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周刊
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新周刊

等不及了,我必须马上回家吃饭

新周刊  · 公众号  · 杂志  · 2025-01-26 18:24

正文


春节进入倒计时,返乡之路也变得拥挤。有人说,打工人回家,是顺着美食的味道找回去的。东北的锅包肉、湖北的腊鱼腊肉、安徽的糯米圆子、重庆的辣子鸡……每一个都在强烈召唤着外地IP的游子们。

毕竟从元旦起,“回家过年”的念头一旦解冻,家乡美食就开始不受控制地往脑袋里钻。手机上的美食视频收藏了快一个月,“过年吃喝专用账号”已经完全养好了!

中国的年味,一半都在餐桌上。不管今年回不回家,有关“吃”的一切,都能缩短你和家乡的距离。

餐桌,春节回家的坐标系

年味是食物的味道。

在各地,有特色的春节食物,是最能代表当地文化的重要元素。春节期间,全国的小城都有自己独特的浓郁年味,顺着这些味道,在外的游子就能找到回家的坐标。

在泉州,节日的气氛从游神、踩街、刺桐蛇一直流转到餐桌上的炸醋肉、润饼、炒面线,这些都是南方春节的典型代表。饮食文化学者@高文麒,就在今年春节期间,回到了祖籍福建泉州,还带上了韩国友人@基本祐利,一起寻找泉州的传统春节文化。

(图/抖音@高文麒)

同样在南方,四川人点起的花灯,就是春节开始的标志。在自贡,“天下第一灯会”诠释出令人惊艳的中式美学。上千盏造型各异的灯同时亮起,孔雀、日晷、巨龙......想象力和创造力令人惊叹。

(图/抖音@小黑诸鸣)

在美食上,川渝地区的人也绝不含糊。@庞师不是师 记录了一场四川地道的坝坝宴。浸泡在红油里的凉菜让人食欲大开,辣子鸡、馋嘴蛙,还有“四川人自己的提拉米苏”夹沙肉……二十多道菜端上桌,使人口水疯狂分泌,隆重热闹的乡宴场景极具视觉震撼,让还没到家的游子们提前感受家乡的召唤。

(图/抖音@庞师不是师)

很多时候,制作食物不仅仅是享受,也是仪式感。在浙江,捣年糕是过年必不可少的传统,抖音网友用镜头记录下年糕制作的全过程,唤起了不少浙江人的血脉觉醒。有网友留言调侃道:“一到冬天,浙江就会出现奇怪的现象,水养年糕,把年糕养在水里,隔几天还要换水,生怕年糕嘎了。”

(图/抖音@卓越兄弟)

就在上个月,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因此,2025年春节,也是第一个“非遗”春节。这次的年味,似乎也更显珍贵。

年夜饭里不少熟悉食物的背后,可能都是传承百年的技术,或是历史悠久的故事。@丘山记根据清代《随园食单》和明代《竹屿山房杂部》的记载,挑战了一次“古人菜谱年夜饭”,栗子炒鸡、太极豆腐、豆皮卷……把古时年夜饭的内涵和寓意囊括其中。

(图/抖音@丘山记)

在食物之中,有家乡的氛围,也有历史的流转。

年轻人,成为“年味主理人”

每逢过年,也是传统和新潮的碰撞。

小时候眼巴巴等待父母做年夜饭的年轻人,正在越来越主动地化身“过年主理人”。“年轻人不爱过年”的刻板印象早已被刷新,转身夺得了主理大权的90后和00后,对春节也有着自己的理解。

前面提到的“非遗”属性的年菜,同样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在上海,酱菜、三角塌饼、蒸糕店,春节期间都排起长队,各地的老字号店铺,如今都成为了新的网红打卡地。

掌勺也是头等大事,回家展示自己的第一道大餐,是不少年轻人立下的flag。抖音作者@超大声 就让不少年轻人学会了芥末虾球。“整顿职场”的目标暂时先放放,正式回家了的00后,开始整顿年夜饭厨房。

(图/抖音@超大声)

机灵的人开始走捷径,打造“预制菜年夜饭”。作者@唐尼是个der花30块钱买了10道预制菜,为网友们提供了年夜饭的最强“整活儿”。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预制气质。

平时的零食快餐,改造装盘后,也都可以端上餐桌,黄瓜拌魔芋爽,火鸡面卷饼、螺蛳拌粉……主打一个爱吃啥放啥,让人感慨“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年夜饭。

