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深圳读书会
一个新鲜有态度的平台,不定期开展各种大牛干货、小咖风暴、阅读+(策划、演讲、游玩)等活动,让我们一起把阅读变成更快乐的生活方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特区报  ·  用好改革开放这个重要法宝丨乙巳新春系列评论② ·  15 小时前  
深圳特区报  ·  “收入飙升300%”!这一行业,缺人!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深圳读书会

夜读 | 我们为什么喜欢读木心

深圳读书会  · 公众号  · 深圳  · 2019-06-03 20:00

正文

深圳读书会
为每个阅读者创造舞台
关注





文:饮笑

图:张青



5月的夜读围绕着生活,我们阅读了林语堂《生活的艺术》、林曦《只生欢喜不生愁》、木心《哥伦比亚的倒影》,还有一期特别活动,一人一个爱情故事。


夜读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夜读林曦《只生欢喜不生愁》

一人一个爱情故事

夜读木心《哥伦比亚的倒影》


山有木兮木有枝。阅读的这些作家,名字里都有“木”字,也是巧得别致。


留得好记忆,便是永恒。 在每一期的夜读中,希望每个参与者都可以收获属于自己的思考和感动,正如我们的slogan,周四夜读,回归阅读本身的美好。



第84期夜读领读者风采


王野

深圳读书会新媒体成员、中心书城班委;好读书,不求甚解;徒步、涂鸦,记录生活。




1


《从前慢》

作者:木心



从前慢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以上这首诗,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从前慢》。很多人认识木心,就是从这首诗开始的,包括我们这期的领读人王野。


还有一部分伙伴像 书友 阿林一样,是通过陈丹青的介绍了解到木心先生;而书友布莱恩则是在某次旅行的途中听别人聊到先生。



木心先生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木心是他的笔名,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2006年起,在陈丹青老师的推介下,木心的作品得以陆续和大陆读者见面,读书界甚至将 2006年称为“木心年”。


1927年,木心生于浙江嘉兴市桐乡乌镇东栅。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71年,在“文革”期间被捕入狱,囚禁了18个月,所有作品皆被烧毁,三根手指惨遭折断。狱中,木心先生用写“坦白书”的纸笔写出了洋洋65万言的《The Prison Notes》,手绘的钢琴黑白琴键无声地“弹奏”莫扎特和巴赫。


1982年定居纽约。2011年12月21日3时逝世于故乡乌镇,享年84岁。


2



木心先生在《云雀叫了一整天》里写过这样一些句子:


文学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救出自己

书法是一笔一笔地救出自己

我把自己的生命含在嘴里以度过难关


了解了他的生平,你就可以略微明白这些话的含义。


梁文道先生曾评价说 “看那张50岁的照片,你不觉得这个人像坐过牢似的,1978年刚刚从文革中结束苦恼会来的很多作家,难免身子会有点往前驼下去,有点曲髅,难免神情上会有点沮丧,有点失落,有点恐惧,有点担心,有点惶恐、惶惑,但是木心没有,他整个状态你觉得他的精气神很足一样,好奇怪,好奇怪的一个人。”


这是梁文道先生的评价,夜读现场的书友通过阅读、朗诵木心先生的文字,从普通阅读者的角度聊了聊自己的看法。



3



领读者王野为大家提前准备了收录在《哥伦比亚的倒影》一书里的段落和句子:

因为,也许更有另一面: 中国人的“自然”内有“人”——谁莳的花服谁,那人卜居的丘壑有那人的风神,犹如衣裳具备袭者的性情,旧的空鞋都有脚……


这句话摘自章节《九月初九》,由书友陈爱英朗读。王野说,“犹如衣裳具备袭者的性情,旧的空鞋都有脚……”这样的佳句,不知先生是怎么得来的,一读就很有味道。



第二段摘自章节《童年随之而去》,也是让很多人印象深刻的一个章节。由书友景堂朗读。


有人会捞得的,就是沉了,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只要不碎就好——吃吧,不要想了,吃完了进舱来喝热茶……这种事以后多着昵。” 最后一句很轻很轻,什么意思?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可怕的预言,我的一生中,确实多的是这种事,比越窑的盌,珍贵百倍千倍万倍的物和人,都已一一脱手而去,有的甚至是碎了的。那时,那浮汆的盌,随之而去的是我的童年。


“琴棋书画”都精通的景堂去读木心的作品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他说感受到木心的执着,耐心和细心,书画的大写意风格就像八大山人。


