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英雄帖
2015
年开始关注到量化,关注到国内几家做量化投资的公司,不太费力气,就发现了Tushare,认识了jimmy。
也是从2015年,开始作为一个证券市场从业者进入资本市场,并执拗的选择了新三板。
在过去的28个月内,新三板顺着A股的大牛市,冲上了天,也不断的在探寻底部。而作为新三板的从业者,无一例外,都艰难异常。
围绕新三板市场创业的机构,大概有几类:
1
、媒体 如挖贝、读懂新三板,讲的故事是新三板的彭博社,或者36kr故事。
2
、工具 如犀牛之星,视野金服等,商业计划书中可能接近的商业模式就是“新三板的东方财富网”。
3
、培训机构
4
、咨询
5
、投行
我在野球的BP上,在写整个市场的时候,写的是A股50万亿,哺育了大量的优秀公司:东方财富网、同花顺、HOMS等等等等,而新三板的总市值也5万亿,却没有一家依靠新三板成长为百亿体量的企业。
……
老实说,所有围绕着新三板创业的公司,都在痛苦和焦虑中度过一天又一天。所有的商业模式也都还是故事。
但是即使如此,我们依然还选择在新三板。
2015
年,写在朋友圈的自我介绍——“价值守望,资本连接”,此后就不断的想实现。野球想做的事,如果用一种状态来说,就是连接。无论是业务层面、服务层面,连接的价值足够大。此前高樟资本的范卫锋老师,对媒体生意有一个定义,第一阶段解决的是信息需求,第二阶段是信任背书,第三阶段是连接价值。因为每天都在不断的寻找机会,不断的尝试,所以对这句话的理解,更加深刻。野球第一阶段要做的事,就是把信息这件事做到极致,通过互联网产品,实现价值连接。
野球第一阶段的产品形态,是建立一个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信息工具,在野球中,每一个新三板企业,或者机构等,都是一个“机器人(账号)”,全站是以“Feed流”为核心的账户体系,把用户所关注的公司信息,用最好的方式来呈现。之所以选择这个模式,是因为我们对新三板的预测,未来这个市场将承载5万家中小企业,5万家企业,用人力肯定盯不过来,这个市场对有效信息的渴求,只能通过人工智能来实现。
信息的获取,除了获取一些结构化的基础信息外,如何面向全网去持续的挖掘信息,并且对信息进行加工,也是我们产品要解决的问题。新三板的公司缺少一个估值体系,这种估值体系,需要市场进行修正,其次,信息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未来会通过算法,来实现对每个公司的动态定价。
目前产品还属于刚刚启动。和所有的创业公司要做产品一样,我们启动就遇到了一个坑。其中一个,就是我们低估了这个产品的复杂度,采用了外包+内部配合的方式来做产品。实际上,如果已经知道我要做的产品是什么,或者模仿一个东西,采用这种模式肯定是最小成本能实现的,但是我们要做的这个东西,老实说最终形态是什么我们也不知道。这种产品的开发,需要核心团队持续的ALL IN投入,更需要不断的升级迭代。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这个英雄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