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主编温静
速递传媒信息,对接行业需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孙立平社会观察  ·  秋冬季节喝什么茶? ·  3 天前  
CHINADAILY  ·  World丨Iran warns ... ·  5 天前  
人民日报评论  ·  享丰收喜悦 品节气之美 | 金台随笔 ·  5 天前  
新京报评论  ·  “Hi,我认识你,就在今天的报纸上” ·  6 天前  
CHINADAILY  ·  Record surge seen in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主编温静

《一本书一座城》:纪录片一种新的诚意

主编温静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05-11 23:26

正文


传媒内参导同城市和书籍一样,《一本书一座城》作为一档纪录片,也拥有自己的性格,它的作用不是为城市下一个标准的定义,而是引导更多的人去阅读、去行走、去思考,去建构起自己对于文学的审美体验和对于一座城市的人文想象。


《一本书一座城》是浙江卫视主持人李晗担任制片人兼主持人的一档城市文化纪录片,第二季节目摄制组沿着古丝绸之路,选择了西安、银川、乌鲁木齐、福州、圣彼得堡、伊斯坦布尔,布拉格、罗马八座城市,通过这八座城市中的经典作品以及鲜活的人物故事,展示城市的文化基因,透视新丝路上古老文明的前世今生。2017年5月8日在浙江卫视播出之后,反响热烈,受到业界与观众的好评。



开启“一带一路”题材的纪录片创作空间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中国将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方案,为实现联动式发展注入新能量,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地造福各国人民。

 

“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但成效惠及世界。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时代梦想,而以“一带一路”为契机的纪录片创作,也体现了极为丰富的时代主题。


圣彼得堡

 

在第一季的基础上,《一本书一座城》第二季选择“一带一路”上的城市作为支点,以阅读为切口,通过进行时态的记录,展示了不同城市、不同人物的传奇故事。

 

他们当中,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土耳其作家帕慕克,也有对西安满怀深情的中国作家贾平凹;有意大利考古学家阿德里亚诺带你去寻访罗马的地下水道,也有咏春拳掌门郑祖杰讲述福州人柔弱背后的钢筋铁骨;有丝路上不断吟唱的音乐人,也有城市文学梦想的守护者……

 

“一带一路”上的这些城市,是书中之城,是眼中之城,也是心中之城,而纪录片《一本书一座城》第二季选取了鲜活的故事、独特的视角、动人的细节,呈现了“一带一路”上活力无限的城市人文景象。


罗马

 

在第一集《罗马:永恒之城》中,就有这样动人的描述:“在卡尔维诺的小说里,有一些城市的下面,重叠着许多不同的城市,就像油画一样,刮开一层一层的油彩,下面的铅笔草稿,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幅画,罗马就是这样一座有着不同涂层的城市。”罗马是这一季《一本书一座城》文化探险的起点。

 

罗马是所有欧洲城市的原型,它向前是希腊,向后是文艺复兴,它用军事和文化的力量,把自己关于城市的概念推向整个欧洲,卡尔维诺是意大利的著名作家,他的《看不见的城市》就是一部关于所有已知和未知城市的小说。

 

而就在这本书中,他借用欧洲探险家马可波罗和中国元朝皇帝忽必烈的一场谈话,讲述了五十五座虚构的城市……有趣的文字密码,藏着许多故事的城市秘境,就是《一本书一座城》这部纪录片最引人入胜的地方,也是它区别于其他纪录片的特质所在。


西安

 

第二季《一本书一座城》的最后一集,带领我们回到旧时长安。作家贾平凹在他的散文集《老西安》里这样写道:“城市必然是有灵魂的。偌大的西安,它的灵魂是什么呢?”今天的西安,最有趣的地方在哪里呢?

