看项目得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因素:刚需、高频次、高利润。我们以共享单车为例,共享单车能成为风口,是因为每天用户都能骑行几次,刚好解决了最后的一公里的问题,用户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成为一高利润的平台。



再来看共享雨伞,对于一年中一个标准的雨季城市,我们以“广州”为例,一年中平均有143天的下雨频次,假如我们有一半的时间是不带伞的情况,那么就是有70次是有使用雨伞的需求的,但平均到一个月中的使用频次也就是5次左右,仅仅一个月5次的使用频率对于一个风口性项目,这点上是不是有点差强人意了。


显然,使用的频次将成为限制这种商业模式的最大障碍,对早期投放的地域有极大的限制,也就是说它的商业模式不可行,如果只针对这种单一化的场景工具来吸引投资人的目光,起码是不够的。所以,共享雨伞领域只靠单一模式和单一场景很难成为现象级的产品,未来更多的还要向多领域,多场景延伸。


当然,投资者也各有各的看法:


昂若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磊从去年就开始关注共享雨伞,并且也在积极接洽投资,但他对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仍很慎重,“无论财务模型的计算如何完美,要看这种模式未来发展的状况,还要等时间检验,尤其是要看项目的融资能力,是不是有足够的资本支撑它们度过初创的艰难和未来的竞争期,最终站稳脚跟。”他说。


能图资本创始人、总裁熊芬则认为,共享雨伞和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会存在较大的差别。这个差别不仅体现在产品的定价方式、营销推广方式上,还体现在项目本身的变现能力上;同时共享雨伞是否还与市场早已经存在的营销赠送雨伞的变现存在异同,也是值得考虑的。


如今,共享经济已经是烂大街的概念了,动不动就被称为“风口”的创业切入点确实也应该被更冷静地对待了。

 

结语

 

总的来说,共享模式是物品所有权到使用权的过渡,其中关键点在于用户—共享平台—用户之间所形成的闭环,而不是由公司参与研发推出产品。


像目前的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篮球,其实是以共享的名义所进行的租赁经济模式延展。因为这类共享并非是利用本身市场的盈余和空闲,而是投入资金来堆出产品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共享经济的重点在于用户参与,而如今的共享雨伞、共享篮球,并没有足够的用户参与分享的精神,而是企业参与的租赁经济之下的商业行为。


真正践行共享模式的平台,如airbnb、uber,是用户资源分享自己的物品使用权,这样的情况之下共享模式才得以成立。而换做是雨伞、篮球这类单价并不高,拥有它们的成本与使用频次的换算关系,几乎不会让人产生分时租赁会比买一个更加划算的想法,甚至,在购买他们的时候不会有过多的犹豫。


所以,这样的需求是否是一个广泛而持久的需求,是未来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而在模式的具体践行中,如何对物品进行科学地改造及维护以满足用户不断变换的需求,也是企业需要不断问自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