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众号由耶鲁毕业、在世界著名投资银行高盛工作多年的奶爸创立,旨在分享科学育儿知识、推荐优质教育资源。 |
文末有留言福利
如今的家长们,包括我自己,都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鸡娃” 现象屡见不鲜。各种辅导班、兴趣班让孩子忙得不可开交,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在学业上出类拔萃。但静下心来想想,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仅仅关注成绩真的足够吗?我一直觉得 培养孩子的世界观与思辨能力,才是更重要的事 。
就拿最近来说, 有一则新闻流传很广,标题也是极其惊悚!甚至后台不少爸爸妈妈都在询问:吃叶黄素真的会造成干眼症吗?会损害孩子的肝脏吗……说实话,我真是有点哭笑不得!
这 周二常爸专门做了科普和澄清,其中引入了大量研究数据,关注孩子视力的朋友可以 点击《 吃叶黄素坏眼坏肝?吃叶黄素防近视?到底这叶黄素是护眼神器还是智商税? 》一文。
简单说就是叶黄素对眼睛健康肯定是有积极作用的,但就目前的研究来看, 还没办法确定服用叶黄素可以减缓孩子近视度数的增长 。如果孩子的膳食很平衡,不用额外补充,但是如果孩子日常很挑食,那么适当且适量的补充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
而且相关医学研究显示,目前已知的叶黄素的副作用就是吃多了会使皮肤变黄,只要停掉慢慢就可以恢复,医疗研究并没有发现叶黄素有不可逆的副作用!
这也让我意识到,现在的信息太繁杂,即便是咱们成年人,也是要多想一想,多了解一些,而不是无脑盲从。而孩子们更需要学会如何在众多信息中去伪存真,独立思考。
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给大家推荐博雅小学堂给孩子们的新闻课系列!陪着小小常一起听了这么多年,我们的收获真的是特别大!
以前,我总觉得政治、经济这些话题离孩子很远,也没想过主动和他聊。但博雅新闻课把这些话题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孩子很感兴趣。
而且相对于现在很多的自媒体、UP主和年轻一代的新闻从业者以博眼球以及流量为王做内容,博雅的新闻课程,是由真正的 老一辈的媒体与行业专业大咖 ,为孩子们甄选与现实生活以及世界发展密切相关的 社会、经济、科技、政治 相关的新闻与话题进行讲解。
他们不但给孩子 讲解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 ,更提供具有 多元化的信息支持与思考角度 ,引导孩子学习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洪流中明辨是非;引导孩子在面对问题时 深入思考其本质与根源 ,鼓励孩子创造性地提出 独到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2025年博雅《给孩子的新闻周刊》已更新数期,特惠双年卡即将下架!
新一年,博雅新闻课除了有 适合9岁以上儿童的少年版 ,还特别开设了 适合6-8岁孩子的儿童版 ,在眼下这个被算法、信息茧房与大数据幻觉操控的时代, 培养孩子的世界观与思辨能力,收听博雅的新闻课可以说是非常有益又高效的方式!
▼点击下图,立即抢购▼
这档节目,还有特别难得的一点就是,真正做到了不矮化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平等对话、思考的权利。 在这一点上,市面上可以说没有其它可与其比肩的产品!
所以在我家,日常晚上睡觉前,周末外出的路上,听博雅新闻都已经成为一个固定项目了!也强烈推荐给家人们!
2025年开年以来,真是发生了非常有争议感的社会事件,包括甚至引发了很多家长更改寒假旅行目的地的缅甸电诈事件、以及很多家庭中在讨论的药品集采话题……等等:
还有一点特别值得和大家说的是, 我们必须接受越是负面、有争议、具敏感性的话题越是容易在青少年群里中引发关注 ,既然我们不能避免孩子受其波及,那么我们就要有意识地将积极理性的看法同步传播进孩子的头脑,引导他去学会分析和判断!
比如针对去年非常热的体操冠军吴柳芳擦边视频热点,孩子们圈那私下也是有各种讨论的。而林老师是结合了另外一个网红“羊毛月”翻车的现象一起讨论,除了事件呈现在网络端的热议之外,林老师更带大家去了解了吴柳芳视频背后的生活状态。尤其是,借这两个热点事件,林老师引出了关于“同理心”这个话题!
这也是我在去年大热的节目《亲密爱人》带出的麦麦话题里反复强调的,现代人缺乏站在别人的角度,换位思考,去感受对方的想法和情绪的能力。
那么我们要如何培养“同理心”呢?林老师也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方法,比如,当你想要安慰/指责别人的时候,你可以问问自己:
其实在和小小常收听这一期内容的时候,我自己也特别受教,比如他举了一个孩子考砸了家长如何反馈的例子,很多人可能都觉得我没有指责孩子,还鼓励他下次努力已经是做得很不错了,殊不知其这也是欠同理心的一种表现,因为:同理心不是“告诉对方没事”,而是让对方感觉到“有人懂我”,它需要的是耐心、理解和实际行动的支持!