 

李晗没有简单地选择和贾平凹坐而论道,而是寻着书中的文字,去探访西安城中各种有趣的人,像秦腔乐手王世森、古董收藏者马纯立,西安方言摇滚乐队黑撒,还有一个和中国诗人孟浩然同名的土耳其留学生。

 

这些丝绸之路上的千年古城,如罗马,如西安,如乌鲁木齐,厚重的历史背后,也有“一带一路”背景下,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文化的创新。


乌鲁木齐

 

而从经典文学作品入手,完成有意趣的影像表达,对任何创作者都是一项巨大的考验。


制片人李晗也谈到了该片与通常意义上“一城一书一作家”的不同之处:没有着重介绍作家的生平、著作内容,而是找到书的主题和角度,再通过这个主题和角度来重新寻找人物故事进行采访,重新审视现在的城市,用影像记录并梳理出城市的发展、历史、复兴与变迁,纪录片《一本书一座城》呈现给受众的不仅是一次城市文化之旅,也是一次启迪受众的新时代丝路游记。

 

以“一带一路”为创作背景的《一本书一座城》第二季,创新了话语体系和创作理念,以情节化、国际化的表达,讲述了崭新的丝路故事。


银川

全力构建浙江卫视的纪录片创作格局

 

多年以来,“人文气质”早已成为浙江卫视的一个显著标识,人文美台也是浙江卫视这些年一贯的追求,而纪录片就是其中最直观也最重要的载体。

 

浙江卫视的纪录片创作一直有高原,年年有高峰。《浙江文化地理》、《中国大使》、《江南》……这些早年的纪录片创作,形成了中国蓝由来已久的广阔人文高原,在这片锦绣江南的文化高原上,一座座高峰亦时不时地拔地而起:《西湖》、《风雅钱塘》等获得星光大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江南气质,让更多人了解了美轮美奂的浙江。

 

2016年更是浙江卫视纪录片的收获之年,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南宋》和《艺术:北纬30度》,两部多年磨一剑的人文大片相继与观众见面,成功引领了一股纪录片风潮。

 

《南宋》一经推出,即搅动电视文化领域,被网友点赞,称之为“年度纪录片的良心之作”,《人民日报》称《南宋》为“镌刻了影像的善本”;

 

环球拍摄的《艺术:北纬30度》以艺术的视角解读人类文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微博为节目点赞,“了解世界文明,了解人类共同体,理解全球公民意识”,这两部作品也都入选了广电总局年度优秀国产纪录片名录。

 

2017年,又是一个崭新的时间节点。首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刚刚落下帷幕,中国导演杜海滨的作品《少年小赵》获IDF优秀纪录片奖,日本导演大引勇人作品《交差》获评委会推荐奖,加拿大导演TiffanyHsiung的作品《道歉》获D20年度作品奖。

 

纪录片创作者们认为,“纪录片为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艺术形式,还有对人的理解、对生活世界的感知以及思考。最重要的是,纪录片带给我们一种善意与希望。”

 

浙江卫视的纪录片团队,也在政府扶持、舆论助推、业界奋起的大环境中,关注火热的现实生活,并尝试将重大主题落地,展示“纪录片的浙江选择”。


福州

 

2017年5月8日起,以纪录片《一本书一座城》第二季的播出为契机,面对媒体融合、多屏传播的机遇和挑战,浙江卫视将在接下来的纪录片创作生产中,探索更为多元的创作路径,追求更为高远的境界立意。

 

作为社会主流媒体要承担传递正能量的使命,人文节目的创制更要富有社会价值和美学意义。浙江卫视正以“东西南北中”为纪录片发展战略,在已经完成的《南宋》、《艺术:北纬30度》大基础之上,创新摄制《西泠印社》、《中国村落》等大型作品,谋划《向东是大海》等力作新创,同时,还在全力推进《戚继光》、《爱上中国》、《记住乡愁》等重点纪录片项目,以整体化、规模化、品质化的强劲实力和特色追求,致力于历史文明的礼赞咏怀和优秀文化的传承传扬。

 

而从2015年开始,《一本书一座城》这一系列的推出,又是浙江卫视纪录片整体创作布局中,一个“小而美”的亮点。

 

如果说《西湖》、《南宋》这样的大型纪录片像是一部人文典籍,那么《一本书一座城》就仿佛是一组明信片,它没有依靠大投入、大兵团作战,而是一部轻操作、小而美的作品,单独看各自成章,组合在一起又是新的风景。

 

