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关注股腘动脉支架植入患者中的支架内再狭窄(ISR)或支架内血栓形成(ST)问题。研究动脉内膜切除术在治疗ISR/ST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特别是不同动脉内膜切除技术之间的比较。重点介绍了一项研究,该研究使用血管内超声技术评估不同动脉内膜切除术装置的治疗效果,并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支架的通畅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股腘动脉支架植入患者面临的问题
在接受股腘动脉支架植入的患者中,有30%~40%在两年内可能会遭遇支架内再狭窄(ISR)或支架内血栓形成(ST)。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关键观点2: 动脉内膜切除术在治疗ISR/ST中的应用
动脉内膜切除术被用于治疗股腘动脉病变,包括ISR/ST。研究表明,不同动脉内膜切除技术在提高管腔获得方面效果相似,但旋切装置相比激光装置在增加管腔获得和提高支架通畅性方面更为有效。
关键观点3: 研究方法和结果
研究利用血管内超声技术评估动脉内膜切除术前后管腔面积变化,并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支架的通畅性。结果显示旋切装置在增加管腔获得和提高支架通畅性方面比激光装置更有效。ISR和ST亚组分析中,旋切术在管腔获得和短期通畅率方面表现更好。
关键观点4: 研究结论和建议
研究建议在治疗ISR/ST患者时,应优先考虑使用动脉内膜旋切术,因为它能够实现更大的管腔获得和更好的短期通畅性。此外,研究中使用的不同类型的动脉内膜激光切除术对治疗效果没有影响。
正文
在接受股腘动脉支架植入的患者中,有30%~40%在两年内可能会遭遇支架内再狭窄(ISR)或支架内血栓形成(ST)。针对ISR/ST治疗的多种策略的有效性尚无定论。研究表明,动脉内膜切除术后,股腘动脉病变患者平均可获得26.4%的管腔获得,而膝下动脉病变患者则为29.5%,且不同动脉内膜切除技术(激光、定向、旋切)在提高管腔获得方面的效果并无显著差异。在2024年11月19日举行的第51届国际血管与腔内血管大会(VEITH 2024)上,美国佛罗里达Charles E. Schmidt College of Medicine的
Joseph J. Ricotta II
教授展示了一项研究,旨在确定动脉内膜切除术是否能为ISR/ST患者提供即时的管腔获得,评估治疗后6个月内的短期通畅性,并比较不同装置的效果,以帮助医生为患者选择最佳的短期和长期治疗方案。
研究方法
对从
2022
年
6
月~
2024
年
4
月期间接受下肢动脉介入治疗的
120
例
ISR
>
70%
或
ST
>
14
天的患者进行分析。利用血管内超声(
IVUS
)技术测量股腘动脉段
ISR/ST
患者在动脉内膜切除术前后管腔面积变化,以评估治疗所实现的即时管腔获得,并比较了准分子激光(
Philips
)、固态激光(
Auryon
)以及旋切(
Rotarex
)装置等三种不同的动脉内膜切除术装置。此外,通过
1
个月和
6
个月的多普勒超声检查来评估支架的通畅性,其中
ISR
>
70%
(
PSV
超过
200 cm/s
)被视为通畅性不佳。
研究结果
1. 旋切装置(Rotarex)在增加管腔获得方面比两种激光装置(准分子激光和固态激光)更有效(
P
<0.005)。
2. 在对ISR和ST两个亚组的分析中,旋切装置相比两种激光装置在管腔获得方面都取得了更好的结果(
P
<0.005)。
3. 在治疗后的6个月内,旋转装置相比两种激光装置能提供更高的支架通畅性(
P
<0.05)。
总 结
在治疗ISR/ST患者时,动脉内膜旋切术相比于激光切除术,能够实现更大的管腔获得和更好的短期通畅性。在对ISR和ST两个亚组的分析中,旋切术在管腔获得和短期通畅率方面都取得了更好的结果。更大的管腔获得可能与更好的通畅性相关联。研究中使用的不同类型的动脉内膜激光切除术(准分子激光、固态激光)对治疗效果没有影响。基于这些数据,研究建议在需要对支架相关问题进行再干预时,应优先考虑使用旋切术。
Clinic門诊腔内血管
|
微信号:ClinicMZEndovasc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