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和我们一起关注自己、肯定自己、投资自己、活出自己,筱懿和妍妍为你准备有意思的女性原创文章,让我们成为彼此的好闺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女神汇  ·  没见过面的相亲男说我神经病?太下头! ·  3 天前  
宛央女子  ·  陈晓陈妍希:离的不是婚,是命!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这张照片的背后,1000万生命无声终结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 公众号  · 女性私密  · 2019-03-28 16:13

正文


最近天气回暖,我身边不少朋友带家人游园踏青,也有考虑去海洋馆看看表演。


那些被誉为海洋明星的海豚、白鲸、虎鲸。或许此时正在竭力配合着训练师,表演着大家喜闻乐见的动作。



它们从水中滑向平台,亲昵地向观众打招呼,或者做着高难度的腾空翻越动作,然后与潜水员水下共舞......



它们聪明灵活,性情温和,简直是大自然的杰作。


更讨喜的是,海豚脸上的那一张张笑脸,友好且乖巧,仿佛完全融入了人类的世界,活的开心快乐,无忧无虑。



可是,你知道吗?


这一张张天真无邪的笑脸,背后或许藏着令人不寒而栗的真相。




浩瀚无边的海洋,一群海豚母子正在被人类强制分离。


直升飞机,渔船,渔网,炸药,钢刺,集体布下了捕杀它们的天罗地网。



4只海豚被噪音逼入陷阱,1头成年海豚和3头幼年海豚,被渔网隔离开来。



被驱逐的幼年海豚不愿离开,沿着海岸线游荡。它们尚且没有觅食能力,对母亲有天然的依赖。


它们只能一遍又一遍,以微弱的声呐讯号呼唤着“妈妈”。它们天真地以为,只要这么做,妈妈就会和往常一样,回到它们身边。



可这一次,它们再也等不到了。


最终,那3只幼年海豚在孤独和无助中死去。



而被捕猎的成年海豚,则正遭遇着另一种绝望。


失去3个孩子的她被拖到渔船上,随后被运送贩卖给海洋馆,日复一日饱受摧残,成为人类围观取乐的玩物。



母与子本是患难之交,可生离死别每天都在上演。


1988年,一头雌性虎鲸在表演现场,因高强度动作引发身体应激反应。在人类的欢呼雀跃中,受到惊吓的她突发性生产,诞下一头幼鲸。



人们疯狂拍摄,记录下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没有人在乎虎鲸妈妈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基于虎鲸高度的社群天性,也出于伟大的母爱。诞下虎鲸宝宝的四年间,母女俩形影不离,成了支撑彼此活下去的动力。



可海洋馆的管理者却突然决定将女儿贩卖到其他公园,突如其来的分别,让毫无准备的虎鲸母女濒临崩溃。


虎鲸妈妈只能一次次发出哀鸣和哭喊,那是驯养员从未听过的声音,撕心裂肺,悲怆且绝望。



在这个世界上,最让人无法接受的,莫过于残忍地拆散母子情分,只为某些贪欲和金钱交易。


我们深知这个道理,却依旧毫不犹豫地搁浅了它们的命运。


于是,它没了母亲,它失去了孩子。它们,成了漂浮在光秃秃水池上的一座座孤岛。




作为高智商动物,海豚和虎鲸的情感系统和人类极为相似,有强烈的家庭归属感。


和我们一样,每一只尚且年幼的小海豚,有父亲母亲,祖父祖母。它们祖祖辈辈,构成了几代同堂的海豚家族。



它们出奇地团结,往往结伴而行,每日畅游60多公里。崇尚自由的本能早已纳入基因,并且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同时,海豚和虎鲸有着非凡的利他主义精神。每当族群觅食时,率先发现鱼类食物的海豚会发出兴奋的声音,以吸引同伴分享食物。


它们是大自然最无私的存在。


可正因如此,结伴而行的天性,却成了它们生命陨落的致命危机。



1月27日清晨。一个足足有55头条纹海豚的家族,也被当地渔民用噪音设备逼入陷阱中。


它们生性乐观,殊不知等待自己的是一支支锋利的钢刺。



那些尚且存活的海豚,惊慌失措地发出求救讯号,无助地用尾部奋力拍击着血染的海面。


可4个小时过去了,55条生命无一生还。


明知等待自己的结局,却依旧不愿抛弃同类,固执地守候在那里,这究竟是为了什么?


