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微信号:penetratingview)
当一个人能够分清主次时,也就更能避免将注意力浪费在不重要的事情上了。
作者丨游游
点击上方绿标,可收听主播 夕子 的朗读音频
我们以前常听到一句话:“时间就是金钱。”在互联网时代,还有一种比时间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注意力。
就拿写文章这件事儿来说吧。如果正值自己灵感迸发,思如泉涌,兴奋敲击键盘的时候,朋友一个电话打过来:“咱们的晚餐在哪儿吃?”我可能只花一两分钟就能与她确定好晚餐。可是,挂了电话,回过头来,之前想好的一大段文字都忘了,灵感再也无法顺利对接上。为了捕捉回刚才的思路,我不得不从头将文章浏览一遍又一遍,试图找回刚才写作时的情境。
短短一两分钟电话的中断,却可能白白浪费我半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重新将注意力恢复到先前的创作状态,这与被打断时间的长短无关。
著名跨领域经济学家陈云博士则认为:“未来30年谁把握了注意力,谁将掌控未来的财富。”
注意力的潜在价值带动了“注意力经济”,使之成为当下热门的商业模式。各类社交软件、娱乐、游戏、广告、新闻无不试图争抢我们宝贵的注意力资源,我们也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信息轰炸。
打开手机,有太多新颖有趣却又无关紧要的内容在诱惑着我们,而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将我们的注意力分割成了碎片。越来越庞大的信息量使得我们在搜寻目标知识的同时,徒增辨别信息优劣真伪所需的注意力损耗。我们正面临着巨大挑战。
那么,我们怎样保护我们的注意力不流失,怎样合理分配我们的注意力,以及怎样更好地专注于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呢?
如果周围环境很嘈杂,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关上门,直接制造一个隔离的环境屏蔽外界的干扰。这大概是我们最先能想到和最常用到的方式了吧!
关上门可以帮助我们暂时阻挡周围令人不快的噪音。不过,在信息嘈杂充斥的社会环境中,我们该如何打造隔离的空间呢?
斯坦福大学的哈索普莱特纳设计学院有一个名为“黑色隔间”的隐藏空间。这个空间不过是一间小屋子,没有窗户,完全隔音,有意地去除了一切会分散注意力的因素,且故意设计得只能容纳下1~3个人。在这样一个空间里,人们得以暂时抛却生活中的各种忙碌、欲望、纷扰,唯一能做的就是思考。
在这里,你需要重新拨开生活中干扰视线的云雾,重新正视生命的主线,聚焦于对关键问题的思考,让自己看得更清楚。
当一个人能够分清主次时,也就更能避免将注意力浪费在不重要的事情上了。
说到个性化模式,最耳熟能详的例子莫过于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和脸书(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了。
每次登台亮相,乔布斯永远是一身黑色高领毛衣、牛仔裤,再加上一双运动鞋的固定搭配。他说,三宅一生为他制作了一百件黑色高领羊毛衫,够他穿一辈子的了。
而马克·扎克伯格的标配则是黑色休闲外套或灰色T恤,配上牛仔裤。他在接受采访时说,他的衣橱里有20件同样的灰色T恤,“我真的很幸运,每天醒来都能为全球逾10亿用户服务。如果我把精力花在一些愚蠢、轻率的事情上,我会觉得我没有做好我的工作”。
两位科技界的大佬有着同样的共识:将注意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而不必浪费在思考每天穿什么衣服这种小事上。
“心流”理论的提出者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就曾采访过近百位富有创造力的杰出人士,从大量的访谈中,他发现了一个现象:大多数富有创造力的人很早就发现了自己最好的生活节奏,比如什么时候睡觉、吃饭和工作。而且他们会严格遵守这种节奏,即使受到其他事情的诱惑也不会轻易改变。
分清主次,将不重要的事情模式化,不仅能让我们不至于因为过多的日常事务分散注意力,更专心致志地做重要的事情,说不定还能因此成为自己个性化的标签。
还记得刚开始学用电脑的时候,每输入一个字,都要在键盘上忙活半天。随着不断练习,打字越来越熟练,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文本上,打字从一项要消耗精力的工作,变成了一种书写方法。
在《学习之道》中,身为美国象棋大师和太极推手大师的作者维茨金形容这个从生疏到熟练的过程为“用数字摆脱数字”“用形式摆脱形式”。在书中,维茨金就国际象棋的学习过程有一段很精彩的描述:
“所有的棋手都清楚地明白一点,棋子在数量上是相等的。象和马都等于三个兵,车等于五个兵,后等于九个兵。初学者会用手指或者在心里默默地计算它们之间数量上的变化。但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不会再数了。这些棋子会构成一个流动性和完整性更强的体系。它们在棋盘上移动,就如同军队在战地行军作战一样。以前被认为是数学方面的难题,现在都成了一种直觉。”
由此可见,维茨金所说的“用数字摆脱数字”“用形式摆脱形式”就是先熟练运用数字再摆脱数字,先熟悉形式再摆脱形式的方法。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练习,直至技巧内化成直觉,让直觉帮助你自动完成这件事情。之后,我们便能释放出这部分注意力,转而去关注更重要、更远大的局面。这也是人能不断进步的原因。
完完全全的安静有时并不能如愿让我们进入百分百的高度集中状态。
《反脆弱》一书的作者塔勒布就认为,有一点点背景噪声的地方能更好地集中精力,就好像对抗这些噪声的行为可以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他提到,演讲时适当降低一点音量,使得听众为了听清必须稍稍费点儿劲才行。这样反倒促使他们必须集中精力,更加投入地聆听演讲者所说的内容。
同理,稍稍需要费点儿心思才能理解的文章,阅读者必须加以思考琢磨,反而促进了他们意识上的主动参与。参与感增强了,读者也就更乐于融入作者所设置的情境当中,就越能够品出其中真味。
同样地,不少作家喜欢坐在咖啡馆里写作,而他们选择咖啡馆的目的正是为了“躲避干扰”。这就像是利用咖啡馆的背景噪声为自己与外界隔离一道虚拟的墙一样。
当然,一定要把握好背景噪声的限度,有些时候过犹不及。
朝九晚五的工作,从表面上看是公司购买了我们八个小时的时间,但其中还有很多可以任由我们支配的东西,注意力就是其中之一。假如我们能够培养起迅速集中注意力的好习惯,每次都能很快地进入工作的最佳状态,那我们就能尽可能快速地完成任务,并且还能提升任务的完成质量,甚至超额完成指标。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剩余的时间投入自我学习中,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也加快了自我成长的进程。何乐而不为呢?
拒绝成为注意力的奴隶,我们可以比想象中更能把握人生。
—THE END—
☀文章选自《余生太短,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原标题:《你可以比想象中更能把握人生》。灼见经授权发布。
主播:夕子,双子座的斜杠女青年。喜欢尝试新鲜事物,不断解锁新技能。一边做着环游世界的梦一边实现梦想,希望用声音陪伴更多的人。微博@夕子半半。
◐◑家教与门风,决定了孩子的一生
◐◑有声丨朋友之间相处不累,到底有多重要?
◐◑“逆商”,比情商更重要
◐◑有声丨读书人和不读书的人最大的差别
◐◑BBC调查:锻炼的真相,彻底颠覆了我们的运动常识