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城投的讨论又增加了
有两个算不上新闻的新闻
一是,兰州轨道的被执行2.8亿,另一个就是甘建投的化债催收。
有人疑问,城投的问题能解决吗?
我的回答,肯定能解决
现在化债工作进程到这位置,不管是砸锅卖铁还是催收,都是阶段性工作的体现。
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地方政府难,没有钱,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但也一直为地方债务想办法
向上要资源,整合区域内的资源,勒紧裤腰带
工作做到了这个程,核心原逻辑就是城投的债务和地方债务深度的绑定
上面也在强调,要解绑,10年过去了,也没有解绑成功,估计还得再来10年。
只要国情和制度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个解绑的趋势也只是缓慢进行。
有人说已经有这个解绑的迹象了,那城投的风险是不是会大幅度增加
未必,解绑是态度,能不能解绑需要一篮子政策。
首先,底线就是不能击穿投资者对城投债的信仰,你可以不继续充值,但不能打破这个信仰,因为,后果地方承担不起。
肯定会发生系统性风险
解法就是慢慢来,慢慢搞,以时间换空间,控制住存量就胜利了一大半。
现在城投债的发行仍然是控制的,只要债务不增,那么城投债的供给就是下降。
再转型合并,城投的数量也会减少,自然而然,债务就减少了。
现在这个做到了吗?我觉得是做到了
化债工作是不容否定的,以我们的国情,这个基调已经定了,那么就不会去动摇。
再简单一点说,现在的城投债风险是下降的。
那到了这个程度的化债工作,困难也是有的,我觉得你都知道这个工作困难,当局肯定也知道,对策就是加大政策的支持,正视并摆正态度,才符合马列主义的解题思路吧?
不管有钱没钱,态度先摆出来。
四川响应了,那么川渝片区也会积极的推进工作,别的地区也会跟进,原则就是全国一盘棋。
那以现在的基调来看,响应战略,并积极的处理债务,如果信地方ZF,那风险难道会增加?
这些地区的债务风险难道不是要得到控制吗?
再聊高收益债
年中的时候,全市场没有高收益债了,原因就是利率下行太快,资产太荒了。
很多城投也在那个期间发了不少债,债务成本下降了。
那么低的利率,很多人投了,难道不是觉得资产荒得配吗?城投主体的基本面没有什么变化,投标的人不清楚吗?
我觉得未必,这本身就是对化债工作的一种投资吧。
那回到现在这个位置
几个月前没有3%以上的城投,现在5%的城投都很多。
城投的基本在这几个月里面有发生重大变化吗?
并没有
那这个3%以内的收益率都能承受,5%就不敢买了?
这是什么道理?
利差修复的差不多,城投债收益率也上行了大几十BP,那在大原则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性价比跌出来了,不应该买么?
对四川重庆,天津山东,这些地方的债不比云贵桂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