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老秦
这是一个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公众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政府网  ·  央行最新发布,传递重要政策信号 ·  10 小时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ABC回应产品争议、成都警方通报保安持棍殴打 ... ·  15 小时前  
底线思维  ·  DeepSeek为什么要开源?可能与人工智能 ... ·  21 小时前  
半月谈  ·  打卡 | 蛇年元宵节何时月最圆? ·  昨天  
瞭望智库  ·  “村T”来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老秦

每天都要交工作日报,好烦人啊啊啊啊啊!!!

老秦  · 公众号  ·  · 2020-02-20 21:18

正文




「工作日报」这个词儿,上过班的人应该不陌生。

不过很多人感觉写日报很麻烦,或者觉得没什么可写的,写的很痛苦。

规模不大的话,很多团队没有写工作日报的习惯,不过这段时间由于疫情影响,很多企业实施线上办公,都不得不实施工作日报制度,因为不在一起办公,就需要严格进行管控,清楚知道团队中每一位成员每天要做的事情以及交付情况。

被工作日报困扰,可能有两个重要的原因:
  • 没有明确工作日报的意义
  • 没有一个工作日报的框架

很早开始,我一直非常注重小伙伴们的工作日报,尤其是新人、实习生。

日报当然不是形式主义,而是职业规范化之路必会的一项技能。


工作日报的3个意义

一份日报,在我看来,对领导、对个人、对公司,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❶ 对领导来讲,一份工作日报,是领导了解员工最直接的途径。

正常情况下,一个领导不可能每天问一遍所有工作、项目,但他同时也关心进度、成果,不然可能心就会「悬着」,所以他每天非常需要一个渠道快速通览一下工作情况,这个时候,「日报」就是很好的一种信息获取方式。

他关心这些进度和情况,主要目的也不是要问责,恰恰他是为了保证结果不出问题,甚至会给予指导。 比如伟崇在日报中反思自己课件的问题,秋叶老师就会给出自己的关键辅导。


重要项目遇到一些行业资源的挑战,秋叶老师看到后,对接自己的人脉。


所以,并不是说日报就只给领导报喜不报忧,领导恰恰希望看到公司中各个项目真实的进度、结果、障碍,然后决策是否需要调动资源,解决问题。

日报不应该成为工作负担,而应该成为一个与领导、同事的沟通桥梁,实现信息的对称和同步,进而帮助自己更高效地解决工作难题。

而且,将自己解决的问题、成果反映在日报中,获得其他同事的认可,当你获得升职、奖励的时候,也能让大家信服。

❷ 对个人来讲,一份工作日报,是个人经验的沉淀。

这次疫情导致假期延长,其实对我们团队影响不大。或者说,我们早已经习惯了线上高效协同的习惯。

团队的小伙伴很多是在上大学的时候,通过网上协作的方式跟我一起搞事情,那时候,每一次协作任务的完成,我都会要求他们交一份总结。
你看从2017年开始,我跟伟崇的聊天记录,「总结」就是对话中频率最高的词。

如果我们做工作,从来都不去反思自己做了工作之后有什么问题、如何改进、有没有更好的方案……就会成为传说中的 「用一年的经验做了10年工作」。

而用日报倒逼自己不断去思考每一件工作有哪些经验是值得留存的,成为沉淀经验的一种手段,才有可能做到 「一年的工作积累别人10年的经验」。

有这样一个任务目标,其实也会反过来每天去留意一些收获,对于很多技能和经验也会开始敏感起来。


这些意识和习惯,在可塑性最强的年纪如果能锻炼好了,是受益一生的。

❸ 对公司来讲,一份工作日报,是团队相互学习、迁移经验的能量场。

别说现在团队中的各位小伙伴分散在全国各地,即便是平时日常一起在办公室工作,每天都忙自己的工作,很难保证每天能找到一个集中的时间相互学习、沟通,甚至很多时候信息都严重不对称,给工作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而如果能有好的日报文化,大家就可以相互学习。


每天不用苛求团队的小伙伴要读书、写作,而只要能做到相对高质量地写一份工作日报,并相互学习优点和经验,就能让团队学习的习惯实现日常化,才能不断增强战斗力。


流水账式日报的3个问题

同时也有很多人觉得写日报、周报很简单:

不就是列一下自己现在做了什么,下来要做什么吗?这有什么难的?

