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搞清楚一个问题:什么是临期食品?临
期食品就是指接近保质期的食品。2012年,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要求,各地区纷纷制定了临期食品的期限要求。
其中,北京市将临期食品分为六个级别的期限标准。
保质期在1年以上的,期满之日前45天;
保质期在半年以上的,期满之日前20天;
保质期在90天以上不足半年的,期满之日前15天;
保质期为30天以上不足90天的,期满之日前10天;
保质期16天以上不足30天的,期满之日前5天;
保质期15天以下的,期满之日前1到4天。
按照这个标准分级,临期食品和保质期一样,也有一定的期限要求。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浪费的13亿吨食品中,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临期食品。如何处理这些临期或过期的食品,着实让商家头疼。扔掉、送给慈善机构、打折出售等形式五花八门。
买一送一或者是打3到6折,这是基本的促销形式,这样的临期食品都被各地的大爷大妈们清空了。就拿上海来说,会过日子的老人们,老早就对进口食品的打折店情有独钟。
这里不但能够买到货真价廉的外国商品,还能借此让自己的生活改善不少,临期食品的销售模式,让精明的上海人得以提高生活的质量和情调了。上海有优势,毕竟这是开阜早的沿海城市,人们见过市面。
对生活在内地的老人来说,现在临期食品在各个超市商场也会定期售卖,有大把时间的他们,早已在平日的走访中摸准了商品促销的规律,抓住机会去抢,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年轻人似乎抢不过老头老太,至少在面子上也不愿意跟他们混杂在一起往超市里冲。何况,每天老人们在超市抢购临期食品的时间段,年轻人们基本都拥挤在地铁或公交车上,去接受996的“洗礼”呢。没时间逛实体店,也就让不少年轻人失去了购买临期食品的机会。不过别着急,实体店的食品有保质期,电商平台的食品同样也有:原价150块的进口牛奶,临期折价30块,70块的日本麦片,50块两袋拿走,欧洲进口的红酒对半出售……
如今在主要的几家电商APP里,搜索临期食品那是一搜一大把,还有网店专门出售临期食品。
很多食品还是进口货,这对于迷恋外国食品的年轻人来说,在临近保质期的时段里购买,腰包、面子、品质和情调,各个方面都能达到恰到好处的平衡,这才叫划算。
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购买临期食品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价格。任何一个时代,只要商品的质量有保证,价格又低,谁不愿意买呢?
不过有人还是会有疑问,这毕竟是食品啊,是要吃下肚的,能保证安全吗?
如今销售的所有食品,除了生鲜果蔬之外,其余的都是密封包装,普遍添加防腐剂。虽然各个国家的《食品安全法》都明确规定,只要过了保质期,食品不能再销售。事实上,接近保质期或者过了保质期但并不长的食品,本质上不会马上变成有害食品。
比如一罐肉罐头,保质期是12个月,期间商品没有破损并且储存得当,那么在临期之内或者过了保质期几天,只要储存环境没有发生变化,食物的品质大概率还是安全的。
食物变质需要一个过程,保质期和临期的时间节点
,只是明确提示人们食物过了安全的期限,在此之后会有一个变质过程的到来。至于是在何时开始,并没有精确的时间。
所以临期食品的安全基本上是有保证的,除非食品在加工之时就混入了不安全的因素。又或者是在保质期内,食品包装出现了破损、储存环境不适宜等外部因素影响,这些才会导致食品在临期之内,甚至更早的时间段里就发生问题了。
不过,临期食品的安全是一回事,食品的口感、新鲜度则又是另外一回事。食品保存的时间越长,口感肯定会越来越差。比如超市销售的牛奶,其外包装上就有建议在某个时间段内喝完。比如在日本的食品外包装上,通常也会明确标有“赏味期限”和“消费期限”,前者的意思是指食品在这个期限内吃能保证口感和新鲜度,后者指的就是食品的保质期了。
另一方面需要注意的是,网购的临期食品,由于在商品未拿到之前看不见品相究竟如何,加之一些店铺存在“不退”、“不换”等霸王条款,一旦购买的食品并没有如你所愿,那受损的就是消费者自己了。因此网购临期食品,店铺的选择很重要,不要过分贪图价格便宜,而忽略了网友等各方面的评价。
最为关键的是,临期食品本身已经接近保质期,在购买到手的最短时间内,尽量要把食物吃完,否则出现变质的情况就得不偿失了。
除了降价促销之外,临期食品的处理在世界各国还有多种形式。
比如
日本的罗森便利店
,过保质期的食品下架堆肥处理,然后把这些有机肥料免费送给农户,而农户种植出来的农产品再交给罗森销售,形成一个有效的循环链,过期食品重新创造了新价值。
在
英国的一些特殊超市
,临期食品不要钱,但谁想要,得靠劳动获取。德国则开设有救济餐制度,临期食品都是发给那些需要救助的人,费用只是象征性地不到1欧元。至于很多折价销售的便利店,在世界各地也是广泛存在。
有人可能会觉得,既然临期食品处理起来这么麻烦,那么在生产源头以及批发环节,控制好食品的数量来解决。这话听起来没错,但在商品销售和流通环节,不确定因素很多,永远无法保证所有在销售的食品,能够在保质期到来之前全部卖完。
就像在数学上,有的数相除永远除不尽,有的数相除则是不能整除。任何商品在销售的环节,也永远存在不能完全卖完的情况,这个耗损商家是必须要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