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余生请给我一座湖,
让我住在她身边,或者让她住进我心里。
-1-
我的梦想
并不是点缀着一条诗行
住在瓦尔登湖
我是如此接近上帝和天堂
——梭罗《瓦尔登湖》
7月的一天,年仅28岁的亨利·戴维·梭罗独自一人来到了瓦尔登湖,他在湖边搭建了一个小木屋,从此远离城市远离人群,开始了他两年零两个月的心灵之旅……
从清晨到日落,从花开到花败,从晴天到雨季,任时间如何流逝,梭罗只顾着看候鸟迁徙,与猫头鹰对视,和一株植物对话,又或是长久地凝视瓦尔登湖。
他一个人在林间,每日与壮美事物为伴,思考人生的意义。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梭罗写出了闻名世界且意义深远的散文集《瓦尔登湖》。
只不过因为多看了你一眼,我便成了诗人。
多年前,第一次听李健唱《贝加尔湖畔》,简直惊艳,怎么会有这样一首如诗般令人安静的歌,那时候便寻思着,到底是怎样一座清澈神秘的湖才能让音乐家写出如此意境来?
2011年,李健到伊尔库茨克游玩,邂逅了贝加尔湖。
这是一座远离世俗喧嚣的湖,湖水清澈澄明,湖畔景色瑰丽,那里有春风,有如水的夜色,有抬头就能见着的星空,还有跳动的篝火,还有恋恋不忘的人……
也许,没有贝加尔湖,还会出现一座其他的湖带给李健相似的灵感,但许多年前,给过李健空灵与浪漫、宁静与神秘美好感觉的就是贝加尔湖。
如果可以,余生我想有一座湖,不需要像贝加尔湖那样清澈神秘,也不需要像瓦尔登湖一样哲学高深,只要它是一座有着自己姿态魂灵的湖。
-2-
未名湖是个海洋,
诗人都藏在水底,
灵魂们是一条鱼,
也会从水面跃起。
和北京快节奏相反的,是北京的湖。
北京的湖丰富多样,各具生态,雁栖湖、北海、白龙潭、后海、未名湖......每一座湖都有它的故事。
如骄傲的未名湖,她是灵气与文气的化身。
百年来,她见证过无数名人大师或天之骄子在湖边踱步,被无数自由深刻而隽永的思想熏陶过,当年未成名之前有那么多的文人学者为她竞相取名,但一直难达其意。
最终由时任燕京大学教授的国学大师钱穆决意以“未名”为名,这座未能命名的湖却成了全国最有名的湖。
以“未名”而扬名天下,当真是骄傲极了。
如童真的北海,一座被写进歌里的湖。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北海在时光里拥抱着无数游人,她看着水中鱼儿游来游走,小孩变成大人,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万事万物都在变换,唯一不变的是那首童年的歌谣,永唱不衰。
如多情又矛盾的后海。
有王府和名人故居为她铺陈着京味和历史的厚重,又有无数啤酒美食流行乐让她散发着青春荷尔蒙的气息。
在这里,我们依然能看见老北京四合院建筑群的缩影,能咀嚼那早已远去的皇家遗韵;在这里,灯红酒绿会晃了你的眼,歌声琴声会迷了你的心;
在这里,多得是得意与失意的人们,多得是被时光掩藏的秘密……
如果可以,余生我想有一座湖,她不需要有未名湖那样的人文气,也不需要和后海一样多情,但她要有一点点自己的脾性。
-3-
每个人的回忆里都有一片湖。
初夏的夜晚,年轻人走在湖边,夏风从湖面吹来,吹动女孩白色的裙角;
黄昏的湖畔,两个老人相依而坐,老人轻轻地扬起一只手指着不远处,好像在说:记得当年那里的树才一人高,现在已经这么大了,我们也老了;
或是早春的清晨,小孩儿站在湖边的树下大声朗读,朗读童年,朗读希望和未来。
四季,昼夜,春花秋月,暮鼓晨钟,湖静静地看着一批又一批的人经过,驻足,远去。
虽然不是每一座湖能给每个人带来类似梭罗这样巨大的影响,也不是每一座湖都能吟成一首《贝加尔湖畔》诗与歌。
但每一座湖都有她的故事和意义,也总会在时光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经过她的人。
梭罗在《瓦尔登湖》曾写道:
“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她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她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天性的深浅。”
这句话的意思是:
我们凝视湖的时候,其实是在凝视自己。
一座湖之于自然之于城市的生态意义不言而喻:
湖能使人宁静,她有着掩藏在平静下的惊人力量,她又是哲学的,能引发人们思考的。
哪怕是一座盘踞在楼宇旁的湖,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