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对世界的基本态度,其实来自于他的原生家庭。
父亲,是于丹与《论语》的缘起
十年间,我从"不惑"而触及"知天命"的边缘,
才明白《论语》中我不懂的东西实在太多,
唯有以敬畏谦卑的姿态,
才有幸让祖宗的智慧照亮精神世界。
听见万古微茫之中那一声追问: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于丹:《关于父亲--我与的缘起》
世界读书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应邀来到首都图书馆,以"十年溯源,一心所得"为题,与新老读者一道,领读经典,分享自她在《百家讲坛》开讲《论语》以来,积淀十年的一心所得,致敬历久弥新的中华智慧。著名主持人敬一丹、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谭跃、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李岩、原《百家讲坛》制片人万卫等也来到现场与读者交流。
2006年岁末,随着央视《百家讲坛》节目的热播,《于丹心得》出版,一书风行,畅销六百多万册;同时译有三十多种文字在各国发行,获得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版权金奖,外文版销量也已近四十万册。
这本以中华古典智慧安顿现代人精神世界的小书,已成为解读《论语》的励志经典。
倏忽十年,修订新版
"站在今天回望《论语》的价值体系,大抵可以分为两条脉络:一是关于'天地君亲师'的秩序梳理。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多为历代统治阶层发挥利用。
二是'仁义礼智信'为价值核心的个人修养系统,倡扬以自律颐养自尊,建立'修己以敬'的君子人格,沿着'修齐治平'的现实路径,以学问信仰作支持,找到个人与现实之间的逻辑关联。
这样一本语录,对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而言,大概第二个系统的现实意义更大些。"
(新版《于丹心得》P9)
作者在新版《于丹心得》的开篇对《论语》的价值做了进一步的界定与阐释,一分为二地看待《论语》的价值:一是历史上统治阶级拿来梳理社会秩序的功用,二是以一套思想体系指导个人提升修养、建立君子人格以达致个人价值的实现。于丹肯定了后者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修订后的新版更进一步地让我们从《论语》出发,搭建一个更加广阔的价值体系,一个更有秩序的社会,也从而更完整地实现个人价值。
十年溯源,家教门风
家教与门风,是于丹近年来,常在文章、演讲中提到的话题,她不断呼吁"真的教育"应始于父母之心,始于家庭。在她看来,家教门风这件事情和知识水准、学历水平并无直接关联,而当下家教门风的缺失,则源于特殊的历史时期。
作者第一次与《论语》结缘,是四岁那年,父母带她去参加一次人很多的聚会,父亲在这次聚会中,让羞涩的女儿观察大人的言谈举止,并试图告诉她一些基本的道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见贤思齐"、"见不贤则内自省"、君子"日三省乎己"、君子"慎独"……这些父亲通过日常生活传递的零散的言辞道理,年幼的作者似懂非懂,但却一点点留在了她的记忆中。
她在序中感慨,"一个人对世界的基本态度,来自于他的原生家庭"。父亲早年给她讲古典的智慧,教她欣赏、背诵美妙的诗词,让她对传统文化有了浓浓的兴趣和初步的感悟;而她受惠最多的则是家庭生活中长辈的言传身教。文中所描述的家庭生活,不论是爷爷家各种规矩中渗透着的"孝"与"悌",还是"有事,弟子服其劳"--那些充满仪式感的家庭劳动场景,都浸润着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原来一直保持着的家教与门风。
敬畏谦卑,致敬经典
于丹在自序中写到了在特殊的历史年代里父女两代与《论语》的因缘:受过完整的传统教育,学生时代参加革命,以"马克思主义加儒学"为信仰的父亲,有着深深的寂寞;当时唱着"你拍一,我拍一,林彪是个坏东西;你拍二,我拍二,一起批判孔老二……"的小女孩长大后却成为《论语》和中华古典智慧的传播者……这些故事,引人深思。
在作者看来,在经历了整个二十世纪不断地颠覆、破坏与斗争,我们最终需要补课,需要接续古老传统中在当下依然有巨大价值的东西。她说,"我们这一代孩子,总会在历史中的某个时刻,被某种方式选择,为自己幼小无知时的无礼鞠躬致歉。有机会谦卑下去,才有幸被祖宗的智慧照亮精神世界,听见万古微茫之中那一声追问:'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十年前,《百家讲坛》的演播室里,于丹在与易中天的对话中,提出一个概念--"有温度的孔子"。十年后,她说:"《论语》中我不懂的东西实在太多,唯有以敬畏谦卑的姿态,悟出一份带着体温的心得。" 对于这本新版《于丹心得》,不管是新读者,还是老读者,也许都可以期待一位--更有温度的孔子。
十年,六百余万册,三十多个海外版本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金奖
以中华古典智慧安顿现代人的精神世界
解读《论语》的励志经典
凤凰读书给您重磅推荐于丹新版《庄子》心得+《论语》感悟和
于丹中国人的生活之美+重逢最美古诗词精美两件套,四本书
长按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凤 凰 读 书
知识 | 思想 | 文学 | 趣味
主编:严彬(微信 larfure)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