《海豚湾》给了我们一个锥心的解释:


“海豚是群体动物,他们在逃离的时候不会让过任何一个小海豚落下。而捕猎人则残酷地利用了海豚的善良,围追堵截,使他们筋疲力尽。



受伤的海豚有的因衰竭而死,怀孕的海豚在极度惊恐中生下小海豚。


而没有受伤的海豚不会抛下受伤的家人不管,即使他们能跳过渔网,也不会独自逃生。”




2019年2月8日。


一家6口的花纹海豚中,有4头幼儿海豚被残忍宰杀,2头被训练员挑选后,运到水族馆终身囚禁,为人类表演。



一个动物保护组织的工作人员痛心地说:


“训练员看他们不顺眼,把他们判了死刑。可值的确定的是——


死掉,比当终身的囚徒还要好。”



其实配合人类做出各种花高难度动作的这一切,都建立在对它们“绝对控制”之上。


那么,终身被囚禁的它们,将面临哪些遭遇呢?


它们被包装成舞台中央的“主角”,被誉为海洋世界的表演明星,每年表演上千次,为一拨拨观众带来几分钟的欢愉。


这一切,都建立在它们的痛苦之上。



没有人知道,那些表面上温和友善的海豚,其实大都被迫离开家园,失去同类和家人,然后被囚禁一生,直至死亡。


那些高难度的高空翻越动作,让它们肠子扭转,昔日的表演明星饱受病痛折磨,最终死于过度疲劳。



死后的它,被扔到冷冰冰的仓库里。



表演现场观众们的欢呼声,也会给本就对声音极度敏感的海豚,造成具大的精神压力。


它们拼命为孩子们带来欢笑,可没人知道它们其实都是 抑郁症患者”。


因为海豚和虎鲸天性崇尚自由,它们对生存环境唯一的要求就是——大海和自由。




可昔日茫茫无尽的大海,如今却换成拥挤的小黑屋。


长期遭受囚禁的它们,为了缓解压力,会不断地重复一个动作,甚至产生自残和攻击行为。




或许它们的痛苦,无法唤醒商人的良知,可谁又曾想过:


当压力积蓄到一定程度,下一步,会发生什么呢?




纪录片《海豚湾》的拍摄者理查德,曾经是一名出色的海豚驯养师。



他曾天真地以为:海豚被圈养在水族馆,有专人照料,有自己陪伴,是开心的,快乐的。


他的搭档,是一头叫凯西的海豚。



它无条件信任理查德,配合他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可不为人知的是,凯西的天性向往自由,它不甘做一名囚徒,而被囚禁的那些日子,让它深陷抑郁的痛苦。


最终,这个高智商生灵,选择一个近乎决绝的方式——


“不自由,毋宁死。”



那是一场铭记一生的告别,它轻柔地游进理查德的臂弯中:


“海豚的每一次呼吸,都是有意识的。凯西朝我游过来,钻进我的臂弯。他望着我,吸了一大口气,再也没有吸第二口。”



没错,它可以控制自己的呼吸。于是选择了一种最有尊严的方式,逃离这个糟糕的世界。仿佛在说——


“我知道那片海洋无法抵达。


所以,唯有失去生命,才是通往自由之途。”



驱使我们写这篇文章的动力,源自一席的一则视频。


中国鲸类保护联盟——香港海豚保育学会委员麦希汶女士,向我们普及了鲸豚类动物在海洋馆的生存现状。



“在大海里海豚是一个抓鱼高手,它可以潜进很深的地方去抓深海的鱼。


但是在圈养的环境里,它只能够吃冰冻的死鱼,准确点来说是做好了动作才可以吃。”



因此,几乎所有在海洋馆囚禁的海豚,一边配合人类完成高难度表演,一边忍受重度胃溃疡的病痛。


“我们在海洋馆里也会看到一些海豚会跳上平台,举起尾巴跟人打招呼,还要跟一些肤浅的观众零距离接触。


但是在野外没有海豚会这样做,因为他们本来就适应了水的浮力,离开了水面,他们会因为骨骼跟内脏受伤而死掉。”



前去观看表演的孩子们,一遍遍被洗脑:海豚是快乐的,你看它在笑呢。


殊不知:“海豚的微笑,都大自然中最高明的伪装。这微笑让你误以为它们一直很快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