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产业智能官
用新一代技术+商业操作系统(AI-CPS OS: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在场景中构建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学习提升的认知计算和机器智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DT驱动业务、价值创新创造的产业互联生态链。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产业智能官

【数字化】清华产研院李东红副院长: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难点与出路

产业智能官  · 公众号  ·  · 2019-04-27 08:19

正文

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


9月19日,中信集团制造业板块数字化应用创新推进会议在秦皇岛召开。 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李东红受邀出席会议并做主题报告。 中信云网公司总经理李凡、中信科技副总经理杨晓斌、中信戴卡CIO黄小兵等与会。 本次会议以“制造业数字应用创新”为主题,由多方探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难点和出路,分享案例经验,共谋数字化转型之路。

李东红副院长分享

《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难点与出路》

李东红基于对多家企业的访谈,总结了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难点与出路。 数字化转型是以数字化思维与行动重构企业,以此改变企业的经营理念、业务模式、供应链、设计与生产过程以及客户关系等。 李东红剖析了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六个难点:战略、组织架构、人才、资金、体制机制、技术。他认为,打造数字化生态,一是明确战略地位,二是创新组织架构,三是完善人才培养,四是丰富资金来源,五是突破体制机制,六是打造核心技术。

明确战略地位

李东红从GE激进式布局工业互联网数字化生态系统,以及西门子渐进式数字化这两个案例出发,分析了企业在面对短期绩效压力时如何看待长远战略。 制造业企业,尤其是庞大的制造业企业,需要明确战略地位。 要明确是否将数字化转型战略作为公司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做平台或只是做自我应用;想清楚是要现有业务增值还是要新创业务,选择自上而下还是“农村包围城市”。

创新组织架构

“企业需要认识到数据与业务深度融合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具有较大影响。”李东红认为,企业要考虑是否 改变现有的组织架构,成立独立的部门负责数字化转型、配备专业的岗位和人员、将信息化部门人员进行角色转换等 ,进而最终实现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战略上从“有心无力”转变为“有心有力”。

完善人才培养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人是一个核心要素。 不可或缺的新型优秀人才 从何而来、冗余的人员能去哪里是企业以及社会都需要考虑的难题。“ 进行新型人才培训 也许可以在一定层度上缓解难题。”

丰富资金来源

数字化转型前期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动员大家的力量, 采用“内部投入+引入外部资源共同成立基金/公司+政府政策扶持”的方式 或许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突破机制体制

在体制机制方面,企业要思考的是传统制造业企业如何与自带数字化基因的企业竞争,并高效推进工作。李东红认为, 突破体制+机制创新是传统制造业企业转型必须面对的事情。 由核心管理团队、母公司和专业数据公司共同持股建立新公司专门负责数字化转型的相关工作 ,可以激励并绑定核心团队和第三方。

打造核心技术

“技术是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核心工具, 企业需要把握数字化工具技术和产业核心技术孰轻孰重。 ”目前,数字制造软件系统与关键设备、云存储与计算、AI等领域的先进技术仍然由国外公司主导。数字化往往先在一些高附加值的行业得到应用,普通低附加值行业一时难以承受持续的高投入,这就需要工具技术的本土化、成熟化和分阶段实施。李东红认为,从长远看,对多数企业来说,自身的产品核心技术仍然是关键,数字化有助于提升企业的产品技术水平。但 领先的新创核心技术,并不能完全依靠数字化转型解决,需要企业在产品核心技术领域持续创新。二者兼顾才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目前,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刚刚开始,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产研院也将在相关领域展开持续、深入的研究,发挥平台力量整合各方资源,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好的智力支持。

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