类似这样 通过社会热点话题给孩子引入为人处世的很多思考与引导,是博雅新闻课做得最切中我心的一件事 !
我们不仅要让孩子看到真实的社会生活, 更要教会孩子这样的社会生活中,我应该如何看、如何想,以及如何做出我的行动!
除了了解国内外国计民生,关注社会热点之外, 博雅新闻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也是道法学习的好助手!
之前,一直有朋友说,博雅新闻课的目标受众主要是小高年级以上的娃,要是能给小低年级的娃也普及起来就好了,毕竟只要一进学校,那孩子每天看到啥听到啥真是有点不受家长的控制了,有些社会热点事件从小朋友嘴里说出来,道听途说,东拼西凑,再加上点儿猎奇心理,真心是……
那今年,博雅新闻课有两个年龄段的内容啦!
6~8岁,儿童版《给孩子的新闻周刊》
9岁+,少年版《给孩子的新闻周刊》
两个版本,都是为了帮助孩子看见更大的世界,训练批判性思维,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但儿童版的讲解方式会更加活泼生动,深入浅出。
▼点击下图,立即抢购▼
下面咱们就从博雅新闻今年最大的变化:儿童版和少年版到底有什么不同来看看2025年博雅新闻课的内容设置!
简单来说就是: 涉入新闻的“量”和“度”不一样。
「儿童版」 ,知识量不贪多,讲透几个核心点就好;思考也不求一个猛子扎特别深,掌握了思考方法就好。
形象点说,就是儿童版的新闻课, 更像是个敬业的导游,站在精彩多元的世界大门口,高声对孩子吆喝,“这位同学,里边儿请!”
相比之下, 「少年版」 就更讲究逻辑框架,多元思辨,接近事情的本质。它更像个新闻行业里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师傅, 用他全身的功力,带着孩子理解这个世界的复杂性,带着孩子多元思辨,让孩子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就是最重要的事情。
讲理念有点干巴,我们直接上例子。
就拿马斯克“星舰”发射成功这个事儿来说,儿童版新闻是咋讲呢?直接把音频课文字码放出来。
开头:
假如说,有一天,你醒过来,一睁眼,诶,你们家飞到外太空去了。你会怎么办?
为什么我会问这么个问题呢?因为这事儿还真有可能。你知道吗?就在昨天,咱们地球历史上最大的飞行器,一艘40层楼高,和40头大象一样重的火箭,从7万公里高空飞回地球,duang~一下,被一双巨大的金属筷子夹住了。诶,如果你的同学,从一米开外朝你扔来一支铅笔,你能夹住不?
……
人类是越来越厉害了,将来有一天真的就实现移民火星的梦想了。你现在在哪上学啊?早晚有一天,我觉得你会坐个火箭,唔~飞到火星去上学,然后唔~飞回来,被根筷子给夹住,回家吃饭。
“假如……”这样的开头,“duang”这样的拟声词,还有各种类比现实情境下的“你能做到吗?”“你也会被根筷子夹住”……想必老用户也看出来,这跟我们少年版新闻课的不同了。
少年新闻版,用的是客观的新闻叙事。但儿童版,用的是讲故事的手法。各种想象,各种比喻,各种情景模拟。
接下来三部分,我们就开始提问式探讨。
第一部分,为什么人类总喜欢往天上“扔”东西呢?讲太空移民的意义。
第二部分,为什么要用“筷子夹火箭”呢?讲技术原理。
第三部分,为什么马斯克之前每次失败还要欢呼呢?讲失败哲学。
就不全放出来了,字数太多了,就拿最难的第二部分的骨架,大 家一看,也就可以感受到讲课的方法了:
这就又产生了一个问题,马斯克说了,现在这个宇宙飞船太烧钱了。怎么让它变便宜呢?……
跟我们铅笔橡皮一样,火箭也是一次性使用,那假如说我要做一个来回使用的呢?这不就省钱了吗?
可问题是,以前的火箭为什么用一次就得扔呢?……
着陆腿,诶,这玩意看起来挺好。但很长时间有3个问题马斯克没法解决。我说说,你听听,你看看你有没有办法帮他解决。这3个问题是?……
那马斯克怎么办呢?他就想为什么非要用着陆腿呢,可不可以不用呢?……
可是你再仔细想想,这么改有没有问题呢?