而这些风景不仅展现了城市的经典形象,更兼具了历史与未来、物质与精神、人文与理性,在这部电视纪录片中展现出来的城市,不再是大众心中符号化的零碎感知,而是一张张接连不断、语义丰富的明信片。


制片人兼主持人李晗

 

在两季拍摄过程中,制片人李晗组建了一支国际化的创作团队:

 

核心创作人员(导演,摄影)都有丰富的海外拍摄经验,能够与当地采访对象用英语无障碍交流,通过深入的沟通,从而挖掘出更为深层次的人物故事;

 

运转良好的海外制片网络、熟悉拍摄城市的当地创作人员以及能够使用英语作为工作语言的剪辑团队也至关重要,在第二季中,罗马、伊斯坦布尔、布拉格、圣彼得堡的采访涉及了英语、捷克语和俄语,其中以英语为主的采访,每集平均时长在10到14小时,依靠精通英语的剪辑团队,才保证了这一系列快节奏、高密度的剪辑风格。


伊斯坦布尔

 

如明信片般小而美的《一本书一座城》,没有了压迫式的史料填鸭,没有专家学者的刻板解读,而是以主持人李晗个人的知性气质,结合各具特色的城市自然人文景观,用看似漫不经心的主观感受,营造出如游记一般的温润观感……这是浙江卫视纪录片创作格局的不断拓展,也是在当下,综艺霸屏、影视开路的电视格局中,浙江卫视逆流而上,坚持纪录片创作的人文姿态。


《朗读者》之后的另类文化阅读

 

在碎片化阅读成为主流、深度阅读日渐式微的今天,纪录片《一本书一座城》选取的经典书目,可能还是会让很多观众感到陌生,而城市是一个浩瀚的世界,书又是另一个世界,二者是如此广阔,因此在选择每一座城市的代表性书目时,创作者有着多个维度的思考:

 

  • 比如第一季的“伦敦篇”就选择了《福尔摩斯探案集》,然后以现实中的书迷、私家侦探、蜘蛛人的视角,拼凑出一幅伦敦人心中的城市英雄形象;

 

  • 在第二季中,东欧重镇布拉格的文学意象就是卡夫卡,你可以没有读过他的《城堡》,却能够跟随着主持人李晗去真实地感受这座城市的神秘、浪漫,获得进入卡夫卡文学世界的一把钥匙……

 

相对自由的表达不是在给观众设置门槛,而是在引领他们尝试另一种阅读方式。


布拉格

 

2017年伊始,央视的《朗读者》节目如“一股清流”出现在电视荧屏上,文化类综艺再次成为热点话题,这是传统电视读书节目的一次华丽转身,也是对文字、对阅读的一次电视版重启。

 

也许电视媒介的天然属性是碎片化的,似乎很难给人以完整的理性思考,但电视人依然在践行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以及当代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主流媒体也充分意识到在当下的电视传播中,对于阅读及文化价值的倡导存在缺失。

 

从2015年的第一季到2017年的第二季,纪录片《一本书一座城》系列的推出,是浙江卫视呈现给广大观众的一次另类文化阅读。

 

谈到这部纪录片的创作,制片人李晗特别感谢卫视平台给予她的自由度,让她“可以跳出传统读书节目的思维,采用了纪录片拍摄手法,实地探访,并且第一人称主观叙事的视角,在不同的城市空间中获得既开阔又有纵深感的视野。”

 

同城市和书籍一样,《一本书一座城》作为一档纪录片,也拥有自己的性格,它的作用不是为城市下一个标准的定义,而是引导更多的人去阅读、去行走、去思考,去建构起自己对于文学的审美体验和对于一座城市的人文想象。

 

故此,《一本书一座城》第一季才会被《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双双点赞,而《一本书一座城》第二季又延续并放大了这种作用,书籍以文字的形式描写发生在城市中的故事,而纪录片则以视觉影像的方式将城市的空间和面貌呈现给观众,无论是书中之城还是眼中之城,虽来源于客观存在的文字或影像,都是一次独特的文化阅读,而不论对于读书节目还是人文纪录片来说,《一本书一座城》都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和突破,也体现了浙江卫视不断生长、十分珍视的媒体情怀。

 

情怀先行,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