比如这是伟崇在刚加入团队第一周所提交的周报,你能看出其中的问题吗?


这种风格,俗称「流水账」,有3个问题:

❶ 缺乏结构化梳理

清单式的计划,一般是想到一个列一个,导致的结果就是:前后的关系不明,重点难点不明。

❷ 工作计划与个人成长计划混淆

尤其很多刚上班的小伙伴,会把自己的成长计划、学习计划,如读书、学课程、练习……都写到工作日报中。

「工作计划」是公司安排,属于必须完成,跟你的业绩、绩效相关联的; 「个人成长计划」不属于工作考核范围, 不能把「学习过程」当结果, 本末倒置。
公司不是学校,他花钱买你的时间是来创造价值的,不关心你每天学了什么,而是关心你有没有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所分配的工作,最终考核的标准也是看你工作「 」出了哪些结果,而不是你每天「 」了什么。

今天看了多少书,拆解了多少文章,做了什么练习,这些不是不能做,也不是不能汇报,而是不应该是当工作做,更不能当做自己的工作量甚至是贡献。先重点汇报工作目标相关的事宜,再说你的学习收获,两者时间不要混在一起。

❸ 缺乏量化、进度、时间节点

比如来看这一项:「可爱风手册」封面页与目录页的制作。

问题在于, 项目名称是有了,但很多的关键信息没有说明,如 关于「进度」和「交付」的说明 完全没有提及:
  • 目前已经完成多少页?
  • 每天需要完成多少页?
  • 在什么时间能够完成?
  • 具体以什么形式交付?
  • ……

当然了,这个也不能完全是小伙伴的责任,从学生角色变为职场人角色,必然要经过有人教、有人带,才能逐渐变成习惯,这是直属领导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而不是一味吐槽。


一份工作日报的8个要点

那到底该如何去指导小伙伴写好工作日报呢?

先来 比一下伟崇现在 交付的 日报

对比前一份,是不是感觉完全判若两人?清晰了很多?

我给他们列出了一个框架,每天按这个清单一一对照,回答问题,一份日报就出来了,就不会再苦恼「写什么」的问题了:

❶ 日常工作:
  • 对照昨日计划查看有无疏漏?
  • 具体做了哪些日程工作?
  • 分别交付了什么结果?

❷ 项目工作:
  • 对照昨日计划查看有无疏漏?
  • 项目完成进度是什么?
  • 进度正常/落后/超前?

❸ 临时工作:
  • 来自谁的安排?
  • 交付了什么结果?
  • 后续有无安排?

❹ 收获与总结:
  • 今天学到什么新东西?
  • 有什么失误需要下次避免或改进?
  • 有什么工作心得可以分享?

❺ 链接与感谢:
  • 需要向哪位同事/伙伴/客户表示感谢/夸赞?
  • 是否有链接新的伙伴/合作方?

❻ 竞品学习:
  • 竞品有无特殊动作?
  • 有什么值得我学习之处?

❼ 口碑建设:
  • 今日有哪些业务相关的口碑可整理归档?
  • 今日做了哪些口碑的展示?

❽ 明日事项:
  • 工作事项是否可以量化?
  • 要交付什么?
  • 需要谁来配合你/协调资源?

当然了,这是一个相对比较全的框架,是面向团队中所有小伙伴的,实际写日报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岗位实际情况,调整不同的侧重点或详略方式。

即便你现在还是学生,没有参加工作,以上这个清单,也可以作为每日成长/学习复盘的一个框架。


工作日报是一家公司的财富
每天认真写一份日报,某种意义上,就像每一位小伙伴每天要写一份「 日更 」,领导、同事、实习生小伙伴都是你的铁杆读者。

而当团队中每一位小伙伴都能正视日报、重视日报,工作日报就会变成一家公司的财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