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小众精酿啤酒逐渐走入大众视野
美国传统工业啤酒销量见顶后,精酿啤酒蓬勃发展。美国啤酒工厂数量在 20世纪80年代减少至100家以下,后来各式各样的小型精酿酒厂如雨后春笋般成立,2017年美国仅精酿啤酒厂数量已经达到6266家。
我国精酿啤酒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早期阶段,消费者仍需被教育。整个行业自2015年开始蓬勃兴起,源于人们对多样化、个性化的追求,在北京、武汉、成都和上海发展较快。已经有一些品牌具有较高知名度,比如熊猫精酿、 武汉十八号、北京牛啤堂、京A等,但规模普遍不大,多为地域性品牌,年产量超过100吨的不超过10家。目前精酿啤酒占啤酒总销量的比重小于1%,远低 于美、日等发达国家。由于价格是普通啤酒的4-5倍,目前精酿啤酒的销售渠道以酒吧为主,外加少部分餐饮。
三、投资逻辑梳理-上半场胜负已分,下半场鹿死谁手?
核心在于利润率提升,中期看价格带推升,长期看绝对寡头形成。
如果将啤酒上半场的竞争看作是市场份额之争,那么下半场之争应体现产品和品牌之争。从上半场的竞争情况来看,华润、百威相续胜出(以市场份额的变化为依据),上半场已经奠定的基础:(1)基地市场逐步明朗:目前国内大部分省份的第一名、第二名啤酒商已经确定,全国范围主要由华润、青岛、百威领跑,燕京、嘉士伯跟随,各厂商逐渐形成优势区域;(2)核心玩家品牌策略清晰:除华润将全国品牌统一为雪花外,其他啤酒巨头均采用“一超多强”的品牌策略;(3)迎合消费升级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目前行业整体价格带向中高端倾斜,2017 年行业吨酒价格提升 2.8%,未来升级有望持续,谁能迎合消费升级,谁有望持续胜出。
参考研报:
招商证券:看行业拐点至,待沧海大潮升
中泰证券:终极一战之份额之争
国金证券:行业竞争趋缓,啤酒行业进入盈利提速期
东方财富证券: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高端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