这问题也不小……马斯克他们怎么解决的呢?……
对,就是不断提出问题,抛出解决思路,这个思路此路不通,就另一个思路,不断跟孩子一起大脑放电。
这讲的最后,上了一点价值,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失败哲学,也可以叫逆商。别说,在我们小用户调研里,这部分可是很难打动孩子心的。
△群聊截图
这节课的整个音频课,也放在下面了,大家可以试听。
而少年版在此基础上,会加强思辨、加强逻辑。不只告诉孩子发生了什么,而是多跟孩子探讨“为什么”,教孩子 拆解复杂问题的方法,看待事件的多元角度 。跟儿童版相比,有点难度螺旋上升的意思。
比如,少年版新闻会怎么讲呢?——
从武汉无人驾驶出租车萝卜快跑,聊到无人驾驶的AI现实进展,“深度学习”的计算机科学原理,进而思考无人驾驶会让司机失业吗,怎么看待AI对人类就业影响。
从“农夫山泉舆论事件”,聊到媒介素养,学会判断什么是事实,什么是立场和观点,然后让孩子学会理解复杂信息的方法,继续拓展传播学里流量的逻辑,历史上发生的类似事件,认识市场经济和企业家精神。
从孩子对烟卡的沉迷,聊换位思考,引导孩子了解大人的想法,然后引出游戏设计的“沉迷逻辑”,其实不止烟卡、小马宝莉卡、奥特曼卡、盲盒手办都是一个套路。
从今年这届历史上最奇怪的诺贝尔奖,聊到最前沿的科学原理,进而思考AI对人类文明范式转换级的意义。
从黎巴嫩寻呼机爆炸,讲到民用设备用于战争的可怕后果和战争伦理问题。
……
强烈建议父母和孩子一起听。新闻课提供的“餐桌话题”,可以充当家庭成员沟通的纽带,为两代甚至三代人创造高质量交流场景,大家平等讨论、彼此倾听,这很重要,也许会减少隔阂、增加信任,父母和子女的信任太重要了。
早鸟价即将结束,预购从速啦!
2025年的博雅新闻课从 2025年1月开始更新 ,每周四更 (国内+国际+商业+科技) ,共220期 (55*4) ,还会根据突发新闻,不定期更新内容。
👉国内周刊: 让孩子真实地认识他所处的时代和国家,丰富社会常识和社会兴趣——这里,藏着一个人最大的命运;
▼2024年的国内周刊目录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国际新闻: 让孩子拥有国际化的广角视角,看到更大的世界——一个人看得多远,决定了走多远;
▼2024年的国际周刊目录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商业周刊: 这里有驱动世界发展最底层的思维方式,陌生人打交道的思维方式等等——这里,有改变世界观的最强大思考武器;
▼2024年商业周刊目录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科技周刊: 这里有世界发展最前沿的科技成果,以及最聪明的大脑——正是科技,给世界带来了最大颠覆。
▼2024年科技周刊目录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四大周刊,每周各一更,就像一个不断长大的容器。但是我们的容器里,装的不是信息、知识,而是运用信息知识思考的能力。
不只说新闻,更不是爹味说教,而是在各个领域有研究,有经验,有积累的专家,带着孩子认识社会,多元思考。
《给孩子的新闻周刊》
总编及儿童版导师阵容
《给孩子的新闻周刊》
少年版导师阵容
博雅新闻课,不仅仅是音频内容,还配套了 文稿+测试题+电子月刊 ,方便孩子收听、精读、拓展知识以及做练习!这是个闭环的学习流程,希望大家能用起来。
AI、巴以、俄乌、气候问题…… 这些精选的过往新闻,都是大事件,或热点事件,也就是跟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新闻,它的影响力也会辐射到未来。所以 单独赠送主题刊 ,供老用户专题查看,让新用户提前有得听。
世界越来越割裂,信息越来越爆炸,信息茧房越来越严重。我们的孩子生活在过载的信息、情绪和观点之中。可很遗憾,一般学校不开媒介素养课。
所以博雅创始人邓老师亲自给同学们编了一个册子,希望帮助孩子学会判断事实和观点,学会评估论证的可靠性,结合价值观,独立思考,做出判断。我们想,这是网络原住民一代的必修课。也希望这个小册子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方有句话, you are what you read,你看什么东西你就成为什么样的人。
希望《给孩子的新闻周刊》,能在这个信息过载,观点纷繁,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带给孩子一点清凉的理性,温暖的慰藉和坚定的力量。也希望给每一个家庭带来一个更结实、更深入的精神纽带。
▼点击下图,立即抢购▼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您和孩子收听博雅新闻系列的感受,我们将随机抽取5位幸运者,赠送博雅月卡会员!
1
END
1
|
大家-腾讯新闻 · 顾则徐:我所经历的同学会,总发生着微妙的难堪 8 年前 |
|
伊犁绿河谷 · 别老是绿萝绿萝!最全的吸毒植物手册,选对了才有效! 7 年前 |
|
齐鲁晚报 · 健身房冲业绩拼了!女子欲退私教课,教练为留人称愿意"陪睡" 7 年前 |
|
看见音乐 · The Notwist | 德国独立音乐活化石 7 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