(图/抖音@唐尼是个der)

但也有年轻人是“钻研派”,在网上购置天南海北的食材,也在手机上认真学习准备各种年夜饭“硬菜”,东坡肉、狮子头、梅菜扣肉……试图在年夜饭上大显身手,实力打破“做饭糊弄学”。年轻人认真起来,绝对不比父母辈的差。

愿意了解传统,也乐于接纳变化——新一代“年味主理人”在吃上花费的心思,也是热爱新生活、传承春节内涵的最佳写照。在时代的流转中,年的传统被不断更新,也得到了永恒的认可与传承。

除夕不能回家的我,
全靠这些电子家人

当万千家庭相聚在一起,总有人无法在除夕返回家乡。把思念化作行动,远在异国他乡的人们,也有自己的“线上过节指南”。

回不去家的留学生们,春节总能找到自己的取暖方式。“省饭”似乎成为了每个人思念的代表。身在德国的@十七岁天才中单,最近通过视频和妈妈学了“浙江省省饭”。一顿混乱的操作后,冷饭、年糕、青菜统统下锅,一份年糕菜泡饭就做好了,看着略显粗糙,却让不少身在异乡的浙江人大喊“DNA动了”。

(图/抖音@十七岁天才中单)

虽然家人不在身边陪伴,但手机上也有“电子亲人”喊他们回家吃饭,抖音创作者@和女儿分享日常 就是异乡游子们的“电子爸妈”:“丫头丫头,走到哪儿了,爸爸妈妈在屋里等你!”镜头里,电子妈妈一边展示家里的小狗,爸爸从厨房端出刚出锅的菜,两个人笑容可掬地喊着:“红包都准备好了,就等你回来过年了。”

最近,新的视频里,他们又带着网友们赛博买年货、云拍全家福……游子们的寂寞和孤单,仿佛都被朴实真诚的话语冲散了。

除此之外,如何刷鞋子、抢车票、对付冬天的静电,各种蔬菜怎么挑、怎么切,“电子妈妈”也都详细地一步步教给网上的孩子们,弹幕里满满的“怎么眼睛越来越模糊了”“谢谢电子麻麻”“妈,我想你了”。年轻人聚集在一起,勾勒出今天“赛博家人”的暖心氛围。

(图/抖音@和女儿分享日常)

对于思念孩子的父母们来说,这些视频也恰到好处地提供了双向的陪伴,仿佛把真实的相处场景搬到眼前,不能团聚,仍有挂念。

这届爸妈不再要求孩子们“懂事儿”,而是更尊重他们的生活状态。其乐融融,彼此关心地过春节,是他们的愿望。

除了电子爸妈,电子姥姥也让网友们暖到心坎。创作者@朴一点爱 是一位每天坚持给孩子装盒饭的老人,满满当当的饭盒,是让万千年轻人羡慕的关爱。

(图/抖音@朴一点爱)

一边是在网上互相取暖的游子;另一边,长居海外的华人们,也正在试图把春节过出真正的年味儿。

作者@西班牙陈挺 春节期间邀请了@曹操来了 @我是徐言 @丹麦迷歌等不少海外达人们,在巴塞罗那一起吃团圆饭。这些来自不同省份的人,一起制作自己的家乡美食,还和老外们一同组队包饺子PK,各种来自国内的地域美食,差点儿馋哭了老外。

(图/抖音@西班牙陈挺)

海外达人们聚在一起,既是精神上的陪伴和祝福,也用行动把中国年味的“团圆”之意具象化。这种强大的凝聚力,彰显出海外华人的文化自信,也着实给老外们带来了真正的“中国血脉震撼”。

美食,就是春节浓缩的滋味。无论是否身在家乡,年味都能透过手机屏幕直观地传达。跨越地理空间的回家,和相隔万里的惦念,都是春节的内涵。

最爱吃也最会吃的中国人,在春节这个最重要的阖家团聚的节日,把一整年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许都融入到了年夜饭里。无论是“年年有鱼”,还是“大家一起包饺子”,和吃有关的一切都是最浓郁真实的年味,也是下一年的盼头。食物的味道里,是家的温暖,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更是中国精神的彰显。当时代变迁,岁月流转,年的美好味道,是中国人永远的联结。

作者吃卜宝
校对:遇见
排版:鹿子芮
封面:《故乡,别来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