上面的这个童年故事,也是让他读了很有感觉的,你会感受到那种“脱手而去”的怅然和无可奈何。



第三段朗读材料摘自章节《竹秀》,由北北朗读。


中国可爱,还在于主张高温度饮食,此法更能激励味蕾的敏感,而餐桌上的吉祥之气氤氲,就此如梦成真,将味觉视觉浑成轻度的晕眩,微微地应接不暇——每当此际,村人常自嘲为“筷头像雨点,眼睛像豁闪”。如果人多,又全是饿透了的熟人,那么确有狂风暴雨之势。果腹之余,旁而观之:可爱极了……




第四段朗读材料摘自章节《哥伦比亚的倒影》,由橘子朗读。


河水里,前前后后参参差差凹凹凸凸重重叠叠的倒影清晰如故,凝定如故,像一幅倒挂的广毯……人类历代文化的倒影……前人的文化与生命同在,与生命相渗透的文化已随生命的消失而消失,我们仅是得到了他们的倒影,如果我转了过来,分开双腿,然后弯腰低头眺望河水,水中的映像便俨然是正像了——这又何能持久,我总得直起身来,满脸赧颜羞涩地接受这宿命的倒影, 我也并非全然悲观,如果不满怀希望,那么满怀什么呢……起风了,河面波瀔粼粼,倒影潋滟而碎,这样的溶溶漾漾也许更显得澶漫悦目——如果风再大,就什么都看不清了。


这个段落,布满了叠词,生僻字也多。领读者王野说,第一次读的时候很累,因为全段就俨然一个句号。同时在文字的能指和所指之间似乎另有玄妙,引人遐思。



第五段朗读材料摘自章节《明天不散步了》,由二爷朗读。


我明知生命是什么,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听凭风里飘来花香泛滥的街,习惯于眺望命题模糊的塔,在一顶小伞下大声讽评雨中的战场——任何事物,当它失去第一重意义时,便有第二层意义显出来,时常觉得是第二重意义更容易由我靠近,与我适合,犹如墓碑上倚着一辆童车,热面包压着三页遗嘱,以致晴美的下午也就此散步在第二重意义中而俨然迷路了,我别无逸乐,每当稍有逸乐,哀愁争先而起,哀愁是什么呢,要知道哀愁是什么,就不哀愁了——生活是什么呢, 生活是这样的,有些事情还没有做,一定要做的……另有些事做了,没有做好。明天不散步了。


橘子说,这段话很平淡,透着些许随意,当别人都说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时候,他却说却道天凉好个秋,平淡中又有一种洒脱。



4


第一次来参加夜读书友姚姚说,从木心的文字里感受到一股作者 内心的纠结 ,布莱恩说, 木心的审美是更高层次的人的审美。



书友阿林是个用心的姑娘,为了参与这次夜读活动,提前买了书,读完了先生大部分的作品。她说, 读木心就像天空一朵云团飘走了,而文字过脑的瞬间,又很有画面感,比如他写的旧上海,写情人间的那只吸血的跳蚤。


这个感受,饮笑也心有戚戚,想到《文学回忆录》里,那个诗意的花衣吹笛人的故事:


从前有一座大城市,那里老鼠成灾,市长招募灭鼠的能人,允诺厚赏。


一个穿花格子衣服的流浪者能灭鼠,市长高兴,请他行事。


花衣吹笛人便吹响笛子,老鼠纷纷出洞来到他脚边,他边走边吹,走到河边,鼠群通通掉到河里淹死了。


花衣吹笛人向市长讨报偿,市长赖账不认。吹笛人笑笑,转身走出市府,边吹边走,全城的小孩跟着他走出城门,不知去向……


谁是花衣吹笛人?或许你心中有了答案。


英姐是个诗歌爱好者,她说, 读过的文字,看过的书,都会沉淀为你内在的力量。



5



木心作为一个艺术家,有他的孤独,也有他的富足,在他饱受摧残的时候,就是艺术拯救了他。


陈丹青评价自己的老师说: “他似乎是在没有中断的传统底下出来的人。”


木心先生自己却说: “而我,不过是一介忘了五石散而但饮咖啡的古之遗狂而已,就算是也能装作旁若无人,独坐幽篁里,明月不来相照了。”


先生逝世八年了,爱他的读者遍布世界各地。而在拥有千万人口的深圳,在五月的尾巴上,相约夜读共读先生的文字,又是另一种美好。



让美成为细水长流的存在,六月将和大家共读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从美国梦到中国大历史,从个体到人类。我们在夜读等你。


夜读花絮




周四夜读 | 六月预告


6月06日: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6月13日: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6月20日: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6月27日:茨威格《人类群星闪耀时》



下期预告



周四夜读第 8 5


时间: 2019年6月6日 19:30-21:30

主题: 经典 |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地点: 深圳海岸大厦东座B区.优客工厂14楼路演大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